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因树屋书影》十卷,著于顺治十六年(1659),是清初著名学者周亮工所撰读书札记,取材上自经史,下逮闻见,博观约取,辨诬正讹,其中台阁掌故、才女士子、博物字画、 诗文词曲、刻印校雠、草木花卉、怪力乱神……信手所书,无所不包。四库馆臣评为“记述典赡,议论平允,遗闻旧事,颇足以为文献之征”。
目录
目録
整理説明
書影序杜漺
序徐芳
書影序姜承烈
序高阜
序黄虞稷
序周在延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跋《書影》後
《書影》跋
跋
四庫撤燬書《書影》提要
试读
第一卷
先大人著述甚富,常作《觀宅四十吉祥相》,有益於世道人心,備録於此。案頭無淫書。昔人謂黄魯直作艷詞,以邪言蕩人心,其罪非止墮惡道。近日作小説人,豈止艷詞,非常報應,人人親見之。案頭如有片紙隻字,當盡數焚卻,壞心術,喪行止,皆此等書引誘。人家兒女,豈無識字者,略一回想,豈不可懼。架上無齊整書。本本精良,一一完善,手且未觸,目於何有?但觀架上,便知腹中。座上有二三十年前老友,堂中有七八十年前古桌椅,門下有祖父遺留龐眉皓首老僕。如此方稱得世家,如此方免得漆氣。婦女不垂簾觀劇。粉氣髮香,依依簾中,羅襪弓鞋,隱隱屏下,甚至品評坐客,擊節歌聲,無所不至。優人之目,直透其中,坐客之心,迴光其後,可恥孰甚。婦女不識字。《列女》、《閨範》諸書,近日罕見,淫詞艷語,觸目而是。故寧可使人稱其無才,不可使人稱其無德。至世家大族,一二詩章,不幸流傳,必列於釋子之後、娼妓之前,豈不可恥?老妾孀婦,不變作尼姑。其醜倍於改適。不呼優人同坐。宴客用優人,但當呼之别院。登場賜坐,或尚在通融,呼之同坐角飲,則褻甚矣。今人敬優兒如師友,殊令人訝,即不與之坐,不過曰不在行而已。天下事被“在行”二字誤卻多少。不在席上接優人曲,不以筯並足,代爲擊板。擊板接曲,去優人幾希。外無狡童,内無老婢。無狡童不惟省己防閑,抑且免人疑議。至禁錮老婢,二十以外尚不爲之擇配,尤傷陰騭。不教婢子演劇。此亦好人家兒女也,安忍其出醜裝牌榜?防閑尤難,作奸殊易。紙牌不入手中。近日馬吊盛行,士大夫儼然爲之不恥。予曰宜輿儓、宜革匠、宜不識字人、宜四達衢中几桌上。“几”,原作“九”,據雍正本、乾隆本改。即令此中有千變萬化,神妙不測,然一思手持者何物,豈不愧殺!總之人不耐獨坐,不肯習静,奕棋變爲馬吊,風日下矣。與其馬吊,寧奕。不解新令,不爲酒糾。士人相聚,頗有可談,何至效青布商傭,吩呶盈坐。寧受百罰,毋淪惡趣。予眼見以此生嫌疑者不少。肯習醫卜。但能究心,心自入細。其子弟能留心於此,便知他日不淪於下流飢寒。席上不勸人第二日補齋。即此一事,便是與人爲善。持齋總是戒殺,我不持齋,彼能信心,何苦必破其戒。然專靠持齋免禍祈福,亦謬。僕從不與主人同坐者並坐。即貧友疏親,亦與主人同列,何至與奴僕爲伍。此風倡自篾片,主人得意時,承奉奴僕,惟恐少失其意。殆失勢之後,飲恨報復,
前言/序言
整理説明
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又字减齋,明末清初人,先世久居撫州之櫟下,故號“櫟園”,士人尊稱“櫟下先生”。河南開封府祥符縣人,明萬曆四十年生於金陵,清康熙十一年卒。
周亮工少穎悟,頗得艾千子賞識,以爲“此道復振,賴有斯人,異日功不在昌黎下也”(周在浚《行述》)。然每以北籍沮於南試,二十八歲方中鄉試。明崇禎十三年(1640)進士及第,以山東濰縣令釋褐,授浙江道御史。明亡投繯,被救。清始立,改兩淮鹽法道,調海防兵備道,升福建按察使,遷本省左右布政使,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擢户部總督錢法右侍郎,出爲山東青州道,遷江南督糧道(《年譜》)。時兵火未息,周亮工以一書生披堅執鋭,既有單騎赴賊之壯舉,又有運籌帷幄之韜略。晝則身先士卒,夜則賦詩唱和,豪氣風雅天下聞名。又能於商家元氣盡失之時,興鹽業、治漕餉。山東、維揚、福建之民郊迎路送,爲其建立生祠,刻石記功。至被誣繫獄,闔城百姓痛哭請馳,不忍聽聞。獄中每以詩歌自娱,與吴君雪夜擁被,敗絮之中聯句而成《北雪集》,長安争誦。與獄友書札嘗云“今日尚不得旨,又活一日”,即屬人作“又活一日”印(周在浚《行述》)。其爲人居暇好奬掖後進,見海内能文之士輒立爲延譽,且樂善好施,見故友難中輒傾囊相助。
周亮工愛詩能文,錢謙益評其詩云:“情深而文明,言近而指遠,包函雅故,蕩滌塵俗。”(錢謙益《賴古堂詩集序》)平生所著甚富,自爲删定,康熙六年(1667)付梓金陵。康熙十年(1671),盡焚所著書,“一夕感慨曰:‘一生爲虚名誤,老期聞道,何尚留此耶?’命盡火之”(周在浚《行述》)。周亮工去世之時,所存者唯有《賴古堂文選》二十卷、《賴古堂焚餘詩文集》二十四卷、《因樹屋書影》十卷、《字觸》六卷、《閩小記》四卷、《同書》八卷、《鹽書》八卷、《蓮書》四卷、《尺牘新鈔》十二卷、《尺牘藏弆集》十六卷、《尺牘結鄰》十六卷、《删定虞山先生詩人傳》四卷、《讀畫録》、《畫人傳》四卷、《印人傳》四卷、《入閩記》一卷、《耦雋》四卷。《四庫全書》收入《賴古堂詩集》、《同書》、《閩小記》、《讀畫録》、《書影》五種,乾隆五十三年(1788)因其《讀畫録》“人皆漢魏上,花亦義熙餘”之句“語涉違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