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线装经典编委会编的《四库全书精华/线装经典》讲述了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典籍,是世界文明史上*博大、*宏伟的宝藏之一;而中国历史上一部丛书《四库全书精华/线装经典》,则可以称之为中华文化更丰富、更完备的集成之作。”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又因经史子集四部基本涵盖了古代所有的图书,故称”全书”。《四库全书精华/线装经典》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区分类聚,部次群籍,把历代文献井然汇聚于一堂,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播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四库全书精华/线装经典》共录书籍3461种,79309卷;存目书籍6793种,93551卷;总计10254种,172860卷,记录了文、史、哲、理、工、医等各学科的原本,基本囊括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各个学科门类和各个专门领域。因此,《四库全书精华/线装经典》素有“典籍总汇,文化渊薮”之誉。
目录
经部
易类
《周易》
书类
《尚书》
诗类
《诗经》
礼类
《周礼》
《仪礼》
《礼记》
春秋类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孝经类
《孝经》
四书类
《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小学类
《尔雅》
《说文解字》
史部
正史类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
《北齐书》
《周书》
《隋书》
《南史》
《北史》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编年类
《资治通鉴》
杂史类
《国语》
《战国策》
《贞观政要》
传记类
《晏子春秋》
史评类
《史通》
地理类
《水经注》
《徐霞客游记》
子部
儒家类
《葡子》
兵家类
《孙子兵法》
法家类
《管子》
《韩非子》
家类
《齐民要术》
医家类
《黄帝内经》
天文算法类
《九章算术》
艺术类
《古画品录》
谱录类
《茶经》
杂家类
《墨子》
《鬼谷子》
《吕氏春秋》
《淮南子》
《论衡》
《梦溪笔谈》
小说家类
《世说新语》
《山海经》
《搜神记》
《太平广记》
道家类
《老子》
《庄子》
《列子》
集部
楚辞类
《楚辞》
别集类
《曹子建集》
《嵇中散集》
《陶渊明集》
《李太白集》
《杜工部集》
《王右丞集》
《柳河东集》
《白氏长庆集》
《李义山诗集》
《范文正公集》
《临川集》
《剑南诗稿》
总集类
《文选》
《乐府诗集》
诗文评类
《文心雕龙》
《二十四诗品》<
试读
《四库全书精华/线装经典》:
《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的典籍,其精神已深藏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中。易道讲究阴阳相济、刚柔有应,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不断地发展壮大,是与整个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把握息息相关的。
综观《周易》全篇,有三大理论、三大法则和三大原则:三大理论:一、阴阳对立统一,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阴阳两个面,既对立又统一,互生互换,这是辩证的思想。《易传·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二、五行生克制化,宇宙问一切事物都归于金、木、水、火、土五类,它们相互制约、相互生成,这是发展变化的思想。三、“天人合一”的思想,人和宇宙互为协调。《易传》中所说的“大人”,就是实现“天人合一”境界之人,“夫古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这是《易传》追求的理想境界。
三大法则:一、理,即易理。易经中的哲理,探讨宇宙人生的所变、能变与不变的原因。二、象,即卦象、爻象。易经中用卦象、爻象来表示世界生成发育的各种现象,从中寻求规律。三、数,即现象中的数理。根据它的变化过程,推知人事和万物的因果联系。
三大原则:一、简易,是指天地自然规律原本简朴而平易。二、不易,是指天地自然规律有其遵循的必然规律。三、变易,是指天地自然规律的变化、发展和自我否定。
《周易》最显著的特点是实用,它对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哲学高度做了阐释,说明了事物的规律。特别是对伦理道德、思想方法、事物转化、治军作战、夫妻关系、家庭教育、喜怒哀乐、居家旅行、生老病死以及革故鼎新等,作了带有普遍规律性的论断,是古代实用性很强的生活教科书。【典籍精选】乾卦第一【原文】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