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为陈寅恪先生后半生(1949—1969年)的传记。
陈先生学贯中西,文史兼通,学术研究有很高的境界。
他一生潜心学问,不求显达,深为国内外学人敬重。
本书根据大量档案文献和第一手的采访资料,
详尽描绘了陈先生生命最后二十年的坎坷经历,
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本书为读者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
从陈先生的生存状态和人际关系入手,
探索了他的内心世界,
并以此分析、诠释了陈先生晚年作品的内涵,
提出了不少颇有说服力的见解。
这部也许沉重的作品,能给读者许多启示。
2013年修订本,作者参考近年发现的新材料、新研究,
在“时代与人”的一些节骨眼上,
新注入近年治学的思考与心得,
并补入当年尚未知道的一些重要史迹。
精彩书评
作者的话
一直喜欢柳宗元一句话:“思报国恩,独惟文章。”它将三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立身之道、使命之感,一语道尽。以此看陈寅恪,一生所争,一生所论,概无出此途。以此看吾侪,前贤高德,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陆键东
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寅恪虽系吾友而实吾师。——吴宓
寅恪之研究“红妆”之身世与著作,盖藉以察出当时政治(夷夏)道德(气节)之真实情况,盖有深意存焉。绝非消闲风趣之行动也。
——蒋天枢
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严耕望
◎读者留言
本书不仅还原了陈寅恪这位大师晚年的生活境况,而且还率先揭露了那个非常年代在文化层面上造成的伤害。更为重要的是,它包含了作者和被作者记录的诸多知识分子的回忆和情感,这一切都最终凝缩在一起铸成了这部传奇的作品。正如陆键东自己曾说过的那样,“这本书早已凝聚了康乐园几代人文学者的精神”。
目录
新版前言
前 言
序 南迁
第一章 陆沉下的抉择
第二章 南土的温情与 生命的积淀
第三章 晚年人生的第一轮勃发
第四章 向北京关上了大门
第五章 磨难终于启幕
第六章 1956年:一个罕有的春天
第七章 欢乐走到了尽头
第八章 风暴中的孤寂者
第九章 “今日吾侪皆苟活”
第十章 哭泣的1958年
第十一章 劫后余绪
第十二章 草间偷生
第十三章 今宵相逢
第十四章 中国学人的悲歌
第十五章 一段昙花一现的日子
第十六章 暮年“膑足”
第十七章 今生所剩无几日
第十八章 挽歌已隐约可闻
第十九章 长 夜
第二十章 陈寅恪之死
第二十一章 身后是非谁管得
第二十二章 绝 响
主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