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产品思维,是每一个产品人的底层能力,也是帮助他们从新手进阶到资深产品人的核心能力。
实战派产品经理、滴滴出行司机方向前产品负责人刘飞,将产品经理工作中必须要面对的认知盲点和实践痛点掰开揉碎进行讲解,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产品新人迫切需要却很难在公开渠道获取的知识。
《产品思维》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认知用户”讲述如何建立用户模型,即深度了解用户,洞察用户核心需求;第二部分“创造价值”核心讲述在了解用户模型的基础上,如何做出高质量的决策,实现产品和用户的价值;第三部分“产品落地”则讲述了一些通过迭代快速验证产品决策有效性的方法。
本书既对产品经理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也对案例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读者能够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理解经典的产品思维,实现个人能力的精进与跃迁。
精彩书评
刘飞在产品上的思考相当有深度,在这本书中,他把工作中*常见的名词,做了深入的分析,每一部分都值得细细品读。
——布棉,三节课联合创始人
刘飞是经验丰富的实战派产品经理,《产品思维》通过完备的知识框架、详尽的产品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产品思维的一切,可以助你打开产品之门。
——黄海均,职人社创始人、终身产品经理
在《产品思维》中,刘飞把产品思维提炼和总结出来,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我们,着实帮助我重新梳理了一些概念。我想把这本书推荐给产品经理或想要了解产品思维的你,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
——邱岳,无码科技产品经理、二爷鉴书出品人
刘飞的这本书,深入浅出,对于产品经理的产品思维培训很有帮助。期待更多的朋友通过刘飞的书,了解产品思维,成为产品经理,一起为中国的互联网产品、信息产品做一点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马力,知群 CEO、*美应用创始人
刘飞的这本书,将产品人嘴里每天挂着的关键词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拆分;还将很多心理学理论和作者真实的产品实战经验结合在一起,非常有可读性。我相信这本书对感觉到自己遇到瓶颈的产品经理和想要培养产品思维理解底层逻辑的产品新人,都非常受用。
——快刀青衣,得到APP、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
这是刘飞第二本产品经理方向的书,相比《从点子到产品》对整个产品方法论的阐述,《产品思维》这本书更聚焦在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本书围绕用户价值和产品思维的深入阐述,相信一定能帮助大家更快速的成长。
——刘炯,贝壳找房产品总监
目录
自 序 新人迫切需要却难以获取的产品思维 _ XVII
前 言 产品思维的关键词及核心因素 _ XIX
第一部分 认知用户
产品经理和创业者的存在价值是洞察商业规律、市场机会背后的用户诉求和用户心理,这要求我们对用户有足够深的认知。这种认知是动态的、深入的、差异的。认知用户的基础是用户画像,之后通过用户场景和用户心智对用户决策判断进行约束,最终才能找到用户的真正需求。
第一章 用户画像的正确打开方式_ 004
● 什么是好的用户画像_ 006 ● 用户画像真实感的价值_ 009● 最有效的方法是跟用户见个面_ 010
第二章 先区分后描述,全面认知用户特征_ 017
● 用户群体是对用户的宏观认知_ 017 ● 建立数据、特征、画像的关联_ 021● 从单一用户群体到用户群体矩阵多视角认知_ 027 ● 如何认知用户的生命周期_ 028
第三章 利用场景判断用户的真实需求_ 043
● 用户场景是对产品所在外部环境的描述_ 043 ● 考虑使用手机的物理环境_ 044● 考虑用户所在的社会场景_ 046 ● 考虑用户的心流_ 047● 利用场景判断需求_ 049
第四章 怎样探索用户的心智_ 057
● 用户心智是用户需求的根源_ 057 ● 社会心智:社会对每个用户的影响_ 060● 认知行为心智:认知心理学对用户的影响_ 069 ● 用户常见的认知偏误_ 072
第五章 找到真实有效的需求点_ 095
● 需求是用户对解决现存问题的需要_ 097 ● 需求不是无边界的_ 100● 用户的诉求不等于需求_ 101 ● 需求的主体是目标用户_ 106● 需求有其时空约束_ 108 ● 用户是需求的集合_ 108● 需求存在不同层次_ 111
第二部分 创造价值
对用户充分认知之后,就进入了创造价值阶段。只有帮到用户, 或让用户认为自己被帮助了,才能创造价值,创造好的体验。是否能够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是衡量用户价值、产品价值和产品体验的标准。
第六章 基于用户需求而判断出的用户价值_ 126
● 用户价值是用户的主观感受_ 126 ● 用户价值受社会心智和认知行为心智的影响_ 128● 用户价值的应用_ 130
第七章 核心用户价值就是产品要实现的产品价值_ 135
● 找到产品的核心价值_ 135 ● 产品价值 =(新体验-旧体验)-迁移成本 _ 138● 产品价值 = 平均创造的用户价值 × 覆盖的用户数量_ 145● 在短期效果与长期价值之间做权衡_ 146
第八章 用户体验 = 可用性 + 易用性 + 稳定性_ 153
● 用户体验存在四个维度_ 153 ● 可用性是用户价值的核心_ 155● 易用性是用户达成目标的成本_ 157 ● 稳定性在复杂场景中有更高的要求_ 161● 超预期体验并非用户体验的必要组成_ 164
第三部分 产品落地
认知用户等于对外界的认知,而创造价值则是内外间的交互。当充分认知外界后,就能较清晰地理解需要创造的价值。接下来,便是对内的理解——什么样的产品能创造预想的价值。从创意到实现,除了足够的认知,还包括供给侧能力和迭代思维两个核心逻辑。结合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科学思维”,这就是需要产品人熟悉和掌握的三项核心思维。
