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顾明远先生在书中回忆了与46位大先生的交往故事,介绍了大先生们的生平和他们对教育界的贡献,展现了其胸怀祖国、严谨治学、宽容爱生的高尚品格和风范。这些大先生有些是顾先生的老师,有些是他多年的工作伙伴,他们或为教育学科的发展耕耘数十年,或在讲台上奉献了一生。大先生们质朴的奉献精神,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从这些大先生身上,我们会找寻到继承传统、守正创新的力量,也可领悟到何谓人生的价值。
目录
教师要做大先生
关于教育家——答《中国教师报》记者问
01 林砺儒
现代教育的先驱
02 董渭川
教育启蒙第一人
03 董纯才
春风雨露情在育人
04 王焕勋
无声的教育大先生
05 滕大春
斯人已逝,风范永在
06 俞芳
鲁迅的小邻居
07 王承绪
博学笃行的学界楷模
08 袁微子
小学语文教学一代宗师
09 陈元晖
要当教育家,不做教书匠
10 刘佛年
崇教爱生润物无声
11 张承先
教育人生的引路人
12 于光远
教育思想解放的第一人
13 方明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践行者
14 卢乐山
中国幼儿教育拓荒者
15 吕型伟
教育思想家、革新家
16 朱勃
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开拓者
17 张瑞瑶
严谨治学的楷模
18 潘懋元
中国高等教育学的奠基人
19 霍懋征
一面爱的教育旗帜
20 黄济
新中国教育哲学奠基人
21 瞿葆奎
爱在严中的大先生
22 胡克英
时代性·超前性·实践性
23 曹余章
怀念与曹余章编纂《教育大辞典》的十年
24 王逢贤
学者楷模王逢贤
25 胡德海
扎根西北的教育胡杨
26 汪永铨
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的创始人
27 缪进鸿
比较人才研究的探索者
28 王梓坤
科学家的气质教育家的风范
29 金锵
用唯物辩证法研究外国教育史
30 于漪
呈现一个鲜活的教育家形象
31 鲁洁
理论的品格 儒雅的风范
32 陶卫
满怀教育热情的校长
33 尹俊华
现代教育技术学科的开拓者
34 毕淑芝
研究所的掌舵者,青年人的贴心人
35 梁忠义
合作的伙伴,真诚的挚友
36 王义道
卓越的大学管理者
37 郝克明
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开拓者
38 王炳照
中国教育史学的带头人
39 王大中
世界一流大学的筑梦人
40 邱学华
“尝试教学法”创始人
41 陶西平
博学多智的教育领导者
42 李吉林
情境教育思想的创始人
43 成尚荣
教育的智者 学者的风范
44 蔡林森
“先学后教”的教育思想创始人
45 朱小蔓
充满激情的教育理论家
46 吴正宪
像吴正宪那样做教师
试读
林砺儒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2009年是先生诞辰120周年,我们纪念这个日子,是缅怀他的教育思想和他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贡献。林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攻读师范教育,回国以后,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及其附中任教。他积极推动师范教育的建设和中小学的学制改革,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先驱。他率先在附中试行中小学“六三三”学制,促进了我国1922年的新学制改革,使我国教育制度逐步走向现代化。这个学制一直沿用到今天。他还组织师大和附中的老师为附中自编新的教材,向全国介绍各国的先进教育理论和附中的实践经验,在全国中学中起到了表率和示范的作用。
林先生在解放以前就为中国的师范教育事业辛勤奔波。20世纪20年代曾一度撤销师大,林先生为恢复师大与师大师生共同抗争,奔走呼吁,使师大得以恢复。他还对师范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作了详细的论述,写了许多文章。他说,师范教育“独立”不是字面上或行政决定能办到的,“‘独立’的第一义,应是训练方针和方法的独立。良师有其特殊的性格……”,“师范教育既有其具体目的?——培养良师,那自然不是陶冶一般国民之普通教育”。又说:“师范学校择个性之宜于任教师者,加以训练,以备服务社会,至于师范生个人之生计,国家另行设法供给了之。故师范教育之目的,完全为社会之公,而不计及个人之私。”这为师范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指明了方向。他强调教育工作者要重视研究儿童和教育科学理论,科学育人,对学生进行全人格教育。他的这些思想,时至今日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林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民众化、现代化,支持平民教育,他竭力抨击旧中国教育只是“官绅教育”,没有平民教育。他特别重视中等教育,而且对之深有研究。他强调教育要培养进步人格以适应进步的社会,认为中等教育应是全人格的教育,要让学生的活动直接经验道德生活、科学生活、艺术生活,就是真、善、美的生活。他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他在1956年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叫《关于学习和思考》。他在文章中谈了六个问题:“学习必须独立思考”“学习的创造性”“实践可以衡量思想的深度”“独立思考与学习集体的关系”“独立思考与参加社会活动”“独立思考与尊敬师长”。这些思想,从标题上就可以看出,与我们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何等相似。
林先生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在理论上涉及教育哲学、伦理学、教育价值观、教育目的的讨论;在政策上涉及对教育制度、教育政策的批评和建议;在微观上,则阐述了教育内容的改革、教育方法的改善。林先生的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我们应该认真研究,以促进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林砺儒先生是我的老师,解放初期我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他是我们的校长,并给我们讲中等教育的课程。他讲的内容我已经不记得了,但他严肃而慈祥的音容至今难忘,尤其是他对教育事业的忠诚的精神,我时刻铭记在心。今天我们来纪念他诞辰120周年,更要学习他的教育思想,学习他忠于人民教育的崇高精神,从而激励我们做好本职工作,永不辜负他的教诲。
P3-5
前言/序言
今值全国教育大会召开 、我国教师节设立40周年之 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邀 我出版一本关于大先生的图 书以表纪念。鉴于我在教育 界工作多年,认识的大先生 较多,出版社希望我将和大 先生们交往的故事记录下来 ,是谓《我所认识的大先生 》。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文 章所述都是我个人与这些大 先生交往过程中的一些故事 和体会,并没有对他们的学 术思想、理论研究进行评介 。文章有些是过去写的,这 次作了稍许修改。在此基础 上,我增加了几篇新的。由 于资料欠缺,许多教育界的 大先生未能收录到本书中, 未免是一个遗憾。 这些大先生有些是我的 老师,有些是我多年的工作 伙伴,他们或孜孜不倦,为 一门学科的发展耕耘数十年 ;或在讲台上,用高尚品格 和无私的精神滋养学生成长 。他们有的虽然不从事教师 职业,但也当过教师。最重 要的是他们行为世范的道德 情操和无私奉献的品质所体 现出的教育家精神,值得我 们学习。 全书文章大致按大先生 们的生辰排序。部分照片由 大先生们的家属和学生提供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谨以此书献给教育战线 上的每一位工作者,希望他 们能从这些大先生身上汲取 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