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选择将非核心业务全部或者部分外包,而将更多精力倾注在自身核心业务方面,以达到提高软件产品质量、缩短开发时间、节约开发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我国凭借软件人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市场活跃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成为软件外包市场中重要的承接地。软件外包项目团队作为跨地域、跨组织、跨部门的分布式知识型团队,具有知识型和虚拟性的双重特点。《软件外包项目团队认知与协作管理》从交互记忆、社会认知、社会网络视角出发,进行基于社会认知的软件外包项目绩效研究、交互记忆系统与团队绩效的关系研究,以及App设计团队网络构型对绩效的影响研究。
精彩书评
对指导企业软件外包项目团队管理,提高软件外包项目绩效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目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具体研究问题 2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3
第2章 文献综述 6
2.1 软件外包相关概念 6
2.2 社会认知理论 8
2.3 社会资本理论 10
2.4 交互记忆系统理论综述 13
2.5 社会认同理论综述 18
2.6 社会网络研究综述 23
2.7 团队绩效 29
2.8 已有研究的局限 29
第3章 社会认知的软件外包团队项目绩效研究 31
3.1 研究模型与假设概念模型 31
3.2 研究变量与研究假设 33
3.3 量表开发 39
3.4 问卷预测验过程 42
3.5 实证分析 47
3.6 实证结果讨论 54
3.7 研究总结与研究贡献 57
第4章 交互记忆系统与团队绩效的关系研究 60
4.1 概念模型 60
4.2 研究变量与研究假设 61
4.3 研究设计 66
4.4 实证分析 69
4.5 结论与展望 77
4.6 研究局限与展望 80
第5章 App设计团队网络构型对绩效的影响研究 81
5.1 理论框架与概念模型 81
5.2 研究假设 83
5.3 实验设计 88
5.4 实证分析 93
5.5 实证结果讨论 103
5.6 结论与展望 107
第6章 团队信任、交互记忆对团队绩效的影响研究 112
6.1 研究综述 112
6.2 研究模型与理论假设 127
6.3 实证研究设计 133
6.4 实证分析 136
6.5 实证结果讨论 145
6.6 事后分析 148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152
7.1 研究结论 152
7.2 研究贡献 154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156
参考文献 158
附录 调查问卷 181
试读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人类社会不可逆转地进入信息社会。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以及系统、网络、存储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信息技术和软件外包逐渐成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中*有发展前途的领域。软件服务外包已然成为全球软件产业发展的一种潮流。以英国、美国、日本等为主要发包国,以中国、印度等为主要接包国的外包格局基本形成。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承接国际软件外包项目,软件外包行业发展迅猛,逐渐成为软件外包市场中重要的承接地。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15年1~7月,我国企业签订软件外包合同金额638.2亿美元,执行金额478.6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7%和12.3%。其中离岸软件外包合同金额402.8亿美元,执行金额317.9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2.8%和9.6%;在岸软件外包合同金额204.6亿美元,执行金额136.2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5.1%和18%。我国软件外包承接企业应该依靠承接软件项目的过程,持续地从国外企业获取知识,提高本土企业的承接竞争力、技术能力,积累知识,抓住契机向软件产业链的上游发展,这是关系到我们国家软件外包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
软件外包团队作为一种非常典型的知识密集型团队,团队成员之间怎样快速有效地进行知识转移与整合,既是软件外包项目成功的关键,也关系到接包方软件开发技能的积累和提高。知识整合是接—发包双方利用互动整合团队中的专长知识,以便双方可以互相利用对方所掌握的专长,促使项目成功完成。虽然软件外包能够给我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软件开发技术的提高。然而,软件外包团队相对于传统团队类型而言,兼具知识型和虚拟性双重特征,致使接包方在知识整合过程中面临更多问题,导致项目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软件外包项目团队怎样建立快速有效的知识整合模式,吸引了众多企业和学者的探索。探究其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对项目绩效的改善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1.2 具体研究问题
软件外包项目团队是由跨地区、跨组织、跨部门的成员构成的分布式知识型团队,兼具知识型和虚拟性的双重特点。本书针对接—发包双方怎样进行知识转移与整合以改善项目绩效的问题,从社会认知的视角出发,引入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构建社会认知影响项目绩效的理论模型。本书拟解决以下问题。
(1)从社会认知视角研究其对项目绩效的作用。以往学者对于团队中组织成员因素的研究,通常偏向于团队规模、文化异质性等表层概念,缺乏对成员行为动机本质的探究。社会认知、社会资本和社会认同等理论在解释个体行为动机及知识共享与知识整合方面具有各自的优势,且都已经被国内外学者所认同和证实。因此,本书在软件外包情境下,从社会认知的视角出发,将社会认知、社会资本、社会认同理论整合起来,探明社会关系与情感因素在知识转移与整合过程中的影响机制,以阐释社会认知对软件外包团队知识整合与项目绩效的作用。
(2)为我国的软件外包项目承接企业提供知识转移与整合的改进策略和方法。本书通过对收集到的问卷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拟合,探明外包项目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对知识转移和知识整合的作用机理进行探究,进而得到有效改善项目绩效的操作方法,为提升团队的知识转移与整合能力、促进项目的顺利完成提出改进策略与建议。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书旨在探明在软件外包项目团队中,认知因素对项目绩效的影响机制,探究社会认知对知识转移与共享过程的影响,以期构建快速有效的知识整合模式,从而改善并提高外包团队的项目绩效。具体研究目标如下。
(1)构建影响软件外包团队项目绩效的知识整合模型。从社会认知的角度出发,引入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认同理论,探明社会认知因素对项目绩效的作用过程与影响。
(2)针对我国软件外包项目团队如何利用社会认知来促进团队的知识整合模式以提高项目绩效,提供改进的策略和方法。
本书的成果对社会认知在外包团队中的应用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理论意义
西方学者对外包的研究绝大部分都是发包方的视角,围绕外包的动机、外包过程风险控制、接包方的挑选等方面,对接包方的研究较少。本书在软件外包项目情境下,考虑到外包团队兼具知识型和虚拟性的特征,创新性地引入基于社会的认知理论,并将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认同理论整合起来,共同作为社会认知视角的理论,扩展了社会认知视角,将其对知识转移和项目绩效的作用进行了探究,展开更全面、更系统的分析与验证,进一步探明社会认知视角的各因素的作用机理,促进了认知理论在外包团队知识管理中的应用,对认知理论的情境嵌入也有一定的价值。
2. 实践意义
随着我国企业人力成本的提高,软件外包承接企业不能再单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