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07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和美国洲际交易所(ICE)争相高价竞购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案例成为业内传奇。
本书以第一人称视角带领读者身临其境,了解这场商业战争的详细过程和背后故事,书中同时关注了期货合约的创新、运行以及谁是衍生品交易的最终受益者等问题。奥尔森女士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让这些幕后运作的金融巨头们走到了聚光灯下,使人们重新认识了“期货”这个常常被误解的行业。
精彩书评
★2007年7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传奇历史又增添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一章。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对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收购被认为是1848年现代期货在风之城诞生以来的又一高峰,不共戴天的仇敌之间进行了成功的企业联姻,《零和博弈》让读者见识了该收购案中形形色色的角色和错综复杂的谈判交易。
——里克·桑特利,CNBC编辑/CME和CBOT前会员
★“零和”博弈是一部“正和”读本。奥尔森为我们描述了一段衍生品交易所的传奇旅程,讲述了这一紧张激烈的收购竞争中发生的谋略和故事。
——史蒂文·N.卡普兰,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创业学和金融学讲座教授
★与其他并购相关书籍相比,奥尔森的书提供了一个有趣而独特的视角。明智的专业人士会在他们公司变成收购目标之前好好阅读这本书。
——马克思·H.巴泽曼,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学讲座教授/《谈判天才》合著者
★这本书形象生动地报道了过去十年中重要的一项并购交易。
——古汉·萨博拉曼尼安,哈佛法学院法律和商业讲座教授/哈佛商学院商业法讲座教授
目录
第一章 欢迎来到丛林
第二章 最佳状态
第三章 我们的风格
第四章 不要交谈
第五章 暗流涌动
第六章 不可告人
第七章 重压之下
第八章 “ICEICE宝贝”
第九章 战争
第十章 疑团
第十一章 混沌之地
第十二章 为权利而战
第十三章 澳大利亚
第十四章 拿了钱就跑
尾声
他们现在在哪里?
专业词汇
参考文献
致谢
后记
试读
《零和博弈:世界上最大的衍生品交易所崛起之路/大连商品交易所译丛》:
啊,原来弗雷德是经济学家。这足以解释一切了,从事这个职业的人通常具有古怪的性格。在CBOT,经济学家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创建并维护交易所的合约。两组经济学家直接向朱莉报告:一组主要负责金融合约,另一组负责农产品合约。我了解合约是什么,但不知道如何设计新合约,以及合约的维护怎么进行。这大概是为什么克里斯建议我尽快同金融工具研发组(弗雷德曾经工作过的小组)领导吉恩·米勒会面的原因。吉恩总是咄咄逼人——看起来他更像是在做甩开膀子大干的交易圈工作,而不是坐在桌子面前写论文。他通常穿着破旧的卡其裤和带领扣的衬衫,玩弄下巴上的胡须,手里拿着一大杯咖啡,嗓音又哑又粗,和他谈话估计我会被吓死。
看到吉恩自豪地把小女儿的简笔画挂在办公室的墙上,我对他的恐惧感减退了不少。但当他开始谈及经济学家在CBOT如何工作时,我的神经仍然紧绷着,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中。还好,他把制定新合约的方式以及原理讲解得极其清晰。“我们并不打算推出不符合标准的东西,必须是能够满足风险管理需要和经济需要的东西。”他举起右手的两根手指咆哮道。
就此而言,CBOT以及CME最初设立的时候都是进行农产品期货交易,产品以实物商品如玉米、黄油等为主,但这些实物商品交易只占当前收入的一小部分。原因很简单,当前任何具有价值或与价值挂钩的东西都可以成为期货合约的标的资产。有些合约以农产品——玉米、小麦、大豆、黄油、糖为基础——这些农产品是大多数期货行业外的人提起期货时所能联想到的品种,可能是因为电影《颠倒乾坤》(TradingPlaces)使冷冻浓缩橙汁出名的缘故。安然丑闻①后,更加耳熟能详的是能源——原油、乙醇、天然气等期货合约。报纸头版头条要么是对天然气成本价格飙涨的哀叹,要么是庆祝加油站油价下降,相应的文章通常引用纽约商品交易所交易的轻质原油期货的数据,因为汽油是从原油中提炼出来的,其价格与原油的价格密不可分。
但真正能赚大钱的是金融期货——基于利率、汇率、股票指数以及其他指标的合约。很明显,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风险管理需求——例如,跨国公司、对冲基金、抵押贷款提供商、共同基金和公积金计划等——比起对玉米价格来说,更需要通过利率、汇率和股市波动进行对冲。因此,即使CBOT是以农产品起家、并且一直被认为是一家农产品
前言/序言
2006年10月6日下午,在位于西杰克逊大道141号总部大楼六楼的会议室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高管团队都在等待首席执行官伯尼·丹的到来。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被突然召集过来。伯尼·丹进来后直接开门见山地挑明了此次会议的目的:“我们的同城对手,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业内将其昵称为Merc)打算以8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我们。11天后,CME将会对外公布他们的‘CME集团’计划——一个巨兽即将出笼,他们将控制全国衍生品交易85%的份额。”
在整个团队中,我是少有的几个具有并购经验的人,在此之前,曾经有过三次公司被收购的经历。因此,我深知这两个公司的合并,只不过是并购大戏中的短暂一幕。因为,CBOT与Merc的员工、会员和交易员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始终互相看不顺眼,在各方力量的纠缠下,这次合并过程将会异常混乱。但事实上,从那天起一直到9个月后的这段时间里,并购过程的混乱程度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在媒体的大肆宣传下,2008年与2009年的经济危机期间,衍生品突然成了最令人憎恶的词,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也无法想象,本书中的一些主角——CME集团以及它的最大竞争对手之一——洲际交易所(ICE)会深陷在这次自大萧条后最具有深远意义的金融监管改革浪潮漩涡的中心。当2010年7月20日,奥巴马总统签署《多德一弗兰克法案》时,国会对于期货交易所经营方式的赞赏已经非常明了。在高达615万亿美元的场外衍生品市场中,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占据了很大比例,新的立法意在将这部分庞大而棘手的产品移入交易所或清算所。您即将读到的这个故事证明:这次改革可能是一次明智的决策。
但是,在我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金融危机尚未发生,期货交易所也没有被当作潜在的救世主。早在2006年的时候,我就开始不断地记笔记、收集文章以及分享我在衍生品行业的所见与所学,一是为了告诉世人,CME和ICE为了争购CBOT而展开的高达数十亿美元的竞购战是一个难以置信的传奇故事;二是我发现期货总是被大众所误解,甚至一些身处于金融业的人也无法正确地认识期货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期货能够帮助人们稳定商品价格,包括谷物、饼干、汉堡、电力、燃料等等,不胜枚举。它对全球消费者的影响,远比那些所谓的知名投行更为直接,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期货是如何运作的。原因大概是这些交易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私有的,这个情况直到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