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国家豁免法(套装全二册)》是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国家豁免法的巨作。该书从国际法与比较法的视角出发,对国家豁免领域的zui新问题进行了深入追踪与系统研究,重点研究了国家豁免的发展历程、国家豁免的相对性、国家豁免的特殊主体、国家豁免的放弃、国家豁免的例外、涉外国家侵权问题、国家豁免诉讼中的程序性问题、国家财产执行豁免相关问题、国际商事仲裁中的国家豁免问题、美国国家豁免立法的源流与发展等问题。该书突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立足于中国当前在国家豁免领域面临的难题,细致分析了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在国家豁免领域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充分吸收了国际社会在国家豁免领域的优秀成果,对中国国家豁免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实施提出了建议,旨在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维护自身正当权益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持。
该书的亮点在于选题具有创新性、前沿性、时代性和开拓性,服务于国家涉外法治建设的需求,紧跟国际社会在国家豁免立法与实践方面的zui新动向,特别是对指导我国相关立法和政策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该书的研究内容具有全面性、思想性和学术性,不仅深入剖析了国家豁免的主体、例外、诉讼程序等基础议题,还考察了我国与外国国家豁免立法的源流和zui新应用,更围绕我国立法的进步和落实提出相应对策,观点明确、资料翔实、论述充分。该书的研究方法具有系统性、专业性和科学性,综合运用了比较研究、实证研究和历史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多国国家豁免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以及对相关国际条约的分析,该书比较了不同法域在国家豁免特定法律问题上的规则差异,并从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双重维度为我国面对这些问题的选择提出了客观中肯且切实可行的建议。
推动我国国家豁免法律制度的实施和完善是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必然要求。该书对于促进《外国国家豁免法》正确运用,发展中国的国家豁免制度,完善涉外法治体系,有效应对外部风险和挑战,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该书为中国维护国家、组织和公民在海外的安全和正当权益,协调推进国内治理与国际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撑。该书有助于发展国家豁免国际法理论,促进国际法统一平等适用,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营造有利的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捍卫国际公平与正义。
目录
《上册》
第一章 国家豁免法概述
第一节 国家豁免的概念、根据与理论
一、国家豁免的概念
二、国家豁免的根据
三、国家豁免的理论
第二节 国家豁免的国际规则
一、国家豁免的国别立法
(一)美国
(二)英国
(三)英联邦成员国
(四)德国
(五)法国
(六)日本
二、国家豁免的国际公约
(一)《联合国国家豁免公约》
(二)《欧洲国家豁免公约》
第三节 国家豁免的基本原则
一、主权原则
二、公平原则
三、外交原则
四、对等原则
第四节 我国国家豁免的立场与规则
一、我国有关国家豁免立场的历史回顾
二、《外国国家豁免法》颁布前我国的相关立法
三、《外国国家豁免法》的基本立场与主要内容
第五节 我国《外国国家豁免法》实施的策略与安排
一、不宜急于制定配套司法解释
二、建立国家豁免案件全面报告制度
三、围绕外交利益和对等原则建立部门间的协调机制
四、在管辖级别与时间效力上与《民事诉讼法》良好衔接
(一)适用《民事诉讼法》关于级别管辖的规定
(二)与《民事诉讼法》保持一致的时间效力
第二章 国家豁免的相对性
第一节 限制豁免主义
一、限制豁免主义更加合理公平
(一)正确处理领土管辖权与国家豁免权的国际公法关系
(二)公平处理国家当事人与私方当事人之间的国际私法关系
二、限制豁免主义具有扩张力
第二节 主权行为和非主权行为的划分问题
一、“性质标准”和“目的标准”密切联系
二、“以性质为主、以目的为辅”的混合标准
(一)“目的”不应成为认定主权行为的主要标准
(二)“性质”已是被广为接受的主要划分标准
(三)“目的”应作为认定主权行为的辅助标准
(四)考虑“目的”时应限于“直接目的
三、国家行为的识别依据
四、法院地国与案件事实应有一定的联系
第三节 国家财产的强制措施
一、”一体说“和”区分说
二、执行外国国家商用财产的条件
(一)位于法院地国的商业财产
(二)财产不必限于诉讼相关
三、判决前和判决后强制措施的区分问题
四、判决后强制措施的宽限期
第三章 国家豁免的特殊主体
第一节 国家豁免主体的基本理论
一、国家豁免主体的含义
二、国家豁免主体的类型
……
第四章 国家豁免的放弃
第五章 国家豁免中的商业例外
第六章 国家豁免中的涉外国家侵权
第七章 国家豁免中的侵权行为例外
第八章 国家豁免中的知识产权例外
第九章 国家豁免中的恐怖主义例外
《下册》
第十章 国家管辖豁免的强行法例外
第一节 国家管辖豁免强行法例外的起源
一、国际强行法基础理论
(一)国际强行法的概念
(二)识别强行法的标准
(三)国际强行法的内容
二、国家管辖豁免强行法例外问题的产生
(一)国家豁免权与国家违反强行法的冲突
(二)国际社会对于强行法例外的态度
第二节 国家管辖豁免强行法例外的司法实践
一、各国国内法院的司法实践
(一)支持国家管辖豁免强行法例外的案例
(二)反对国家豁免强行法例外的案例
二、国际司法机构的司法实践
(一)欧洲人权法院的实践
(二)国际法院的实践
三、从案例看强行法例外的司法现状
第三节 国家管辖豁免强行法例外的理论分歧
一、国家豁免强行法例外的理论依据
(一)规范等级理论
(二)默示放弃理论
二、否认国家管辖豁免强行法例外的观点
(一)否定等级规范理论的观点
(二)否定默示放弃理论的观点
(三)判断标准区分理论
(四)其他理论依据
三、国际强行法和国家豁免的关系
第四节 对国家管辖豁免强行法问题的建议
一、承认国家管辖豁免强行法例外对我国的利与弊
(一)有利影响
(二)不利后果
二、对我国的建议
第十一章 国家豁免诉讼若干程序问题
第一节 国家豁免诉讼的特殊性
一、国家豁免诉讼的特征
(一)被告可能是国家豁免主体
(二)审判和执行的政治风险大
二、国家豁免诉讼中的特殊程序
(一)规范层面的特殊程序
(二)实践层面的特殊程序
第二节 国家豁免诉讼的国内管辖
一、国家豁免诉讼的国内管辖的实践
(一)地域联系
(二)联邦法院专属管辖
(三)移送管辖
(四)审判地的确定
二、国内管辖制度的正当性分析
三、中国应对被诉的策略
四、我国《外国国家豁免法》管辖规则补充或解释问题
第三节 对外国国家的送达
一、国家豁免法中的送达规则
(一)国家豁免法中的送达规则概况
(二)区别送达对象
(三)遵循送达次序
(四)送达方式
二、对外国国家送达的实施
(一)美国的实践
(二)英国的实践
前言/序言
