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分三部分,共15章。在商业银行基础理论方面,主要阐述了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商业银行的性质、功能、组织结构和监管;在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面,主要介绍了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分析与业绩评价,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现金资产管理、贷款业务、中间业务、资产负债管理、资本管理等;在商业银行的管理方面,主要分析了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和银行间的并购管理等内容。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主要面向高等学校金融学专业本科学生,也可供银行界人士、金融从业朋鞠有志于从事商业银行工作的读者学习和参考。
目录
第1章 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
1.1 商业银行的起源
1.2 商业银行的发展及现状
思考题
第2章 商业银行的性质与功能
2.1 商业银行的性质
2.2 商业银行的功能
2.3 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和原则
思考题
第3章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3.1 商业银行的类型
3.2 商业银行的设立条件和程序
3.3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思考题
第4章 商业银行的监管
4.1 监管的原因
4.2 监管的目标和内容
4.3 监管机构
4.4 商业银行监管体系
4.5 行业自律组织
思考题
第5章 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分析与业绩评价
5.1 资产负债表
5.2 银行利润表
5.3 现金流量表
5.4 其他报表
5.5 商业银行业绩评价
5.6 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思考题
第6章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6.1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概述
6.2 商业银行存款负债的管理
6.3 商业银行非存款负债的管理
思考题
第7章 现金资产管理
7.1 现金资产概述
7.2 商业银行资金头寸的计算与预测
7.3 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的管理
思考题
第8章 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
8.1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流程
8.2 信用分析
8.3 贷款定价
8.4 贷款的风险分类与问题贷款的处理
思考题
第9章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9.1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概述
9.2 中间业务产品的定价
9.3 金融服务类中间业务
9.4 表外业务
思考题
第10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10.1 资产管理理论与方法
10.2 负债管理理论与方法
10.3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与方法
思考题
试读
7.3 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的管理
现金资产是商业银行维持流动性而必须持有的资产,对于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商业银行应合理运营和管理现金资产,以满足流动性的需求。
7.3.1 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的原则
适度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经营成败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银行盈利性和安全性的平衡杠杆。现金资产管理就是着力于流动性需求的预测与满足,解决盈利性与安全性之间的矛盾。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必须持有一定的现金资产来满足存款人的取款需求,否则可能引发挤兑风险,产生流动性危机,进而导致银行破产。现金资产越多,流动性越强,商业银行的安全越有保障。然而,从盈利性的角度出发,现金资产是一种低盈利性或无盈利性的资产,它的机会成本是因持有现金资产而失去的利息收入。在随着现金资产比重的上升,银行的盈利性资产减少,盈利水平下降。因此,商业银行应尽量减少现金资产的持有量。现金资产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确保银行资产流动性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现金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使现金资产达到适度规模。在现金资产的管理中,应该坚持总量适度原则、适时调节原则和安全性原则。
1.总量适度原则
因为现金资产同时具有高流动性和低盈利性,持有的现金资产存量太少,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会导致银行面临过高的流动性风险;存量太多,机会成本太大,又会导致银行的盈利能力下降。因此,应权衡流动性不足付出的代价和持有现金资产的机会成本,将银行现金资产总量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规模上。只有保持现金资产的适度规模,才能实现银行经营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统一,有利于银行经营目标的实现。
根据最优存量管理理论,微观个体应使其非盈利性资产保持在最低的水平上,以保证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就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而言,其存量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其盈利能力。存量过小,客户的流动性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会导致流动性风险的增加,直接威胁银行经营的安全;存量过大,
前言/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