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忠文王纪事实录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岳飞传记完整刻本。作者谢起岩,吉州庐陵人(今江西吉安),生卒年不详,曾是南宋景定年间(1260-1264)明善斋太学生。其在古籍中事迹不详,难以稽考。所作忠文王纪事实录五卷,原书今收藏于国家图书馆。
忠文王纪事实录于1986年由中华书局影印,编入古逸丛书三编;2002年,“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启动,这一工程由国家投入巨资,财政部、文化部共同主持,国家图书馆具体承办,集中国内一批ding尖学者共同参与,通过大规模的复制出版,共推出古籍善本1300余种,忠文王纪事实录也被囊括其中;该书在续四库全书中也有收录。
作为现存早的岳飞传记完整刻本,其对岳飞史料文献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于岳飞的相关史料有宋史,金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鄂国金佗稗编、续编等,除金史外,其余都有秦桧党羽篡改历史的痕迹。“自绍兴八年冬,桧既监修国史,岳飞每有捷奏,桧辄欲没其实,至形于色。其问如阔略其姓名,隐匿其功状者,殆不可一二数。”秦桧这样做的目的“大率欲薄先臣之功,以欺后世,使后世以为不足多恨”。岳飞之孙岳珂为辨祖父之冤,撰写了鄂国金佗稗编二十八卷、续编三十卷。忠文王纪事实录即取材于鄂国金佗稗编,并补录他文。
实录现存原始的底本是南宋咸淳七年吴安朝刊本,藏于国家图书馆,长期以来不为外人所见,故此次点校整理用的底本是古逸丛书三编忠文王纪事实录。至于他校用书,自然是王曾瑜先生校注的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宋史、宋会要辑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皇宋中兴两朝圣政以及宋人笔记、文集等历史文献。
在点校过程中,使用全式标点;分卷出注,注文序号用[]形式;底本之异体字、俗体字,尽量改为通行字;底本有误,或者字迹漫漶不清之处,均出校记;原书中的断板、缺字等情况均予以修订补正;为了保存原书的原貌,对底本中因避讳所删“贼”等字眼,均忠实于原著,予以增补;对于因避宋讳而改字者,指明而不回改。
目录
前言/序言
忠文王纪事实录一书,现收藏于国家图书馆,是南宋后期太学生谢起岩撰写的一部专门记述著名历史英雄岳飞事迹的传记。在记述岳飞事迹的各种著作中,其具有特殊的重要价值,是现存唯一的一部宋刻本岳飞传。
岳飞出生在北宋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从小习武,箭术超群,并有机会学习读书作文。金军南下进攻宋朝后,他积极投身抗金战争中,万里征程,舍身报国,浴血奋战,屡立战功,成为南宋杰出的军事将领。他有勇有谋,善于以少胜多,敢打硬仗,能打硬仗。他治军严格,军纪严明,因为军队不扰民而广受赞誉。他不仅在战术上因地制宜,机动灵活,屡创奇绩,而且在战略上胸怀全局,目光长远,出类拔萃。他忠君爱民,矢志不渝,百折不挠。他孝敬父母,节俭持家,廉洁自律,是“忠孝两全”的典范。他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杰出的将领、著名的英雄,受到广泛的崇敬。但不幸的是,岳飞没有战死沙场,而是惨死于奸臣秦桧之手,令人不胜悲愤。
但是,历史毕竟不容埋没。岳飞逝世20年后,得到平反昭雪,岳成为“尽忠报国”的一面大旗。在这面大旗的鼓舞激励下,无数英雄儿女前赴后继,勇往直前,誓死报国。
八百多年来,很多仁人志士、专家学者为厘清岳飞的英雄事迹,鈎沉索隐,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岳飞之孙岳珂编写的鄂国金佗稗编、续编,内容最丰富,是我们研究岳飞、了解岳飞最重要的史料。谢起岩的忠文王纪事实录,就是在此书基础上删编、补充部分新资料而成。就大部分史料而言,谢著并没有超过岳著。但是到20世纪时,岳著已经有所散佚,难睹全帙。而谢著可以补充岳著之部分缺失。首先发现这一优缺点并两相对照的,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傅增湘先生。(见本书宋本忠文王纪事实录书后)后来,著名宋史专家王曾瑜先生在整理、校注岳珂的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时,就利用谢著校补了不少缺失之处。
特别重要的是他书失载的以下两件史事:第一,岳珂去世之后,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在杨懋卿等人的申请下,南宋朝廷又敕封岳飞王爵为“忠文王”,并同时敕封岳飞的祖、父、母、妻、子、女和部分将佐。第二,岳飞第二位妻子李娃及其部分不平凡的事迹。这些珍贵的史事和资料,唯赖谢著得以记载、流传。
岳飞生前,曾在南宋临时都城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得到南宋朝廷赏赐的宅邸一所,估计在他罹难时被收回,后来改为太学。岳飞得到平反昭雪后,此处宅邸可能又归还岳飞遣属,也可能是允许岳飞遣属居住其中。详情如何,因为史料缺失,难以确知。但从谢著中所载史料可知,当时的太学所在地是岳飞“故宅”,岳飞的“诸孙”似乎也居住其中并与太学生们交往密切。谢著中的这些史料,也非常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