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恐怖究竟从何而来?来自未知?来自死亡?
人类的心为何总会被恐怖吸引?
伊藤润二首部自传性作品,毫不保留地写尽“恐怖创作教典”!
出道35年,恐怖漫画之神首次揭露“独一无二的恐怖漫画”创作技法!
以出道作《富江》为首,伊藤润二以怪诞妖冶的作品持续吸引着世界,被业界称为恐怖漫画的传奇。不仅是漫画、电影、游戏、动漫、时尚……在诸多领域,伊藤润二都对从事创作的人产生过深刻影响。这一次,他在书中回顾自己的过去,阐述幼年经历对自身漫画创作的影响以及那些震惊世界的经典作品背后的创作秘闻。如何构建异次元的“角色”、如何搭建世界观、如何将恐怖烙印在纸上,伊藤润二在书中毫无保留地分享35年漫画生涯经验,堪称大师级创作课程,不管是看漫画的人、还是画漫画的人,所有从事创意相关工作的人都应该读一读!
目录
Chapter 1 不需要别人的评价
Chapter 2 迷茫、不安、焦急—并非有意义才做
Chapter 3 构思:异想天开的“故事”诞生时
第三章总论 创意和故事打造
Chapter 4 创造:可爱的角色诞生时
第四章总论 角色初生的第一声啼哭
Chapter 5 制作:看到就会留下阴影的画面诞生的瞬间
第五章总论 如何将恐怖烙印在纸上
后记
试读
我的职业有点特别,是恐怖漫画家。
或浑身是洞,或将身体塞进下水道——我为何会画出这些令人害怕的漫画?
若能逻辑清晰地解释这个问题,我就不必为此烦恼了。不过,详尽地披露我的成长环境,或许多少可以让人理解我为何总被怪诞的事物夺走心神、为何会对恐怖产生兴趣。过往岁月中吸收的养分会影响现在的生活,这一点无人例外。乍看上去,回首过往的人生像是对这个问题舍近求远,但还是希望各位读者陪我短暂地走上一程。
邂逅黑暗
我出生在一九六三年的一个夏天。
我的故乡在岐阜县中津川市——准确地说是惠那郡坂下町,二〇〇五年该地被编入中津川市。当时那里是一个绿意盎然的地方,现在依旧如故。
坂下町位于盆地,四面环山,在曾以中山道驿站繁华一时的南木曾町西南不远处。我出生时,坂下町的养蚕业还很兴旺,是一个相当有活力的小镇。木曾川从城镇附近流过,我偶尔会在夏天去河里游泳。在小镇上和朋友们一同玩耍过的小巷、泳池、神社、隧道等,后来都出现在了我的作品中。
就这样,我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茁壮成长——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会画出那么可怕的漫画?我笔下的主人公为何要么浑身是洞,要么将身体塞进下水道?若能逻辑清晰地解释这个问题,我就不必为此烦恼了。不过,详尽地披露过去,或许多少可以让人理解我成为恐怖漫画家的原因。故此,我打算简单地回顾我迄今为止的人生。
印象中,生平第一次感受到“恐惧”这种情绪,是在我三四岁的时候。
我沿着记忆一路回溯,最终停步于老家那条通往厕所的又长又黑的走廊上。
刚出生时,我家是一栋两层木质长屋[ 长屋:日本的一种木制集体住宅。多间住房延水平方向延伸,每两户共用一堵墙壁。]。我曾听说,我出生时长屋就已建成约莫七十年了,是相当有年头的老房子。两栋长屋毗邻而建,我幼年时一家人住在其中的一栋里(后来,两栋长屋因邻居家改建而分成了两截)。
那时,我们一家共七口人:父亲,母亲,两个姐姐,我,还有两个姑姑——父亲的姐姐和妹妹。
父亲毕业于电工类高中,之后在一家承包电工活计的公司上班,公司名叫东海电气。不过,他不去工程现场,负责的好像是事务性工作。
父亲嗜酒,但性格内向,清醒的时候很老实。每逢休息日,他要么热衷于钓鱼,要么在后院劈柴,劈来的柴火用来烧水泡澡。所以,我几乎没有和父亲一起玩的记忆,只记得小时候,他给我画过怪兽基拉拉[ 基拉拉:1967年上映的日本电影《宇宙大怪兽基拉拉》(『宇宙大怪獣ギララ』)中的怪兽形象。],画得特别棒。
听说父亲擅长画画,高中毕业后原本想考美术类院校,却出于家庭原因放弃了求学。他话不多,这些往事我也是从小姑那里听来的。我几乎没和父亲聊过天,对他也就没有更多的了解。
我的母亲在家附近的工厂做全职工,工作内容是制造一种家用电器不可或缺的元件:电容器。母亲性格稳重,很少对小孩想做的事指手画脚。小时候的我得以尽情沉浸在恐怖漫画的世界中,或许也与母亲的性格有关。
父亲的姐姐——也就是我的大姑是小学教师。风湿让她的双手手指变形而僵直,日常生活似乎很不方便。这一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说起来,为了治疗风湿,大姑尝试过许多民间疗法。
她听人说七鳃鳗[ 七鳃鳗:七鳃鳗科动物,光滑无鳞,尾部侧扁,体长可达60cm以上。头部呈圆筒形,口近乎于圆形,呈吸盘状,边缘密布乳突。属于食肉性鱼类,常以吸盘附于大鱼鱼身,吮吸其血肉。]罐头有滋补强壮的功效,她便经常买来吃,也曾让我吃过一次。那罐头苦得难以言喻,口感也很糟糕,绝不是什么好吃的东西。
她还听说含有镭元素的温泉能有效治疗风湿,便买来装镭矿石的小塑料桶,泡澡时放在家里的浴缸内。但极微量的镭也会散发放射性物质,普通人真能拿它当浴盐吗?多年后回想起来,我实在放心不下。
父母和大姑白天都上班不在家,所以平时总是小姑照料幼小的我。小姑相对来说是个爱碎碎念的人,我经常为此而苦恼。若说这样的家庭关系有些奇怪,我也不否认。
如今想来,我们当年住的那栋长屋的构造也有些奇妙。
坂下町名副其实,是一个处处是坡的地方。我家也建在一片缓坡之上。因此,地面和房屋之间存有罅隙,有一块半地下室似的奇妙空间。
当时的厕所是掏取式的,也就是所谓的“茅坑”,去厕所时必须经过一段地面以下的通道。那个通道照不到阳光,白天也阴暗潮湿,弥漫着随时会蹦出些什么的阴森感觉。到了晚上,这种瘆人的气氛就更不必说了。胆小年少的我,是万万不敢独自去厕所的。
昏暗的通道前方仿佛悬着一个洞口,幼时的我看到这一幕,只得恐惧又绝望地冲回房间。
那会儿可真是把我吓尿了(欸嘿嘿)。
说到恐怖,我家二层还有一个“紧闭的房间”,里面放着一些古旧的屏风和橱柜。并不是说只要进了那个房间就会立刻被诅咒,那房间只是用作储藏室,堆了一些用不上的家具,平时很少有人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