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宋应星为明代科学家、思想家。《宋应星全集》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自然科学编”为宋应星的代表性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下编“人文科学编”收录《野议》《思怜诗》《论气》《谈天》四种著作。均以明刊本为底本进行整理、校点,并有详细的注释和白话翻译。《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全面总结了明以前中国在工农业方面取得的成果,并附原版本插图136幅,图文并茂。 《野议》《思怜诗》《论气》《谈天》这四部书稿长期作为明刊海内孤本收藏在江西南昌江西省图书馆一隅,得见于众,实为难得。此为宋应星现存著作首次全面整理出版,作者潘吉星先生还在各书前言中详细介绍了其内容、成就、成书年代、现存版本、作者事迹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目录
前言/1
自然科学篇/1
天工开物/3
人文科学篇/449
野议/505
思怜诗/595
论气/639
谈天/699
前言/序言
明末江西省奉新县人宋应星(1587-约1666)才大学专,勤于著述,中举后于1611-1631年间六次北上会试,企盼得到进士功名后进入仕途,以实现其济国济民的政治抱负。然会试屡屡失败使其理想破灭,遂与科举决裂,而转向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的实学研究,终于成为中国明代杰出的科学家和思想家。
宋应星先后写出十部专著,但现今保存下来的只有五部,分别是:
1.《野议》(1636年4月),是为挽救晚明中国社会危机而写作的政治、经济文章及变法条陈。
2.《思怜诗》(1636年8月),是展示人生哲学、扭转不良社会风气的自选诗集。
3.《天工开物》(1637年4月),为发展社会生产、增加社会财富而写作的插图本科学技术百科全书。
4.《论气》(1637年7月),提出二气(阴、阳)五行(水、火、土、金、木)新论,阐述万物产生和演化进程,促使中国传统唯物主义自然观进入新的更高发展阶段。
5.《谈天》(1637年),从哲学角度谈论日、月之运行,并批判汉儒、宋儒提出的天人感应说的虚妄。
由此可见,宋应星是驰骋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大知识领域且均有所建树的英才。为使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了解他的思想和成就,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我们选取宋氏著作的明刊原本为底本,对这五部书进行校点、注释并翻译,全书题为《宋应星全集》。在各书导言中均详细介绍其内容、成就、成书年代、现存版本、作者事迹及研读方法。
我们对宋应星传记及其著作的研究,早在1963年1月已列入中国科学院科学史研究室(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身)的专题研究计划,同年3-5月笔者受所在单位派遣,在京沪及南方省份作了广泛调查采访,所获资料甚丰。如奉新宋氏宗谱,《天工开物》明清刻本的影印本,《野议》等明刊原本缩微胶卷、抄校本及从胶卷反转而成的xerox复印本,至此所需原始资料均已备齐。然不幸的是,当时未能及时投入研究,因为1963-1965年笔者三次被下放到农村参加政治运动。1980年以后学术研究走上正轨,才有机会发表一些成果。但同时笔者要做大量其他中断多年的工作,故宋氏全集在2002年底才全部完成。
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前身)、江西省图书馆、中科院图书馆、湖南师范学院图书馆和中科院科学史所图书馆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奉新县宋埠乡宋名?先生将其家藏本族家谱借给我们看;江西省图书馆李蓉盛(1899-1964)主任允许我们拍摄古书,帮助很大。另本所钱宝琮(1893-1974)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谢国桢(1900-1982)二老经常在解释史料、翻译古文方面给予指点。
本书分为两编,"自然科学篇"收《天工开物》,"人文科学篇"收《野议》《思怜诗》《论气》《谈天》。每编设导言、凡例,详细介绍相关内容和整理、译注的情况。
我们希望此次推出的《宋应星全集》能为读者所喜爱和欢迎。
潘吉星
2015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