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涉外法治建设中,如何加强对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法律英语教材是开展高质量法律英语教学的前提,选择合适、有效的教材成为法律英语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本书从应用方法、应用价值和应用实践三个角度介绍了评价法律英语教材的框架体系及其应用,拓宽了国内法律英语教材评价的深度和广度,将教材评价与身份构建进行有效融合,为法律英语教材评价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框架,为法律英语评价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书稿体系完整,逻辑自洽,所引用资料备注清晰,文字流畅。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内容
13研究意义
14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15撰写逻辑和结构
2法律英语教材评价的相关研究回顾
21英语教材评价的相关研究
22法律英语教材评价的相关研究
23身份建构与教材评价的研究现状
24文献述评
3法律英语教材评价的理论基础
31SFL的语境理论
32SFL功能理论
33身份建构理论
34其他相关理论
4法律英语教材评价框架的构建
41法律英语教材评价框架构建的语境观
42法律英语教材评价框架构建的功能观
43法律英语教材评价框架构建的建构观
44法律英语教材评价框架的确立
5法律英语教材评价框架的应用分析
51法律英语教材评价框架的应用方法
52法律英语教材评价框架的应用价值
53基于问卷调查的法律英语教材使用主体需求分析
54构建法律英语教材评价指标体系
6法律英语教材评价框架的评价实践
61自建语料库方法介绍
62法律英语教材语料库建设
63基于语料库的法律英语教材文化效度评价结果分析
64基于语料库的法律英语教材情景效度评价结果分析
65基于语料库的法律英语教材功能效度评价结果分析
66教材评价结果分析
7研究结论与展望
71研究的主要成果
72研究的创新之处
73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目录11245799183133353543475261617794107113113116118127136136137138144148152154154158160161图2-1教材语境分析法14
图2-2教材评价过程概述15
图2-3ELT的分支框架20
图3-1语言与语境、系统与单例36
图3-2意义的实现过程40
图3-3语言与语境的元功能结构40
图3-4语境顺应理论56
图3-5皮亚杰的双向建构模型58
图3-6建构主义学习模式59
图4-1法律英语教材动态语境要素73
图4-2法律英语教材动态语境形成的场域75
图4-3语用身份的选择过程100
图4-4法律英语教材促进法律英语教学主体身份建构实现的模型102
图4-5基于动态身份建构的法律英语教材评价框架108
图5-1法律英语教材评价框架的应用模型113
图6-1语篇“Legal Systems”的关键词检索统计示意图139
图6-2高频词“common”的语境共现分析示意图140
图6-3语篇“Investor Protection Legislation in USA”的关键词检索统计示意图141
图6-4语篇“Jim Crow”的主题词检索统计示意图142
图6-5案例语篇“Gilinsky vSether”的主题词分析结果145
图6-6案例语篇“Gilinsky vSether”的主题词共现分析结果146
图6-7案例语篇“criminal law”的主题词分析结果149
图6-8案例语篇“criminal law”的主题词分布绘制图150
表4-1法律英语教材功能体系84
表4-2法律英语教材与身份建构动因92
表4-3话语实践类型101
表4-4实现身份建构的话语实践类型101
表4-5教材评价过程中教学主体的动态身份建构110
表5-1教师和学生的人口统计学信息120
表5-2教师需求分析的问卷结构121
表5-3学生需求分析的问卷结构122
表5-4教师问卷的结果124
表5-5英语专业学生问卷的结果125
表5-6法律专业学生问卷的结果126
表5-7英语专业学生与法律专业学生数据比较127
表5-8法律英语教材评价指标重要性得分128
表5-9一级指标优序图对比结果130
表5-10文化维度二级指标优序图对比结果130
表5-11情景维度二级指标优序图对比结果130
表5-12功能维度二级指标优序图对比结果131
表5-13法律英语教材评价的指标体系131
表6-1法律英语教材语料库信息137
表6-210本法律英语教材语篇文化效度评价数据143
表6-310本法律英语教材文化效度评价结果143
表6-410本教材情景效度指标分解评价数据147
表6-510本教材情景效度评价结果147
表6-610本教材功能效度指标分解评价数据150
表6-710本教材功能效度评价结果151
表6-810本教材评价结果152
前言/序言
在涉外法治建设中,如何加强对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法律英语是基于法律专业与英语专业的交叉学科,也是涉外法律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法律英语教材是开展高质量法律英语教学的前提,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桥梁和纽带,对法律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具有显著影响。如何客观、合理地评价法律英语教材,进而选择有效、合适的教材,成为法律英语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
目前关于法律英语教材评价的研究还存在明显不足:一是当前的评价研究多是对已有评价标准的直接套用,较少关注教材评价背后的语言学理论基础;二是当前的评价研究很少关注教材对语境的营造和反映等方面的作用;三是缺少从教学主体动态身份建构视角出发的研究。本书以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SFL)的语境理论和功能理论为主,以场域理论、顺应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辅,从教学主体动态身份建构的视角出发,构建了一个基于动态身份建构的法律英语教材评价框架,并详细分析该框架的实践应用。
本书从法律英语教材评价的语境观、功能观和建构观三个方面构建了法律英语教材的评价框架。首先,法律英语教材营造的语境是教学主体身份建构的场域。法律英语教材的动态语境要素可以分为法律文化要素、教材文本要素、教学主体要素和教学情景要素四类。法律文化要素可以为教学主体要素的身份建构营造全球场和本土场。教材文本要素一方面可以客观地反映出法律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营造出真实的法律情景。教学主体要素是法律英语教材动态语境要素中动态主观能动性的体现,表现为对语境的适应、调整和改造。教学情景要素可以为教学主体的身份建构营造教学场和实践场。这些场域为主体提供了建构身份的资本,有助于主体理解和对比不同的惯习,最终帮助主体建构相应的教学和实践身份。其次,法律英语教材提供的功能是教学主体身份建构的动因。本书以SFL的元功能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法律英语教材关于教学主体的功能体系,提出了主体身份建构的三类动因,即行事资源动因、认同资源动因和语境顺应资源动因。最后,本书从建构主义视角提出法律英语教材可以从语境顺应和话语策略两个层面帮助主体实现身份的建构,并提出教学主体可以构建的身份类型。本书认为,教材能否帮助主体营造恰当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能否提供相应的功能驱动主体建构身份,能否帮助主体利用各种身份完成相应的职能,是评价教材是否优秀的关键。
本书从应用方法、应用价值和应用实践三个方面介绍了评价框架的具体应用。评价框架的应用步骤包括确定评价主体、分析主体需求、确立评价标准以及得出评价结论四步。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该评价框架凸显了教师和学生在教材评价中的重要地位,探明了教材使用者的动机,审视了教材的语境营造能力。本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教材使用主体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相关数据,从文化效度、情景效度和功能效度三个维度构建法律英语教材评价的指标体系。最后建立了10本具有代表性的法律英语教材的语料库,通过对语料进行主题分析,对照评价指标体系,得到了10本教材的评价结果,并对该评价结果的有效性进行了对比分析。
本书拓宽了国内外法律英语教材评价的深度和广度,将教材评价与身份建构进行有效融合,为法律英语教材评价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框架。本书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法律英语教材的评价活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需要指出的是,本书在理论整合、问卷调研设计以及指标体系构建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未来还需要针对这些缺陷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