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跨国并购并不复杂,但是基于中国人与欧美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顺序,即价值链正好相反,对于今天强调“走出去”的中国来说,如不转换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按照法律的思维去编织和安排跨国并购相关的交易结构和交易流程,则跨国并购的交易结构和流程与中国人传统的“价值链”相加,就很可能是一个“圈套”,在交易双方博弈或转嫁风险时陷入被动,并使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被“网住”,相关“价值链”的选择及其契约安排也就变成“枷锁”和不可拆解的链条。跨国并购确实复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的这首描写庐山的诗,或许能够比拟跨国并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境,笔者在写作《跨国并购法律方略与财税金融政策问题探析》的过程中,力争求真务实,揭示跨国并购的真容。
目录
第一编 跨国并购总论
第一章 跨国并购中的并与购
第一节 跨国并与购
一、并购中的并与购
二、跨国并购的定义
第二节 并与购的跨国性及其内容
一、并与购的跨国性
二、跨国并与购的趋势和特点
三、跨国并购与创设投资方式的区别
第三节 并购路径的选择
一、内涵式(不改变公司资本总量的收购)
二、外延式(改变公司资本总量的收购)
三、投票权征集收购
四、并购路径的选择
第四节 跨国并购的模式与模式之间的路径选择
一、敌意收购模式和善意收购模式与直接收购和间接收购
二、境内控股的离岸公司收购境内企业在模式选择上区别于外资公司的境外收购,具有其特殊性
三、境内并购中模式选择的依据和路径
第二章 跨国并购的时机与目标的选择
第一节 宏观经济指标与目标国的选择
一、宏观经济指标的构成
二、宏观经济指标与目标国宏观经济态势的判断
三、宏观经济指标与目标国经济周期的判断
第二节 经济周期五个阶段与三类目标企业的财务指标
一、目标企业的三类指标
二、三类目标企业指标在经济周期五个阶段的体现
三、目标国经济周期和国际经济周期与三种能力指标体现
第三节 经济周期与并购和“抄底”时机的选择
第四节 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跨国并购中目标企业的选择
一、选准政府鼓励和支持产业领域的目标企业
二、应选择生产经营方式和技术手段符合政府鼓励和支持的目标企业
三、并购应选择产品生命周期处于成长期阶段的目标企业
四、应选择能够运用PIMS分析方法落实成员国政府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战略的目标企业
第三章 跨国并购的主体
第一节 跨国并购的主体资格
一、主体的种类
二、主体的特点
第二节 主体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设定
一、主体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定义
二、规定权利能力的依据
第三节 我国对于跨国并购主体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要求
第四节 金融类并购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一、跨
试读
一、商誉的定义
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
在企业合并时,它是购买企业投资成本超过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从财务角度,所谓商誉就是投资对价高于取得的各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二、商誉的构成和范围
商誉构成要素分为3个层次
第一层次,它是企业中各项资源的协同和整合。它是商誉最核心的构成要素,也是商誉的本质属性所在。企业为生产经营的需要而掌控着一系列资源。该等资源之间的协同和整合将产生组合效应。而这种组合效应将产生何种作用,是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则完全取决于该等资源之间结合的程度。
第二层次,它是对企业经营具有价值的、未纳入企业会计计量范围的无形资源。对于在企业经营中掌控的某些无形资源,由于无法进行价值上的计量,所以无法将其纳入目前的会计信息系统。但是,这些无形资源确确实实为企业带来了效益。因此,在交易过程中,当人们从整体上计量企业的价值时,由于这些未人账的无形资源也是交易的对象,因此也要对其价值进行评估计算。
第三层次,它是企业并购时各种非财务动机的相关影响因素。
前言/序言
中国人崇尚的先是仁、义、礼、智、信,然后是法律,而欧美人遵循的先是法律,再是信誉和道德。法律基础上的价值链,既主动,又可以随便拆解;而先有仁、义、礼、智、信,后有法律的链条,则往往是非法律的思维左右和影响法律的思维和选择。而统一和协调这种差别和冲突的标准,是法律及其运用法律的方略。在此,对笔者所著的《跨国并购法律方略与财税金融政策问题探析》作如下介绍和说明:
1.本书的逻辑起点跨国并购并不复杂!但是基于中国人与欧美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顺序,即价值链正好相反,对于今天强调“走出去”的中国来说,如不转换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按照法律的思维去编织和安排跨国并购相关的交易结构和交易流程,则跨国并购的交易结构和流程与中国人传统的“价值链”相加,就很可能是一个“圈套”,在交易双方博弈或转嫁风险时陷入被动,并使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被“网住”,相关“价值链”的选择及其契约安排也就变成“枷锁”和不可拆解的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