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明清人物十五讲》选取了明清两代的十五个人物,既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人,如朱棣、玄烨、戚继光等,又有我们相对陌生但在各自领域内绽放光彩的英才,如孙承泽、唐英等。作者述其生平主要事迹,对其功过予以评说,又有对历史大势的整体把握;通过征引翔实的史料,条分缕析,打破大众固有之认知,廓清野史逸闻之疑云。全书不仅勾勒出鲜活生动的明清人物群像,更通过个体命运折射时代洪流,既再现了盛世的辉煌,又描绘出乱世的悲凉,展开了一幅600年风云激荡的历史画卷。
试读
第四讲 胤禛:革除积弊强根基
三、崇佛重道 貌俭实奢
雍正帝的宗教信仰是:不仅崇佛,而且重道。雍正的先祖太祖、太宗、世祖、圣祖都崇奉佛教,所以雍正信佛自在情理之中。但是,雍正重道、痴道,却大大地超越了他的先祖。
中国历代皇帝,登上最高权力宝座,享尽人间荣华富贵。他们主要不是追求来世人生,也不是憧憬蓬莱仙境,而是向往长生不老。所谓长生,就是万寿无疆;所谓不老,就是青春常在。他们认为,要达到人生这一最高境界,就得修道。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派五百童男童女,到蓬莱三岛——蓬莱、瀛洲、方丈去寻长生不老药,结果只活了49周岁;汉武帝为求长生不老,崇道求仙,也只活了69周岁。至于唐朝皇帝尊道,据说是因为老子姓李,和当朝皇帝同姓,借助道教来提升皇帝的地位。随后宋朝皇帝多信道教,也是为了长生不老。明朝皇帝中信道教最虔诚的,要算明世宗嘉靖皇帝。他崇道修玄,为着求嗣、长生、不老、成仙。他15岁结婚后,到25岁还没有儿子。他尊奉真人邵元节,在皇宫御花园的钦天殿,建祈嗣醮坛,曾亲自行礼,大醮7昼夜。又在宫外建大高玄殿,行安神大礼。他在夜中遭逢 火灾,在宫中遭宫女之变,两次受惊,大难不死,对待道教,更加笃信。后干脆移居西宫,专意玄修。邵元节死后,真人陶仲文来到他的身边,传授丹铅灵药,长生不老。嘉靖帝信以为真,命采幼女经血炼丹,仅3次就选760名8至14岁少女入宫备用。他又广泛搜求房中秘术和长生不老药。一名叫顾可学的落魄文人,声言用童男童女尿水可以配制壮阳不老药。此人被封为礼部尚书、太子太保。时人嘲笑说:“千场万场尿,换得一尚书。”嘉靖每天不理朝政,不见大臣,烧香修道,又吞丹药。嘉靖皇帝崇道求仙,态度之虔诚、用功之勤奋、炼丹之考究、手段之怪离,可以说是亘古罕见,但也只活了59周岁。这些著名的崇奉道教、祈求长生的皇帝,没有一个是长生不死的。
雍正帝不接受历史的经验,仍迷信长生不老。雍正原本信奉佛教,在位7年时患过一场大病,1年多才痊愈。病好之后,他信奉道教。他在宫中养道士,一面治病强身,一面祈求长生。道士所用的方法,有丹药、有按摩、有念咒等。真人有贾士方、娄近垣、张太虚、王定乾等。雍正早在雍邸时就对道教产生兴趣,曾作《烧丹诗》:
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
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
光芒冲斗耀,灵异卫龙蟠。
自觉仙胎熟,天符降紫鸾。
雍正推崇紫阳真人,赞赏他“发明金丹之要”,说明他对道家丹药灵石有着兴趣。雍正登上宝座后,常吃丹药,还把丹药赐给近臣鄂尔泰、田文镜等。他在给田文镜的朱批中说道:“此丹修合精工,奏效殊异,放胆服之,莫稍怀疑,乃有益无损良药也。朕知之甚确。”这说明雍正不仅懂得药理,而且经常服用。
雍正在宫中养道士,主要为的是长生不老。他密令各地总督、巡抚推荐“修炼养生”的道家方士,赐住圆明园,为他炼制长生不死之药,教他长生不老之术。雍正经常吃丹铅之药,久之必会中毒。雍正58岁,值盛年而暴死,学者认为死因或与丹铅中毒有关。还有一例可做佐证,就是他死后第3天,新君乾隆皇帝下令驱逐圆明园中的道士。乾隆上谕说:
皇考万几余暇,闻外间有炉火修炼之说。圣心深知其非,聊欲试观其术,以为游戏消闲之具。因将张太虚、王定乾等数人,置于西苑空闲之地,圣心视之,如俳优人等耳,未曾听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药。且深知其为市井无赖之徒,最好造言生事,皇考向朕与和亲王面谕者屡矣。今朕将伊等驱出,各回本籍。令莽鹄立传旨宣谕:伊等平时,不安本分,狂妄乖张,惑世欺民,有干法纪,久为皇考之所洞鉴。兹从宽驱逐,乃再造之恩;若伊等因内廷行走数年,捏称在大行皇帝御前一言一字,以及在外招摇煽惑,断无不败露之理,一经访闻,定严行拿究,立即正法,决不宽贷。
以上说明,乾隆帝想掩饰其父笃信道教、服用丹药的事实。然而,他登极3天,就急不可待地将道士张太虚、王定乾等驱逐出圆明园。告诫他们:不许泄漏内廷一言一字,否则立即正法。这证明雍正帝之暴死,同服用丹药有直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