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 物流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平台型企业, 已成为该领域发展的热点之一。物流平台的发展不仅能够有效整合并调动社会物流资源, 还能显著提升物流效率, 进而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物流平台管理》一书, 按照物流平台理论概述、物流平台设计和运营管理, 以及物流平台服务质量和竞争力的评价与提升这一逻辑顺序, 系统地构建了物流平台理论与实务知识体系。全书共分为九章,内容涵盖: 总论、物流平台概述、物流平台商业模式、物流平台组织结构、物流平台信息系统、物流平台运营管理、物流平台企业文化、物流平台服务质量、物流平台竞争力。
本书不仅适用于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学习使用, 也可为物流平台领域的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目录
前 言
第1 章
总论/ 001
1.1 互联网平台兴起的趋势/ 002
1.1.1 互联网平台渐成市场主流/ 002
1.1.2 个人与互联网平台发展的相互影响/ 004
1.2 互联网平台的概念/ 006
1.2.1 互联网平台的定义/ 006
1.2.2 互联网平台的作用/ 007
1.2.3 互联网平台的特性/ 007
1.2.4 互联网平台的类别/ 009
1.3 传统行业互联网平台化转型发展的原因/ 011
1.3.1 解决价值链过长的问题/ 012
1.3.2 解决过于强调标准化,缺乏个性与特点的问题/ 012
1.3.3 解决过于专业化的问题/ 013
1.3.4 互联网平台具有的独特优势/ 014
1.4 物流平台兴起的原因/ 016
1.4.1 盘活社会物流资源的需要/ 016
1.4.2 物流服务升级与发展的需要/ 017
1.4.3 政府服务和监管的需要/ 017
1.4.4 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的需要/ 018
1.4.5 物流效率进一步提升的需要/ 018
1.4.6 理念和技术的发展为物流平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019
本章小结/ 024
关键名词/ 025
章末案例/ 025
复习参考题/ 027
本章实训/ 028
参考文献/ 029
第2 章
物流平台概述/ 030
2.1 物流平台的概念与分类/ 031
2.1.1 物流平台的概念/ 032
2.1.2 物流平台的分类/ 034
2.1.3 物流平台的特征/ 043
2.2 物流平台发展的作用与意义/ 044
2.2.1 优化现有物流信息存储与传输方式,消除冗余和“信
息孤岛” / 044
2.2.2 提升供需匹配效率,降低匹配成本/ 044
2.2.3 提高物流资源使用效率,扩大物流服务覆盖范围/ 044
2.2.4 提升物流活动作业效率与服务质量/ 045
2.2.5 促进供应链优化与整合(第四方物流平台) / 045
2.2.6 特定物流平台助力区域物流中心建设/ 045
2.2.7 支持小微物流企业成长,助力万众创业/ 045
2.2.8 助力政府监管和物流产业政策法规制定/ 046
2.3 物流平台发展现状/ 046
2.3.1 国外物流平台发展现状/ 046
2.3.2 国内物流平台发展历程/ 048
2.3.3 国内物流平台发展现状分析/ 049
2.3.4 国内物流平台发展问题分析/ 053
本章小结/ 055
关键名词/ 055
章末案例/ 055
复习参考题/ 057
本章实训/ 058
参考文献/ 059
第3 章
物流平台商业模式/ 060
3.1 物流平台商业模式理论分析/ 061
3.1.1 商业模式理论分析框架/ 061
3.1.2 物流平台商业模式理论分析框架/ 063
3.2 物流平台服务对象/ 063
3.2.1 目标市场/ 063
3.2.2 平台用户/ 065
3.3 物流平台服务内容/ 067
3.3.1 服务功能/ 067
3.3.2 服务流程/ 075
3.4 物流平台盈利模式/ 075
3.4.1 运营模式/ 076
3.4.2 收入模式/ 077
3.4.3 物流平台典型商业模式/ 078
3.4.4 物流平台效益分析/ 082
本章小结/ 084
关键名词/ 084
章末案例/ 085
复习参考题/ 086
本章实训/ 087
参考文献/ 087
第4 章
物流平台组织结构/ 089
4.1 平台组织结构设计理念/ 090
4.1.1 平台组织结构设计基础理念/ 090
4.1.2 平台组织结构设计要点/ 093
4.1.3 平台组织结构再设计原则/ 094
4.2 平台的一般组织结构/ 094
4.2.1 企业传统组织结构/ 094
4.2.2 传统组织结构形式在平台应用中的局限性/ 099
4.2.3 平台的三台结构/ 100
4.3 物流平台前台设计/ 102
4.3.1 物流平台前台概念/ 102
4.3.2 物流平台前台服务职能集合的种类及功能/ 102
4.3.3 物流平台前台设计要点/ 104
4.4 物流平台中台设计/ 105
4.4.1 物流平台中台的概念/ 105
4.4.2 物流平台中台的构成/ 105
4.4.3 物流平台中台设计要点/ 110
4.5 物流平台后台设计/ 111
4.5.1 物流平台后台的概念/ 111
4.5.2 物流平台后台的构成/ 111
4.5.3 物流平台后台设计要点/ 113
本章小结/ 115
关键名词/ 115
章末案例/ 115
复习参考题/ 117
本章实训/ 117
参考文献/ 118
第5 章
物流平台信息系统/ 119
5.1 物流平台信息系统规划与建设/ 120
5.1.1 物流平台信息系统概述/ 121
5.1.2 物流平台信息系统规划/ 123
5.1.3 物流平台信息系统建设过程管理/ 125
5.2 物流平台信息系统技术实现/ 129
5.2.1 物流平台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129
5.2.2 物流平台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134
5.3 物流平台信息系统技术服务模式/ 137
