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16年度十大好诗》系“深圳读书月·2016年度十大好诗”评选活动所评出的年度*作品结集,主要内容包括:百首入选好诗、由初评委为每一首好诗所写的简评、由终评委为当选十大好诗所拟的获奖理由、终评委主任耿占春所写的序言等几部分组成。
强大的初评和终评评委阵容,保证了本次评选的诗作质量;入选诗作所涉题材广泛,艺术风格多样;入选诗人年龄层次涵盖面广,代表性强,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评委的视野和公心。
汉语新诗经过百余年的实践和探索,到今天已是山花烂漫,繁星遍布,但同时也存在诗歌传播力不够、大众对新诗存在隔膜等问题,《2016年度十大好诗》特别收入评委的简评和诗歌入选理由,将有效地引导大众欣赏诗歌、理解诗歌,为诗歌传播添柴加薪。
目录
上卷
“2016年度十大好诗”获奖作品暨颁奖词
我们不能
不爱母亲
韩东
女巨人
黄茜
咸鱼铺子
津渡
鱼子酱及其他
柳宗宣
深夜祈祷文
潘洗尘
手心的镜子
冉冉
来自基弗的画
宋琳
一个陌生人的
死亡
杨碧薇
聊天逐渐形成
杨沐子
陌生人
张战
“2016年度十大好诗”年度致敬诗歌媒体
“2016年度十大好诗”年度致敬诗歌组织
下卷
“2016年度十大好诗”入围作品90首
(以姓氏音序排列)
A
少年游
安吾
B
我不能乖巧地
枯坐此山中
包慧怡
石头记
笨水
C
菠菜帖
陈先发
汪伦的回应
陈东东
寻找一间打铁铺
池凌云
另一种命运
初林
仪式感
春树
D
底线
代薇
从这目光
与目光的轮唱
多多
前言/序言
“年度十大好诗”是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的一个延伸,但说实话,不要说“年度十大好诗”,就是选择100首好诗,也无法形成任何令人心悦诚服的共识。因为诗学判断显现的是趣味上的差异、个性和多样性。诗歌不是舆论,不是传媒话语,不是处理公共事务,根本无须求得基于协商、妥协基础上的共识。诗歌根本不需要达成这样的舆论共识。恰恰相反,一个诗人在写作的时候,他就是在反驳共识.他就是在创造差异或异议,在一致性之外创造出感受力与想象力的异质性,而这正是诗歌之所以赢得“无限的少数人”喜爱的诱因。不错.如果选择30年或100年时段内的“好诗”,或3000年这种长时段内的好诗.共识一定会随着历史过程中的经典化程度而产生,但是,对于诗人来说,那不就是另一种“舆论”吗?显而易见,十几位诗人凑在一起、而且以深圳读书月的名义发布这个年度选本或“十大好诗”真是充满了自我悖论。无论功与过,这事得从海星和子夏夫妇说起,这对从事摄影的艺术家夫妇于2014年底在深圳福田区创办了“诗刊”中国诗歌阅读馆,它是一个公益性的诗歌传播空间。去年三月在大理参加“天问诗歌节”,在洱海边散步的时候他们又谈到了这一设想。诗歌的各种活动形式确实已经很多了。以诗歌为表征的内心生活,既可能激发对生活世界的热爱,也可能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逃避,“诗歌热”既可能是一种真正的生活热情,也可能成为社会冷漠的伪装。阅读馆旨在通过对诗歌的阅读、对话和讨论,提升人们对敏感性、感受力与想象力的关注,进而在一个社会文化转型时期,参与到社会心态的表达和精神生活中来,介入到这一更深层的社会进程中来,在促进一个更多仁慈更多同情和更加人性的社会过程中尽绵薄之力。这也是海星和子夏创办诗歌阅读馆的初衷。在阅读馆近两年的多次活动中,张曙光、吕德安、沈苇、树才、朵渔诸诗友先后聚集在一起,尤其围绕着“好诗”这个话题,有过多种形式的交流,座谈、邮件、微信群。关于诗的标准,或什么是好诗,张曙光书面发言中说:“有没有诗歌标准,这个问题就像要你回答有没有真理一样……真理也是相对的,需要某些条件,甚至会因时而异,诗歌的标准或许也是如此。”曙光的看法是,诗的标准不是固定的、单一的,而是多维的。即每个人都有几套而非一套标准。各有侧重。在运用时可以不断地自觉调整,以适应对具体作品的评价判定。值得一提的是,大家欣然接受了子夏提出的建议,即进行匿名评选,这样一来至少评选者更忠实于自己的阅读感受而不受对诗人的熟悉程度的影响。果然,在朵渔召集的11位诗人推选出的100首诗的基础上,五位评选者第一轮从中推选出45首。看来真是各有标准,趣味差异很大。树才在微信群里说,“差异是好事。它说明当代诗中的‘好诗’概念,弹性很大,就看你取哪一个角度:情感深度?隐喻修辞?言语节奏?心理强度?结构方式?……也说明,各方面都较完美的诗作不多。反正,我的‘好诗’是测不准的。比如,我这两年搞儿童诗歌教育。对我现在读诗,就产生了影响。在繁杂和单纯之间。就愿意取后者了。”因此,在产生较大的争议时,大家也就接受了树才的另一个建议,投票是一种硬形式,软的方式,还是更触动内心:讲一讲各自的阅读感受,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推荐了这一首而不是那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