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法兰克高卢》是弗朗索瓦·奥特芒于圣巴托罗缪屠杀之后刊行的一部作品,被视为16世纪法国宗教战争时期的重要政治著作。通过该书,奥特芒论述了在法国君主政体演化的过程中,日耳曼法兰克人元素与罗马化高卢人元素的相互融合,详细阐述和强调了政体中各种限制君主权力的要素,特别是作为三级会议前身的公共议事会的崇高权威和作用。它为这一时期的欧洲各国民众提供了武装反抗其统治者的理论基础,并成为后续旨在为各自民族创立“古老宪制”的立宪主义者的关键性历史范本。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在被罗马征服成为其行省之前的高卢的境况
第二章 古代高卢人可能使用的语言
第三章 高卢成为罗马行省之后的情况
第四章 论占据高卢并改名为法兰西人或法兰克高卢人的法兰克人的起源
第五章 关于法兰克人的名称和他们的各种远征,及其何时在高卢建立自己的王国
第六章 论法兰克高卢王权之转移是通过世袭还是选举,兼论册立国王的习俗
第七章 论人民在他们已学会谴责与罢黜的国王统治下的最高权力
第八章 当已故国王有若干子嗣时,在继承方面应遵守什么法律
第九章 国王领地及其兄弟之封地
第十章 萨利克法及女性对身为国王之父亲的世袭财产的权利
第十一章 国王的长发之权
第十二章 法兰克高卢王国的构成形式
第十三章 国王陛下与法兰西民族年度议事会(或曰“公共司法会议”“法庭”“议会”)
第十四章 民众议事会的神圣权利以及在议事会中所处理之事项
第十五章 被称为宫相的王室官员
第十六章 丕平是基于教皇还是法兰克高卢议事会的授权而成为国王的?
第十七章 法兰克的马厩伯爵与同等者
第十八章 论神圣议事会在加洛林王朝统治时期的持续权威
第十九章 论国王和王国的主要区别
第二十章 卡佩家族以及让与它的法兰克高卢王国
第二十一章 论公共议事会在卡佩王朝时期的持续权威
第二十二章 论公共议事会在重大宗教事务中的权力
第二十三章 论公共议事会对路易十一的卓著影响
第二十四章 公共议事会另一值得注意的事迹——对教皇本笃十三世的谴责与驳斥
第二十五章 法兰克高卢国王在王国中并无无限的统治权,而是受到某些法律的限制
第二十六章 根据法兰克高卢的法律,女性是否被排除在王国的治理之外,就如她们无法继承王国一般
第二十七章 论作为法庭的高等法院
附录 奥特芒创作《法兰克高卢》的时间与原因 拉尔夫·吉西
译后记
试读
第一章 在被罗马征服成为其行省之前的高卢的境况
为了我们国家的缘故,我想考察法兰克高卢的制度,就当下的情况而言,这么做似乎恰逢其时。容我首先对高卢在被罗马征服并成为其行省前的状况予以说明。任何一个知书识字之人皆知凯撒、波利比乌斯、斯特拉博(Suabo)、阿米阿努斯(Am-mianus Marcellinus)和其他人等就这个民族的起源以及古代历史、军事成就、演说技巧、地理情况、民间习俗所撰之内容。老加图(Cato Censorius)在其《创始记》中指出,大多数高卢人最孜孜不倦追求者唯二:发动战争和发表演讲。
应该认识到,在这一时期,高卢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即它既非由一人统治,也不是由人民权力或贵族权力所掌控的独立国家组成。相反,它被分裂成了众多邦国,其中一些由所谓自由人的贵族组成的议事会实施统治,另一些则由国王实施统治。但事实上,所有人都接受了在一年中的某个时候召开国家民众大会( publicum gentis concilium)的制度,在这一会议上,他们可以决定国家的最高事务。
据科尔奈利乌斯·塔西佗(Cormelius Tacitus)的说法,“高卢有64个城邦或地区”(《编年史》第3卷),这与凯撒的记述如出一辙。这些地区不仅使用相同的语言、礼仪和制度,而且还拥有同样的首领,比如他在很多地方特别提到的埃杜维人(Aedui)、阿维尔尼人(Arvermi)和雷米人(Rhemi)的城市,如凯撒所言,当他下令杀死埃杜维人敦诺里克斯(Dumnorix)时,“(后者)起而反抗,以双手护身,并吁求同胞的支持,他不住地高喊自己是一个自由人,而且是一个自由邦国的成员”(《高卢战记》第5卷第3章)。斯特拉博也提及:“这些地区大多由贵族议事会管理,但在过去,他们每年都会选举一名首领,而且还会以类似的方式选举一名将军发动战争。”(《地理学》第4卷)凯撒在这一背景下写道:“那些国家被认为可以更有效地管理他们的政府,当他们通过法律立下不易之例,如果任何人听到任何关于国家大事的消息,他都应该告知地方行政机构,而不是其他任何人。地方官对他们认为应该隐瞒的事情加以保密,并向公众传达他们认为合适传播的信息。除非在议事会上,否则任何人都不得发表有关国事的言论。”(《高卢战记》第6卷第4章)
