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墨竹画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唐玄宗李隆基擅长绘制墨竹,其后将此技艺传授给萧悦。唐代的画圣吴道子和五代时期的李夫人亦善画墨竹,然而并无作品留存于后世。现存早期的墨竹作品应为唐代的荣阳及五代李坡所创作。北宋时期,文同、苏轼等人开创了文人墨竹一派之先河。元人赵孟頫、柯九思、顾安等提出以书入画的理念。明中后期,青藤老人(徐渭)、白阳(陈淳)一改画竹之风,其大写意画法使水墨的变化与趣味成为评判艺术风貌的新准则。当然,大写意画法早已有之,例如五代的贯休、宋人法常、梁楷等,为后世写意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至清代,大写意愈发成熟,写意墨竹也顺应时代潮流,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石涛、八大山人、郑板桥等以竹喻人的志向,以墨竹作品表达自身抱负。清末,蒲华、吴昌硕将墨竹推向另一个高度,出现了“苦铁画气不画形”等新的绘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