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对PPP轨道交通项目治理机制进行了系统论述,首先依据项目治理理论将PPP轨道交通项目分为内、外部治理结构,然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相应的PPP轨道交通项目内、外部治理机制展开了全面研究。主要研究的问题包括PPP制度属性的经济学分析、PPP轨道交通项目治理机制的内涵、PPP轨道交通项目社会资本合作伙伴选择问题、PPP轨道交通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问题、PPP轨道交通项目风险分担问题、PPP轨道交通项目利益分配问题、PPP轨道交通项目的合作绩效问题。
本书适合高校研究生、政府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PPP项目以及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1.1我国轨道交通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1
1.1.2我国轨道交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2
1.2研究意义3
1.3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6
1.3.1PPP研究述评6
1.3.2PPP轨道交通项目研究述评10
1.3.3PPP轨道交通项目治理研究述评11
1.4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13
1.4.1研究目标与研究思路13
1.4.2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16
第2章 PPP轨道交通项目相关理论分析19
2.1PPP轨道交通项目经济学解释19
2.1.1PPP项目本质属性19
2.1.2PPP轨道交通项目可行性21
2.2PPP轨道交通项目治理的理论分析23
2.2.1PPP轨道交通项目治理的内涵23
2.2.2PPP轨道交通项目治理机制的概念、内容和意义24
2.3公私双方在PPP轨道交通项目中角色定位分析28
2.3.1PPP轨道交通项目组织结构分析28
2.3.2PPP轨道交通项目中公共部门的角色定位30
2.3.3PPP轨道交通项目中私营部门的角色定位36
2.4本章小结38
第3章 PPP轨道交通项目的合作伙伴选择机制39
3.1PPP轨道交通项目合作伙伴特征分析39
3.2PPP轨道交通项目合作伙伴选择机制设计40
3.3PPP轨道交通项目合作伙伴的准入规制41
3.4PPP轨道交通项目合作伙伴优选机制43
3.4.1合作伙伴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44
3.4.2评价指标的权重赋值45
3.4.3PPP轨道交通项目合作伙伴优选模型48
3.5实证分析52
3.6合作伙伴选择的协商谈判机制57
3.6.1设置协商谈判阶段的必要性57
3.6.2协商谈判阶段的主要内容57
3.7本章小结58
前言/序言
目前,我国公私合作制(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简称PPP)事业已进入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深入调整阶段。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对目前行业内存在的各种“乱象”提出要加强治理,而这种治理迫切需要从更系统和更高层面的角度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全局性政策指导。同时,国内主要大中城市目前正大规模的新建轨道交通项目,而资金不足和效率不高始终是困扰政府的两大难题,也成为了学术界和公众都极为关注的焦点。如何在轨道交通项目领域合理、规范地引入PPP模式,这既是一个极具挑战的理论问题,更是面向工程实践领域的现实问题。
由于PPP并非只是简单的融资工具,其带来的管理和制度复杂性,已非传统的项目管理技术所能完全解决。如果对PPP轨道交通项目的制度属性、公私合作意义等认识不够深入的话,就无法确保项目获得真正成功,很可能限制它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推广和应用。项目治理理论恰恰是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书在充分梳理国内外既有文献的基础上,对PPP轨道交通项目治理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希望所提出的一些重要结论和建议,能够有助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设计,为社会提供更高效的公共出行服务,同时能够为PPP轨道交通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务人员的工作和学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书出版得到了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8JJ2682)。
著者
201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