第九章 深入场景,探索供给侧的价值_ 176
● 供给侧画像是认知供给侧的起点_ 179 ● 用供给侧场景来检验供给侧真实程度_ 184● 供给侧创新: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_ 186 ● 两类商业模式:流量与交易_ 189
第十章 以四个步骤驱动产品迭代_ 195
● 新体验要做最小成本尝试_ 197 ● 用数据观察结果,做分析识别正误_ 200● 分析正误的基础:数据思维_ 201 ● 坚持对的,放弃错的_ 207
第十一章 借鉴科学思维,建立深度认知和决策_ 212
● 为什么要有科学思维_ 212 ● 尊重客观规律_ 214 ● 明察约束条件_ 215● 抽象有效方法论_ 216 ● 具备批判思维和可证伪精神_ 217
试读
新人迫切需要却难以获取的产品思维
时光匆匆,距我的上本书《从点子到产品》完成过去了两年半的时间。在《从点子到产品》里,我讲的都是产品经理基本的工作方法论,从怎么分析需求到怎么写文档通俗地做了一遍论述。坦白说,在两年半的时间里能获得的增量经验显然不能支撑一本讲述进阶方法论的新书,因此如你所见,我的这本新书只集中关注产品思维这一对产品经理和互联网创业者来说最重要的话题。
《从点子到产品》当然也覆盖了如何认知用户、判断价值以及培养产品思维,只是没有展开,相对而言,内容深度就会略浅一些。出版之后,不少朋友在网上或私下找我的密集讨论都集中在用户需求和产品价值上。这让我意识到,在产品经理职业日渐成熟的今天,其余的产品经理工作技能都容易习得,而产品思维延伸出的思考技能、认知方法、科学观念等,成为新人更迫切需要却很难在公开渠道获取的知识。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或者对于培养产品思维最重要的,是做好的项目并加入好的团队。幸运的是,我能够有机会在近几年最主要的线上线下结合的两大业务(外卖、出行)中学习和总结。比起刚毕业做手机软件,或者自己创业,这三年的项目经历让我感觉如获至宝,像在一个广阔的试验场中,体会自己的用户和产品方法论,有机会快速迭代,并且马上得到验证。我身边的同事,大都是经过考验的行业专家,我可以借鉴他们的思考成果,学习他们的工作方法。能够跟优秀的人共事,至少可以让你的成长增速三倍。
因此回头来看,本书的内容,也是站在不少巨人的肩膀上,做的一些微小的工作。不管是过去的经济学大师,还是互联网行业的实干家,都对我理解和总结产品思维提供了不少输入。能够成书,必须感谢他们。
产品设计是实践学科,产品思维也一定源于实践。实践的主体是人,于是在总结方法论时就免不了有主观成分,我呈现的也只是自己现阶段的思考。产品思维不会是一家之言,它受时空条件约束,没有人能总结出真理一样的经验。对于任何产品工作者来说,获取足够多的别人的知识和别人的经验,再就自己当下面临的境况做分析和拆解,总结出属于自己的产品思维,才是最有价值的。
产品思维的关键词:用户与迭代
有个说法是,只要能说出“需求”和“供给”这两个词,一只鹦鹉也能成为经济学家。这算是种有趣的调侃:一方面点明了需求和供给是经济学最基础的概念,支撑和衍生了几乎所有与经济学相关的逻辑;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最简单的需求和供给的概念,要完全搞清楚其实并不容易。
类似地,我也一直认为,只要能说出“用户”和“迭代”这两个词,一只鹦鹉也能成为产品专家。这两个概念都是互联网从业者的老生常谈,可惜真的深入理解它们并且能够将它们运用到实践中的人,少之又少。
用户延伸出来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认知用户,以及如何为用户创造价值。我们要能够知道哪些是用户需要的、符合用户预期的,哪些是用户喜欢的、用户讨厌的,然后判断如何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功能或者服务。
迭代延伸出来的问题是,我们要去尝试、检验和摸索,基于科学的方法和思维优化更新我们的产品。
用户的认知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微观的。这包括用户画像、用户场景和用户心智。我们要说得出来用户是什么样的人,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生活和工作状况,等等。基于这些基础特征,再做进一步推断,他会遇到什么样的场景,以及在这个场景下,他会如何考虑问题。
第二个层面是宏观的,需要对用户群体进行拆解分层。大多数产品都可以从各种不同维度区分用户:对于社交产品来说,有流量用户和付费用户;对于电商产品来说,有喜爱游戏和二次元的宅男用户,以及喜爱健身和运动的男性用户。从产品的生命周期来看,用户也是可以拆分的,同一个用户会经历接触产品、注册产品、新手、老用户、流失等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他们的产品需求和预期都是有天壤之别的。
当我们能从不同的维度拆分出不同的用户后,我们可以做一些基本的评判,例如,哪些用户是我们的核心用户,以及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关注用户价值。
用户价值是用户的主观感受,是用户认为产品或服务能否解决问题的主观想法。我们不仅要创造逻辑上能够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产品和服务,还要确保用户了解和认可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从用户视角看到的用户价值,从产品设计的视角看,是不同的,这就引出了产品价值。需要关注的第一个问题是,用户价值的存在并不等于产品价值就存在,这可以用俞军老师的价值公式来解释:产品价值=(新价值-旧价值)-迁移成本。另外,我们还要考虑个体价值与产品群体价值的关系,我经常使用这个公式:产品价值=平均创造的用户价值×覆盖的用户量。
在实现用户价值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用户体验,用户体验并非只是炫酷的视觉效果,而是让用户使用体验的整体感受更好。用户体验最重要的事情在于做出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