国家豁免是国际法领域中一项历史悠久的主题,其内涵在现代国际法的发展中得到不断丰富与发展。它既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涉及国际关系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议题。随着国际实践的发展,围绕着国家豁免是否存在例外以及例外的范围,国际社会出现了分歧和争议。20世纪后半叶起,全球多个国家在国家豁免领域的立场从绝对豁免主义转向限制豁免主义,并制定了专门的国家豁免立法,为本国法院处理涉及国家豁免的诉讼提供了法律依据,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南非和巴基斯坦等。2004年第59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豁免公约》在肯定国家豁免原则是国际法原则的同时,采取了限制豁免主义的立场,明确列出了国家不享有豁免权的例外情形。
在当前全球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国际与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特别是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演进,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国际社会的意识形态冲突与斗争尚未结束且不会终结,但其内容与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新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国际竞争与挑战,中国经济规模的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让中国逐渐走到国际舞台中央。将来的大国之争,必定是制度之争,法律之争。这些变化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国家制度和治理能力的建设,其中加快推进涉外法治体系建设更是重中之重。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并提升治理效能,以法治之力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用法治方式更好地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促进国际法治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家豁免领域,随着国际关系日益复杂化,涉外争议的解决与国家间的政治和法律竞争交织在一起,对中国的涉外法治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曾经长期坚持对主权国家及其财产享有绝对豁免的立场。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越来越多国家转向限制豁免立场,中国的绝对豁免立场逐渐有所缓和。中国签署的《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豁免公约》成为中国转向限制豁免立场的法理基础。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国家豁免法》通过,该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该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定国家豁免问题的法律,适应了我国对外交往的新形势、新变化,回应了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的要求。它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促进国际友好交往和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在《外国国家豁免法》正式实施的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国家豁免问题,发展我国国家豁免理论。深入研究国家豁免问题有助于推动《外国国家豁免法》的正确应用,有利于完善中国对外斗争的法律工具箱,维护国家、组织和公民的海外正当权益,为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法治保障,还能推动国际法理论的发展,为国际法治贡献中国智慧。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国家豁免法立法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0JJD820004)的研究成果。本书从国际法与比较法的视角出发,系统地研究了国家豁免问题。在当前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国际形势快速变化、全球治理体系急需改革的大背景下,本书以中国国家豁免实践需求为出发点,综合考察了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国家豁免立法与司法实践。本书旨在全面阐述国家豁免的各个方面和环节,重点探讨了国家豁免的主体、相对性、放弃、各种例外、诉讼程序、财产执行等议题,结合国际国内的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展开分析。本书充分介绍和吸收了国际社会在国家豁免领域的优秀成果,并对中国国家豁免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实施提出了建议,旨在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维护自身正当权益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持。
本书具有以下显著特点:首先,本书体系严谨、结构完整、内容详尽,涵盖了管辖豁免和财产执行豁免两大领域,不仅深入剖析了国家豁免的主体、例外、诉讼程序等基础议题,还考察了外国国家豁免立法的源流和最新应用,更围绕我国立法的进步和落实提出相应对策,体现了本书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其次,本书紧跟时代脉搏,关注前沿问题,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提出了创新性的见解。最后,本书视野广阔,资料翔实,综合运用了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多国国家豁免立法和司法实践的深入研究,以及对国家豁免相关国际条约的分析,本书比较了不同法域在国家豁免特定理论问题上的规定差异,并从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双重维度为我国立法面对这些问题的选择提出了客观、中肯且切实可行的建议。
推动我国国家豁免法律制度的实施和完善是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必然要求,是顺应时代大势、把握战略主动的应然结果,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外国国家豁免法》的出台有助于推动我国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助于合理应对他国滥诉并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的利益。通过科学、民主、依法的立法进程,我国的国家豁免法得以不断完善,其将成为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反对霸权主义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