5.3.1 基于云计算的技术服务模式/ 137
5.3.2 SaaS / 138
5.3.3 PaaS / 140
5.3.4 IaaS / 141
5.3.5 SaaS、PaaS、IaaS 的区别/ 142
5.4 物流平台信息系统建设关键技术/ 144
5.4.1 物流平台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开发关键技术/ 144
5.4.2 物流平台信息系统应用支撑关键技术/ 148
本章小结/ 155
关键名词/ 156
章末案例/ 156
复习参考题/ 158
本章实训/ 159
参考文献/ 160
第6 章
物流平台运营管理/ 161
6.1 物流平台运营原则/ 162
6.1.1 以交易和服务为核心的原则/ 162
6.1.2 以业务模式和营销模式设计为关键的原则/ 162
6.1.3 以资源开发、建设为基础的原则/ 164
6.1.4 以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为辅助的原则/ 164
6.1.5 以创新和发展为硬道理的原则/ 165
6.2 物流平台运营战略设计/ 165
6.2.1 运营机制/ 165
6.2.2 运营阶段划分/ 181
6.3 物流平台信息系统维护与管理/ 182
6.3.1 物流平台信息系统维护与管理方案/ 182
6.3.2 物流平台信息系统维护与管理人员培训方案/ 183
本章小结/ 185
关键名词/ 185
章末案例/ 185
复习参考题/ 188
本章实训/ 188
参考文献/ 189
第7 章
物流平台企业文化/ 191
7.1 组织文化概述/ 191
7.1.1 组织文化的概念与分类/ 192
7.1.2 组织文化的特征/ 196
7.1.3 组织文化的影响因素/ 197
7.1.4 组织文化的构成/ 198
7.1.5 组织文化的功能/ 199
7.1.6 组织文化塑造的基本过程/ 200
7.2 物流平台企业文化内涵/ 202
7.2.1 物流平台企业文化的概念与分类/ 202
7.2.2 物流平台企业文化的特征/ 204
7.2.3 物流平台企业文化的影响因素/ 210
7.2.4 物流平台企业文化的构成/ 211
7.3 物流平台企业文化建设/ 213
7.3.1 物流平台企业文化建设要点/ 213
7.3.2 物流平台企业文化建设保障/ 216
7.3.3 物流平台企业文化建设中需要处理好的矛盾关系/ 217
本章小结/ 221
关键名词/ 221
章末案例/ 221
复习参考题/ 222
本章实训/ 223
参考文献/ 224
第8 章
物流平台服务质量/ 225
8.1 物流平台服务质量内涵/ 226
8.1.1 物流平台服务质量的概念/ 226
8.1.2 物流平台服务质量的特性/ 231
8.2 物流平台服务质量评价/ 232
8.2.1 物流平台服务质量评价的意义与作用/ 232
8.2.2 物流平台服务质量评价的原则/ 234
8.2.3 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模型/ 234
8.2.4 物流平台服务质量评价模型/ 243
8.3 物流平台服务质量管理/ 246
8.3.1 物流平台服务质量管理的概念/ 246
8.3.2 物流平台服务质量管理的内容/ 247
8.3.3 物流平台服务质量管理的原则/ 249
8.3.4 物流平台服务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 250
8.4 我国物流平台服务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 251
8.4.1 物流平台服务质量管理数字化/ 251
8.4.2 物流平台服务质量管理智能化/ 252
8.4.3 物流平台服务质量管理标准化/ 253
本章小结/ 254
关键名词/ 254
章末案例/ 254
复习参考题/ 256
本章实训/ 256
参考文献/ 257
第9 章
物流平台竞争力/ 259
9.1 物流企业竞争力/ 261
9.1.1 企业竞争力/ 261
9.1.2 物流企业竞争力/ 264
9.1.3 物流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 265
9.2 物流平台竞争力/ 267
9.2.1 物流平台竞争力定义/ 268
9.2.2 物流平台竞争力构成/ 268
9.2.3 物流平台竞争力影响因素/ 272
9.2.4 物流平台竞争力评价/ 274
9.3 物流平台竞争力提升/ 280
9.3.1 物流平台竞争力提升理念/ 281
9.3.2 物流平台竞争力提升策略/ 282
本章小结/ 291
关键名词/ 291
章末案例/ 291
复习参考题/ 294
本章实训/ 294
参考文献/ 295
前言/序言
前 言
在互联网时代, 用户掌握了越来越大的话语权。用户需求的快速动态变化与传统企业相对迟钝的反应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互联网时代最突出的商业矛盾。不能“跟上用户点击鼠标速度” 的企业在竞争队伍中逐渐掉队, 而那些提前做好准备, 展现出足够“灵活性”与“敏捷性”的企业则脱颖而出。
当用户需求从标准化产品转向动态解决方案时, 单一企业仅凭自身资源已无法满足用
户需求。于是, 平台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应运而生。平台能最大限度地整合供给侧资源, 满足需求侧的各种需求。当平台以互联网为渠道时, 平台的优势就会呈现几何级数的放大, 赋予企业“灵活性” 与“敏捷性”, 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平台化运营由此成为互联网时代最为成功的主流企业运作模式之一。
物流平台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的法国, 此后在欧美国家得到了迅速而广泛的推
广和应用。美国、日本、欧洲等众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物流平台建设已达到较高水平, 出现
了一大批在物流领域开展大规模运营的平台型企业。物流平台的实践经验证明, 物流平台
的开发和运营能有效整合社会物流资源, 提高物流业务作业效率, 提升物流行业经营水