但是,当整个国家的议事会遭到分裂时,我们有必要提及凯撒的若干证言。他指出,“他们询问是否允许在某一天宣布召开整个高卢的议事会,以及是否可以按照凯撒的意愿举行这一会议”(《高卢战记》第1卷第12章)。他还写道:“全高卢的议事会在比布拉克特(Bibraete)举行,无数人群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高卢战记》第7卷第12章)“凯撒于第一年春天得到举行高卢议事会(eonciium Caliae)的消息,当时除了塞农人(Senones)、卡尔尼特人(Carnutes)和特雷维里人( Trevirí),所有人皆尽到齐。凯撒将这一会议搬到了巴黎希人(Parisii)所在的卢泰西亚。”(《高卢战记》第6卷第1章)凯撒写道:“当一些高卢国家之间出现分歧时,他(指韦辛格托里克斯)希望能够通过不懈的努力将它们联合起来,为整个高卢建立一个世界上其他任何力量都将无法抵挡的统一议事会。”(《高卢战记》第7卷第6章)
前言/序言
致最杰出和最强大的诸侯与君王----莱茵的王权伯爵、巴伐利亚公爵、罗马帝国第一选帝侯、最仁慈的统治者、安富尊荣之弗雷德里克殿下。
最杰出的君王啊,您可曾听闻古语有云:“心安之处即是一个人的故乡。”此乃忒拉蒙之子透克罗斯(Teucrus)所言,并得累世之印证。概因这似已成为强大卓异之品格的标志,他泰然忍受了各种困厄,譬如流放,并不齿于他那如继母般忘恩负义的故国所造成的伤害。
然我不敢苟同。因为如果说不堪忍受家中长辈的所作所为----乃至于粗暴的言语,似乎是一桩罪行和一种亵渎,那么,对吾等之祖国心怀怨恨则是一桩更大的罪行,因为智者总是一致地倾向于将祖国置于生身父母之前。依照国家带给他的好处来计算他对国家的感情,此乃愚者之所为。的确,一个过分冷静且自私自利的人才会以一己之际遇去衡量其祖国的仁慈;然而,这种过分的冷静似乎又是其冷酷无情的一部分,合乎伊壁鸠鲁派和犬儒学派之意,并由此衍生出了那句恶语:“我死之后,哪管万民涂炭。”此言与一句古老的暴戾格言不谋而合:“敌人倒下后,朋友亦可毙命。”那些天性温良的人身上有一种对国家与生俱来的爱,这种情感和其他的人类属性一样靡坚不摧。此即荷马所描述的奥德修斯的情感,他宁愿选择其故乡----如同筑于嶙峋怪石上的巢穴一般的伊萨基,而非卡吕普索给予他的各种欢愉与王国基业:我不知故土的魅力如何紧紧纠缠住他们,使其无法忘记自己的出身。诚如这位年迈的诗人所言,当我们忆及第一次所呼吸的空气,迈出第一步的土地,以及我们认识的朋友、邻居和同代之人时,就无法否认他的情感。
的确,有人言国家偶或丧失理性,被错觉谬说所困扰,恰似柏拉图谈及他的国家时所指出的。甚或有时候,因愤怒而疯狂的它会将怒火发泄在自己后代的身上。我们首先必须注意,毋将他人之罪过归咎于无辜的国家。罗马和其他地方的诸多残忍暴君使用各种酷刑折磨的对象不仅是这个国家的仁人君子,也是其当之无愧的公民。这是否意味着他们所忍受的即是这个国家的疯狂?尤利乌斯·卡皮托利努斯(IuliusCapitolinus)在提及皇帝马克里努斯时称之为“马切利努斯”(Macellinus),因为其房舍中四处横流人的血水,仿若沾满牛血的屠宰场(macellum)。史家在不同地方提及了其他几个暴君,其中一人(正如卡皮托利努斯所撰)被以同样残忍的独眼巨人(Cyclops)之名指代,其他几人则被称为布西里斯(Busiris)、斯喀戎(Siron)、堤丰(Typhon)和盖吉兹(Gyges)。这些人认为,若非采用酷烈手段,王国和帝国都将无以为继。难道所有对国家的关心与担忧都要因此被良善的公民弃如敝屣吗?不,他们应该把它视作一个受压迫者和不幸之人,恳求其子女的帮助,并通过各种方式寻求补救措施。那些拥有贤良温和之统治者的国家何其有幸!那些因为其统治者的仁慈而被允许在他们的国家、在他们父辈的家中安度晚年,享阖家之欢的公民何其有福!当然,司空见惯的情形却是,人们为达成此目的所采取的手段比邪恶本身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