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当代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与传统典章文化相比,学术界对传统习俗、仪式的现代德育价值重视不够、认识也较滞后。
《传统习俗、仪式与现代德育》基于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关系,立足多元一体的文化立场,从社会德育与学校德育、形式价值与实质价值、本真性与工具化三个维度综合分析了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仪式对现代德育的实质价值和形式价值,提出了当前社区与学校开发与利用传统习俗、仪式作为德育资源的实践策略。
目录
导论
章 传统习俗、仪式的现代德育意义
节 传统习俗、仪式的现代命运
第二节 良俗的教育标准
第三节 传统习俗、仪式与西方公民身份
第四节 传统习俗、仪式的实质德育价值
第二章 传统习俗、仪式的形式德育价值
节 自然、习俗与道德教育
第二节 简论习俗型德育
第三节 传统节日的意义本真:来自列斐伏尔节日理论的启示
第三章 传统习俗、仪式与现代社会德育
节 建构公共文化空间--传统习俗和仪式中德育资源的社会开发机制
第二节 编修家谱:基于传统习俗的当代社会教育实践
第三节 四川盐边农村地区傈傈族和汉族的传统道德教育
第四章 传统习俗、仪式与现代学校德育
节 基于传统习俗的学校文化建设:意义、性质与策略
第二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乡土知识、民间智慧与农村教育改革
第三节 四川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传统习俗、仪式中的德育资源:表现形式与当代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试读
《传统习俗、仪式与现代德育》:
当前,我国许多传统习俗、仪式的教育开发活动,其主体大都是政府和资本力量,缺乏当事人的参与和决策。有人指出,当前我国传统节日的异化是资本与权力的合谋。这就是人们熟知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他们认为:“传统节日的议题体系由民族国家、商业资本、社会公众等多重权力话语共同建构。传统节日要想走出物化迷途,最根本的是转变整个国家牺牲文化传统换取物质改善的经济运行逻辑。此外,传统节日建构文化认同必须进行话语与议题的创新,警惕走入复古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歧途。”还有人指出:“传统社会那种自我调适、满足与分享的节日文化在遭遇现代经济系统之后,它就被经济系统中的金钱、资本深深地侵袭和殖民了:节日不再是地方秩序、社会关系的维系力量,不再是地方群众自我信仰、价值、精神追求的象征符号体系,而是首先沦为金钱追逐、支配的对象和工具。节日为了钱而存在,在金钱的驱使下节日可以脱离传统的地理空间在任意地点举行,也可以打破节日传统时间的固定性而多次、反复地为游客展演,神圣的节日仪式也可以为了金钱而轻易表演,节日的传统价值和意义就这样在金钱的作用下开始失落……这一切变化都是传统节日现代性的总体呈现,并表征着节日的传统特质和意义在金钱、资本支配下的深深异化。节日现代性的构建起源于两大力量的相互推动:商品经济、市场体系的跨界性扩张和政府追求经济社会效益的权力操控,前者通过金钱、资本、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后者通过政府的政治权威缔造成果。”这些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异化的分析是比较深刻的,其共同点都指出传统节日的当事人没有权力和主体性,甚至成为权力和资本的掠夺对象,至于教化作用压根儿就没有提及。
如何让民众参与传统习俗、仪式的开发,美国的公众民俗学活动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公众民俗学运动得到了迅速发展。这是那些所谓的公众民俗学者发起的民俗学实践活动。“这里所谓的公众民俗学者,通常指的是那些主要在艺术委员会、有关历史的社团组织、图书馆、博物馆、非营利性的民间艺术或民俗团体等机构工作的民俗学者。”他们的活动主要是:“通过研究与写作来描述和阐释民间文化,教育学生认识、尊重并进一步研究多样性的文化形态,制作媒体资料和主持表现传统社区及其面临的问题的展览和节庆,创立公众政策及市场条件,从而对与传统文化之延续息息相关的有形与无形资源的应用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