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从科技期刊责任编辑的视角,以食品科技期刊为例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探讨了年轻作者,如何解决在论文发表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全面详细地梳理了中外食品科技期刊的投稿信息,阐述了选择目标期刊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指出了初稿检查中必须注意的常见问题,提示了期刊审稿的流程与标准,期刊论文修改的策略,分析了论文发表过程中的学术不端行为,剖析了学位论文的再发表问题,统计分析了我国科研人员发表的食品科技SCI论文。
目录
目 录
1 如何全面地了解食品科技期刊
1.1 食品科技中文期刊
1.1.1 通过中国知网来收集
1.1.2 通过《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收集
1.1.3 通过《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来收集
1.2 食品科技Ei来源期刊
1.2.1 通过Elsevier官方网站获取
1.2.2 通过Engineering Village平台获取
1.2.3 通过相关科研论坛网站获取
1.3 食品科技SCI来源期刊
1.3.1 通过Web of Science网站获取
1.3.2 通过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数据库获取
1.3.3 通过专业的SCI论文编辑网站获取
1.4 食品科技Open Access期刊
1.4.1 通过InCites平台收集SCI来源OA期刊
1.4.2 通过开放获取目录平台收集OA期刊
1.4.3 通过大型出版公司收集OA期刊
1.5 食品科技期刊详细投稿信息
1.5.1 中文食品科技详细投稿信息
1.5.2 SCI来源期刊详细投稿信息
2 如何选择合适的食品科技期刊
2.1 依据食品科技期刊等级划分来选择
2.1.1 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
2.1.2 来源期刊与非来源期刊
2.1.3 获奖期刊与非获奖期刊
2.1.4 国家级期刊与非国家级期刊
2.2 依据食品科技期刊评价指标来选择
2.2.1 影响因子
2.2.2 期刊h指数
2.2.3 SCI来源期刊分区
2.2.4 中科院期刊分区
2.3 依据食品科技期刊出版指标来选择
2.3.1 年均发文量
2.3.2 出版周期
2.3.3 出版时滞
2.3.4 稿件录用率
2.4 依据食品科技期刊收费标准来选择
2.4.1 论文审稿费
2.4.2 论文版面费
2.4.3 加急出版费
2.4.4 OA期刊发表费
2.5 依据食品科技期刊被引情况来选择
2.5.1 论文的相关性
2.5.2 期刊的被引量
2.5.3 引用的时效性
2.5.4 被引者的身份
3 如何有条理地对初稿进行检查
3.1 论文题名
3.1.1 检查文题是否相符
3.1.2 检查是否存在歧义
3.1.3 检查字数是否超标
3.2 作者及其单位
3.2.1 确认每位作者的贡献
3.2.2 检查是否有通信作者
3.2.3 姓名与单位是否规范
3.3 摘要与关键词
3.3.1 检查摘要是否为结构式摘要
3.3.2 看关键词是否体现论文主旨
3.3.3 核查摘要字数与关键词数量
3.4 引言
3.4.1 引言的内容是否完整
3.4.2 文献的引用是否全面
3.4.3 成果的评价是否客观
3.5 材料与方法
3.5.1 材料选取是否全面重要
3.5.2 方法叙述是否详略适当
3.5.3 统计方法是否合理规范
3.6 结果
3.6.1 图表文字内容是否重复
3.6.2 文中图表的自明性如何
3.6.3 是否讨论与引用了文献
3.7 讨论
3.7.1 解释推理是否充分
3.7.2 相左结果是否解释
3.7.3 是否说明不足之处
3.8 致谢
3.8.1 致谢的对象是否全面列举到
3.8.2 致谢的格式与要求是否做到
3.8.3 基金资助项目表达是否规范
3.9 参考文献
3.9.1 著录的格式是否规范
3.9.2 全文中顺序是否正确
3.9.3 文中与文后是否对应
4 如何有效地提高投稿的命中率
4.1 了解科技期刊的审稿流程
4.1.1 编辑初审
4.1.2 专家复审
4.1.3 主编终审
4.2 顺利通过编辑的初步审查
4.2.1 熟知期刊的投稿须知
4.2.2 满足期刊的规范要求
4.2.3 遵照期刊的录排格式
4.3 征服挑剔的同行评议专家
4.3.1 知晓同行评议内容
4.3.2 了解同行评议标准
4.3.3 慎重推荐同行专家
5 如何正确面对不同的审稿结果
5.1 初审后退修或退稿
5.1.1 分析具体的原因
5.1.2 修改后重新投稿
5.1.3 向其他期刊投稿
5.2 经同行评议后退修
5.2.1 吃透专家意见
5.2.2 补充完善论文
5.2.3 撰写修改信函
5.3 经同行评议后被拒
5.3.1 分析审稿意见
5.3.2 进行适当申辩
5.3.3 改投其他期刊
5.3 经同行评议后重投
5.3.1 修正完善论文
5.3.2 撰写新投稿信
5.3.3 重新提交论文
5.4 经同行评议后录用
5.4.1 自我完善论文
5.4.2 做好后续工作
5.4.3 总结成功经验
6 如何防范潜在的学术不端行为
6.1 学术不端的表现类型
6.1.1 署名混乱
6.1.2 抄袭剽窃
6.1.3 一稿多投
6.1.4 篡改数据
6.1.5 伪造数据
6.2 学术不端的防范
试读
《食品科技期刊投稿指南》:
2.5.2期刊的被引量
作者完成论文后,仔细看看文后的参考文献,不难发现,有些期刊被引用得多,有些期刊被引用得少,这是非常正常的引文行为。拟投论文引用较多的期刊一般可以作为投稿的目标期刊。理由有以下几点。
(1)作者引用了该期刊上的多篇论文,说明作者的论文内容与该刊已发表的论文有密切的关系,这些论文对作者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否则,就不会成为引文。
(2)期刊被引用得多,说明作者比较关注该期刊。作者对某一期刊感兴趣,就会经常翻阅某一期刊,仔细阅读上面的论文,就成为该期刊忠实的读者。
(3)期刊是比较喜欢自己被引用的。一般来说,期刊被引用的越多,对期刊的定量评价、排名越有好处。众所周知,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等评价指标是作者选择投稿的参考指标,期刊被引用的越多,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就越大,影响因子就可能越高。科技期刊的作者应明白这一点,正常的期刊自引是非常受目标期刊欢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