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总报告概括地总结了本书的核心内容,对中国商用车市场的发展现状、竞争力、行业趋势与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研判。第二部分为行业发展报告,重点对当前商用车行业热点领域,如新能源商用车、燃料电池商用车、商用车自动驾驶、商用车出口等进行专题研究。第三部分为细分市场报告,主要对商用车行业的不同细分市场进行竞争力分析和趋势研判,包括重型货车、大中型客车、轻型客车、轻微型货车、皮卡市场。第四部分为企业竞争力报告,重点选取有代表性的商用车企业及供应商,对其竞争力优势进行全面剖析,包括宇通、长安凯程、中国重汽和贞元车轮。附录部分梳理了2023年1月—2024年6月中国商用车大事记。
本书适合商用车投资机构、研究机构、行业组织、政府部门等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商用车制造、经销、售后服务、零部件、运营(物流、快递、货运、客运、公交、旅游、租赁、金融)等企业工作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部分
总 报 告
第1章 中国商用车市场发展现状与行业趋势展望 / 002
第二部分
行业发展报告
第2章 中国新能源商用车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 016
第3章 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 027
第4章 商用车自动驾驶的发展现状、挑战与趋势 / 040
第5章 中国商用车出口形势分析与未来趋势 / 051
第三部分
细分市场报告
第6章 重型货车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与未来趋势展望 / 070
第7章 大中型客车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与行业趋势展望 / 090
第8章 轻型客车市场发展变化分析与行业趋势判断 / 105
第9章 轻微型货车市场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 119
第10章 皮卡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与未来趋势展望 / 130
第四部分
企业竞争力报告
第11章 宇通:从客车“单科第一”迈向商用车“全科”领军 / 148
第12章 假如商用车行业没有长安凯程 / 162
第13章 中国重汽:推动中国重卡迈向世界一流 / 175
第14章 贞元车轮的“自我突破”之路 / 187
附 录
中国商用车大事记(2023年1月—2024年6月) / 198
前言/序言
商用车是我国汽车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大动脉”(公路货运、公路客运)的运输主力军,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承担着货物运输、人员运输的重任。2023年,我国商用车行业发展的主要关键词就是“增长”和“复苏”,当年产销量分别达到403.72万辆和403.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78%和22.13%,在我国汽车行业总产销量中的占比均达到13.39%,相比上年分别增长1.60个百分点和1.10个百分点,并且继续稳居全球商用车产销第一的位置。
2024年,由于终端购车需求走弱,商用车市场面临较大压力,但新能源商用车以及海外需求的持续火爆,为商用车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机会。
近年来,一方面在国家“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交通运输行业减碳需求日益迫切,商用车行业也已进入朝着新能源方向转型升级的加速期,其电动化发展速度甚至吸引了全球汽车行业的关注。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商用车产业链的完善成熟、技术能力和产品质量的快速进步,我国商用车性价比高的产品优势不断凸显,我国商用车“出海”速度加快。2023年,我国商用车出口销量达到77万辆,同比快速增长32.2%;2024年1—9月,我国商用车出口销量达到67.9万辆,同比增长23.6%,“中国智造”的商用车产品在全球诸多市场广受欢迎。
随着商用车产业进入结构持续调整期,未来几年商用车市场总量仍将以平稳运行为主旋律,“出口”“新能源”等是未来商用车市场主要的机遇所在,也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与此同时,商用车市场步入存量竞争时代和转型升级阶段,电动化、国际化、智能化、数字化等趋势凸显,汽车企业之间的“洗牌战”日益激烈,现有的行业竞争格局或将在未来几年内出现较大变化甚至被颠覆。
为了促进商用车及其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方得网组织多位行业专家和学者,共同编写了《中国商用车发展报告(2024)》。
本书首先对中国商用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全球竞争力、细分市场走势与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中国商用车行业的未来趋势和前景进行了研判预测,旨在为产业发展“把脉”。本书还对当前商用车行业的热点领域,如新能源商用车产业、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商用车自动驾驶、商用车出口等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对商用车行业的不同细分市场进行了竞争力分析和趋势研判,同时,重点选取有代表性的商用车企业,例如宇通客车、长安凯程、中国重汽和贞元车轮,对其发展沿革、竞争力优势等进行全面剖析。本书也提出了针对商用车行业、商用车各个细分领域未来发展的建议,希望可以对行业政策制定者、从业者和用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促进商用车市场转型升级并推动中国商用车加速走向全球。
本书适合商用车投资机构、研究机构、行业组织、政府部门等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商用车研发、制造、经销、售后服务、零部件、运营(物流、货运、客运、公交、租赁、金融)等领域的相关从业人员阅读参考。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望广大读者海涵并不吝指正。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