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最正宗的禅修方法<br> 最便捷的修行途径<br> 虚云老和尚(1840—1959)<br> 诞辰一百七十周年、圆寂五十周年纪念<br> 最正宗的禅修方法<br> 最便捷的禅修途径<br> 虚云是近干年来最伟大的高僧之一,一生历经艰难曲折,复兴寺庙数十所,门下弟子数百万,遍布世界各地。<br> 方法篇<br> 禅修的精髓所在,依之修习,就会对禅宗有个人处,从而深入堂奥,见性成佛。<br> 参悟篇<br> 对参禅者的当面提点,依此修习,可以拨云见月,廓然开悟。<br> 修学篇<br> 阐释了戒定慧三学。严持戒律,方能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消除烦恼,佛果可期。<br> 实践篇<br> 虚云和尚是近千年来佛教界最伟大的禅师之一,其修行及开悟的经历极富传奇色彩,种种神迹,令人惊叹。他的一生是实践佛法、传播佛法的一生,令人敬仰,也是后世修行者的榜样。
精彩书评
虚云俗姓萧,初名古岩,字德清,别号幻游。原籍湖南湘乡,生于福建泉州。初依福州鼓山涌泉寺妙莲和尚受具足戒。曾遍参金山、高旻、天童、天宁诸禅刹,巡礼佛教四大名山。后从天台华顶镜清法师习天台教义。1900年到北京,适值八国联军入侵,即随清朝帝后一行至西安。两年后,经终南山入川,转赴西藏,折至云南大理,重兴鸡足山迎祥禅寺。1920年重兴昆明西山华亭寺,并改名云栖寺。历任福建鼓山涌泉禅寺与广东南华禅寺、云门大觉禅寺等名山大刹主持。1953年被推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同年,应请复兴江西云居山真如寺。虚云和尚一生“坐阅五帝四朝”,“受尽九磨十难”,其禅功和苦行为世人所推重,被公认为近代以来最有影响的禅宗祖师。
虚云和尚的地位及对现代佛教的影响无人企及,他一生复兴六大禅宗祖师道场,修复了大小寺院八十余座。同时,虚云和尚还兼嗣临济、曹洞两宗法脉,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以一身而系禅门五宗法脉,海内外最具影响的长老尊宿如本焕、佛源、宣化、圣一、净慧、传印、一诚、圣严等均为虚云门下弟子,是当代中国佛教的中流砥柱。
目录
方法篇 参禅法要<br> 参禅的先决条件<br> 一、参禅的目的<br> 二、万缘放下<br> 三、个个立地成佛<br> 四、参禅与观心<br> 五、参禅的难易<br> 六、话头即是一心<br> 参禅法要<br> ——禅堂开示<br> 引言<br> 一、办道的先决条件<br> 1.深信因果<br> 2.严持戒律<br> 5.坚固信心<br> 4.决定行门<br> 二、参禅方法<br> 1.坐禅须知<br> 2.用功下手——认识宾主<br> 3.话头与疑情<br> 4.照顾话头与反闻闻自性<br> 三、生死心切与发长远心<br> 四、悟道与修道<br> 五、用功两种难易<br> &
试读
一、参禅的目的<br>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著,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想执著,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则就是众生。<br> 只为你我从无量劫来,迷沦生死,染污久了,不能当下顿脱妄想,实见本性,所以要参禅。因此参禅的先决条件,就是除妄想。妄想如何除法?释迦牟尼佛说得很多。最简单的莫如“歇即菩提”,一个“歇”字。禅宗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到六祖后,禅风广播,震烁古今,但达摩祖师和六祖开示学人最紧要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所以“万缘放下,一念不生”这两句话,实在是参禅的先决条件。这两句话如果不做到,参禅不但是说没有成功,就是入门都不可能。盖万缘缠绕,念念生灭,你还谈得上参禅吗?二、万缘放下“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先决条件,我们既然知道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上焉者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哕唆。其次则以理除事,了知自性本来清净,烦恼菩提、生死涅粲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梦幻泡影,我此四大色身与山河大地,在自性中,如海中的浮沤一样,随起随灭,无碍本体,不应随一切幻事的生住异灭,而起欣厌取舍,通身放下,如死人一样,自然根尘识心消落,贪嗔痴爱泯灭,所有这身子的痛痒苦乐、饥寒饱暖、荣辱生死、祸福吉凶、毁誉得丧、安危险夷,一概置之度外,这样才算放下。一放下,一切放下,永远放下,叫做万缘放下。万缘放下了,妄想自消,分别不起,执著远离,至此一念不生,自性光明,全体显露,至是参禅的条件具备了,再用功真参实究,明心见性才有分。<br> 三、个个立地成佛<br> 日来常有禅人来问话,夫法本无法,一落言诠,即非实义。了此一心本来是佛,直下无事,各各现成。说修说证,都是魔话。达摩东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明明白白指示,大地一切众生都是佛,直下认得此清净自性,随顺无染,二六时中,行住坐卧,心都无异,就是现成的佛。不需用心用力,更不要有作有为,不
前言/序言
虚云老和尚是恩师上本下焕长老的师父,是我的师公。出家以后,经常听到恩师谈起师公,在我的心中早就对这位师公充满了敬仰,虽然无缘得以亲见,但是我自己觉得我与师公是有缘的,因为有恩师接缘,当然也希望沾霖法喜了。<br> 师公在佛教界的名声是无人可比的,我们出家人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在近现代中国佛教史上,师公以超人的胆识和无畏精神,致力于佛教的复兴,脚踏实地从基础开始做起,把修庙建寺作为复兴的最主要工作,一生修建寺院几十所,为我们后人作出了榜样。<br> 师公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社会充满荆棘,蹒跚而行的时期,佛教在这个时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社会对佛教的偏见,出家人没有社会地位,无法担起祖师传下的弘法利生的历史责任。但是师公面对此种情况,没有退缩,高举法幢,勇敢地承担起如来家业。他举办法会,讲经说法,用自己的所为,影响了一大批教内外人士,中国佛教开始走上复兴的道路。<br> 现在佛教界与学术界对师公的评价是一致的。师公对中国佛教的复兴是全面的,他除了在恢复寺院建设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之外,还在培养人才,把佛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功不可没。中国的佛教慧命相续,传承有人,与师公的弘法事业是分不开的。师公的弟子恩师本焕长老、一诚长老、佛源长老、净慧长老、传印长老等人皆是当。今佛门栋梁,而在他们之下又培养了一批法门俊杰,中国佛教在当代 重新崛起,当赖于这些祖师与弟子们的辛勤努力,追踪溯源,师公的 功绩是我们不能不提到的。可以说,没有师公,就没有中国佛教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