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甄选中国古代、近现代绘画典范之作,囊括山水、花鸟、人物诸科。
延续古代画谱编纂思路,让初学者认识古人习画的方法,让进阶者熟知中国绘画的传承体系。
组织国内优秀院校及研究机构的著名画家和专业教师,对古代、近现代杰作进行技法示范和深度解析,高清步骤图一一详解,技法演示视频同步推出,全方位满足中国画基础技法学习及临摹的需要
目录
舟泊湖边一叶横——吴镇《渔父图》与山水戏墨
吴镇作品临摹示范
临摹范本一《溪山高隐图》局部(附视频示范)
临摹范本二《渔父图》局部(附视频示范)
吴镇佳作赏析
渔父图
双松图
松泉图
高节凌云图
嘉禾八景图
《嘉禾八景图》局部一
《嘉禾八景图》局部二
中山图
松石图
老松屈曲图
洞庭渔隐图
芦花寒雁图
秋江渔隐图
渔父图
草亭诗意图
溪山高隐图
疏林远山图
墨竹坡石图
枯木竹石图
渔父图
《渔父图》局部
渔父图
多福图
前言/序言
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嘉兴(今浙江嘉兴)人。他的高祖吴渊曾做过宋朝官员,本居汴梁,后南渡至今浙江地区。其祖父吴泽居海盐澉浦(今浙江嘉兴),从事航海。其父吴禾继承父业时,吴家航海事业达到鼎盛,人称“大船吴”,家族财富充盈。吴镇年轻时闻昆陵(今江苏常州)柳天骥讲“天人性命之学”,便与其兄吴填前往拜师,得孔明、康节之秘,精易理、奇门之术。吴镇一直隐居不仕,性情孤峭,志行高洁。每以梅花自比,在家园周围遍种梅花,自号梅花道人,又称梅花和尚、梅道人、梅沙弥。
通过现今发现的吴氏族谱《义门吴氏谱》中载录的《吴镇小传》,我们可以补充画史的缺漏,对吴镇生平有更完整的认识;“吴镇,字仲圭。至正辛卯(1351)举朵列图榜进士。公以家世宋勋戚,隐居不仕,以诗酒自娱。善泼墨画,贵介求之不与,惟赠贫士,使取值焉,海内珍之。其诗、字、画名三绝,推元代四大家。与兄原墇师事柳昆陵,尤邃奇门先天易言,祥多中,众信服之。能与父言慈,与子言孝,史称有君平风。结庵前后栽梅花数百株,自号梅花道人,手题墓碣曰:“梅花和尚之塔。”又预推死期于碣曰:“生于至元十七年(1280)庚辰七月十六日子时,卒于至正十四年(1354)甲辰九月十五日子时。”后果至期坐化。其改道人为和尚,呼墓为塔,当时无解者,后元僧杨琏真珈兵发各冢,疑此为僧塔,舍去,其仙灵显应。今锦川三仙堂等处奉祀。墓在武塘东花园弄之右,墓侧有橡林、古梅。公尝墓上吟曰:“老子生平学蓟丘,晚年笔法似湖州;画图自写梅花号,荒草空存土一抔。”吟罢笑谓兄原璋曰:“百年内有官人住吾宅,居民侵吾园矣。”原璋曰:“二百年内有人学汝画,三百年内官人稍葺汝墓,后人稍读吾与汝书,后当以吾汝术济世者。嘻!”宣德(1426-1435)中,以公宅为嘉善县治,墓在治东二百五十步许,为市店所迫,今士大夫摹公画甚众,其言不爽。余详载公传中。有小词行世。“明陈继儒评曰:“此亦山泽中异人奇士,不得以书画一节目之矣……仲圭盖孟处士、林逋之流。”
根据现存有关吴镇的史料推断,吴镇的经济来源并非他的画业,也不以卖卜为生。其收入很可能就是其父吴禾留给他和其兄吴填的商船收入与产业,而其一生也并非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其“垂帘卖卜”的行为,则表明他已人道,要亲身体验道徒的生活。其行为正是全真教派“识心见性、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为宗”的教义所使然。吴镇大概深受庄子“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的影响,在当时复杂的政治背景下,其没有追求入仕的执着,而是年轻时就选择了超然物外、自由无羁的精神生活,这也是他反复画《渔父图》,以渔隐自况的精神渊源。
可以说,吴镇接续了渔隐文化传统,传承了屈原《渔父》中渔父鼓枻而歌“沧浪之水”的自由豁达。其于元至正元年(1341)所作《洞庭渔隐图》中题跋效仿张志和《渔父子》吟道:“碧波千顷晚风生,舟泊湖边一叶横。心事稳,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表达出他无意于功名利禄的思想境界。他常游荡于江汀湖泖,一生的思想相继浸染在道家和佛家之中。作为江南文人,其同样也会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但传统儒家的“经世致用”观念对处于特定环境下的吴镇来说毫无激励作用。更重要的是,他的家世渊源使其形成忠宋不仕元的信念。
“渔父扁舟”是中国文化中一个象征,所描绘的恰是隐逸于山水天地间的穿行者。“渔樵耕读”不仅是隐逸者日常生活的状态,也是发自内心对民族文化内在隐逸传统的期待。渔夫隐士大多隐于偏远乡野和江河湖泽,以农作渔樵为业,远避帝力与战乱,保全性命于乱世,但其仍生活在社会中,对社会文化与心理的构建起重要作用。因而,“渔父”题材是山水画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母题,是文人士夫多元精神的呈现,有儒家进取与修身的平衡、道家逍遥与心斋的抉择,加之佛家去执思想的共同作用下的内心世界的体现。吴镇反复画的《渔父图》,以及更有象征意义的陶潜《桃花源记》,与谢安、王羲之、许询、孙绰、支遁“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晋书》)的精神同源所出。
吴镇山水很得巨然气象,入五代山水三味。遇与挥毫,其笔端豪迈,笔墨淋漓,无一丝市井气。吴镇天生笔力雄强磊落,落墨如雨云,使笔似风竹,从现存作品研究其脉络可见其笔墨朴质宽博的气象一直延衍有序。吴镇晚年之作,真气弥漫,不见丝毫纤弱,气象更见古朴。不同于大痴、云林、山樵三家笔下精微求变,吴镇不斤斤于每一笔的变化,其用笔磊落成风,又通体渲染数遍,含蓄聚气,成一整体形势。
吴镇用笔结体学巨然‘年轻时受北宋“格物”思想的影响,对事物体察入微、精研谛熟。其后渐臻朴厚浑融之象,皆是不经意落笔,无变化姿态,无复杂勾皴,单组山石树木内部结体平正绵厚,不求细致变化,以形成群组的概括简约的大势。吴镇、王蒙山水皆上溯五代高远雄峻山水,两者相较,王蒙在曲折复杂的空间与深重遒媚的笔法中笔笔求变,以复深厚古意;而吴镇则是气象上的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