平, 并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在我国, 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 以及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
展, 对物流平台建设提出了现实需求。2009年, 国务院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列为重点建设的九大工程之一。在国务院2014年9月正式公布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
2020年)》中, 明确指出要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积极推进全社会物流信息资源的
开发利用, 支持运输配载, 跟踪追溯、库存监控等有实际需求、具备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物
流信息平台发展, 鼓励各类平台创新运营服务模式。2022年发布的《“十四五” 现代物流
发展规划》中又进一步指出了打造制造业物流服务平台、鼓励物流平台企业开发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云平台等具体发展方向。
在现实需求和政策激励的推动下, 物流平台以“互联网+ 物流” 为契机迅速崛起, 取
得了长足进步。政府、国有和民营建设主体纷纷进入这一领域。截至2023年12月, 全国网络货运平台(无车承运人) 总数已达3036家, 接入社会运力798.9万辆。自2020年起, 中物联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5 批网络货运平台A级企业评估工作, 共评选出52家A级网络货运平台企业, 为行业树立了标杆。
本书的编写旨在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物流平台的发展, 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物流平台管理相关理论素养和一定的物流平台管理实践技能。本书以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紧密追踪物流平台领域前沿理论和实践动态, 并高度重视国家
战略需求、物流产业发展, 以及本土企业案例的融入。本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
方面:
1.体系完整。本书沿着物流平台理论概述—物流平台设计和运营管理—物流平台服
务质量和竞争力评价、提升的逻辑顺序, 构建了物流平台理论与实务知识体系。本书既有
理论的阐述和介绍, 同时又对实务操作进行了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探讨, 从理论和实务两个
层面构建和丰富了物流平台管理的基本概念、内容框架和知识体系。
2.内容丰富。为方便读者进行理论学习与实践导引, 各章都配有开篇案例、章末案
例、本章小结和实训作业。同时, 为拓展读者的眼界和知识面, 为学有余力的读者提供更
为深入的理论知识, 本书在各章都插入了数量不一的人物小传、小知识、小案例、参考文
献等内容。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 我们得到了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领导的鼓励与支持, 为
本书的编写工作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本书的出版也是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物流
管理(智慧供应链) 专业进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重要学术成果之一, 将对促进专业
的数字化转型有所贡献。
本书共分为9章, 具体包括: 第1章总论, 第2章物流平台概述, 第3章物流平台商业模式, 第4章物流平台组织结构, 第5章物流平台信息系统, 第6章物流平台运营管理, 第7章物流平台企业文化, 第8章物流平台服务质量, 第9章物流平台竞争力。其中, 第3章由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物流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涂淑丽负责编
写; 第5章由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物流管理系讲师刘志华负责编写; 其余章节由江
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物流管理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仲昇负责编写。
本书可供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等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学习使用, 也
可为物流平台领域的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 我们参阅了大量中外同行、专家学者的有关著作、论文、报告
等文献资料, 在此致以诚挚的感谢! 为了充分尊重原作者的劳动成果和知识产权, 我们已在本书各章节末将所参阅的文献详细列出, 以便读者可以追本溯源, 进一步扩大阅读面。
如有遗漏, 敬请指正。
由于作者的水平和学识有限, 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 敬请广大热心读者批评指正。
您的意见或建议将是我们未来改进和完善本书的重要依据。
仲昇zsshark07@sina.com
2024 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