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于国家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财富风云人物,是政府表彰的杰出贡献企业家。他出身名门,宗族中古今不乏政要名流和科学文化大家。于国家的童年充满了苦难和悲怆,曾眼睁睁看着妹妹在自己怀里饿死;青少年时期在建筑工地上打拼,历经九死一生。为了拯救濒临破产的大型国企,他带着小分队,背着铺盖闯广东,跟流浪汉同吃同住,历尽千辛万苦;他在海南大展宏图,用两条被竞争对手砍了几十刀断成数截而重生并挺立的腿,走出了一条宽广的大道,直至越过重洋,将事业版图拓展到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他的企业是中国援建非洲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他和团队打造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著名工程,凝固了人类的历史,也释放着他磅礴的家国情怀。如今,他执掌百亿集团“大地建设”,背靠广厦实业,心怀国家,面向众生,开启大爱慈航。
这本自传文学行文始终立足“小人物”的艰辛与悲欢,文字真诚、情感炽热,态度亲切,形同一部大散文,它的价值更在于传递一代人心灵的力量,而不是成功的荣耀。这,值得我们阅读和思考。
目录
- 序一 有艰辛才有荣光(于俊崇)
- 序二 贴近(丁捷)
- 第一章 于国于家结初心
- 第二章 飞翔在彩虹之上
- 第三章 我心纵横
- 第四章 到中流去
- 第五章 大地慷慨
- 第六章 风度恰是风与度
- 第七章 滴水荣华
- 第八章 长路与远方
试读
第一章 于国于家结初心
2021年初春,我在大地集团澳洲分公司巡视完在建工程后,转飞新西兰奥克兰签约,签约了两栋大楼的工程项目书,并在二月底的一天连夜飞回国内。飞机一降落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我一路靠兴奋掩盖的奔波后的疲劳,从钉着多块钢板的体内,席卷而上,差点把我扳倒在机舱的座位上。我在乘务人员的帮助下才站立起来。下机后决定在上海待几天,再回南京。我就地入住上海的威斯汀酒店,“慰劳”一下18个小时长途劳顿的身体,顺便也想回访一些大地集团承建的工程——这几乎成了我近几年的习惯,到任何城市,都要去看一看我们的“作品”,做一个暗访,了解它的使用情况,特别是听一听业主的意见,这些都是对我们建筑人有用的资讯。
在宾馆休息了几天后,我忽然开始烦躁不安起来。我发觉自己是一台一直高速运转的发动机,零部件已开始老化,却由于惯性,一刻也停不下来。
我给家人打电话,他们都宽慰我,让我一定多休养几天再赶回家,公司和家里的事都安排得有条不紊,不用操心。我妻子对我说,只要清明节前赶到南京就可以了——她知道我这个人传统观念深,尊宗敬祖的事不能耽误。
的确,每年春天祭祖,是我所有大小事务中的重中之重。放下电话,我开始考虑如何安排相关事宜。我想,今年无论如何得回滨海老家一趟。2020年因为疫情,没能回乡。这件事成了我的一个心结,一直难以放下。
当天夜里,我失眠了。那通向老家的弯弯曲曲的路,从我的记忆深处延展过来。苏北大平原的背景上,纵横交错的水渠,杂草丛生的河道,乡野乡炊,故事故人,像电影一样浮现在脑海中。搬运着洋货的爷爷,摘下礼帽回应着热情乡人的招呼;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的父亲,风尘仆仆;母亲从地里回来,放下草篮,拿起她心爱的故事书,翻阅着已翻烂了的页面;姐姐劳动回来,弟弟们放学回来,老宅的院子里人声鼎沸,充满了生机;东家的伯父过来送几个南瓜给我改善伙食;西家的大婶来向父亲借零钱,为女儿做一件新衣过年;老队长光着大脚,上门统计家里的牲口数;村口的喇叭播放着郭兰英、朱逢博的歌;后村的孩子拖着鼻涕,哭喊着叫爹妈,一个劲儿地喊饿;小学校长的中山装上口袋插着一支我们羡慕不已的英雄牌钢笔;我看到讲台上的彩色粉笔,课间擦黑板时,忍不住画了一道彩虹……
越想越兴奋,越是睡不着觉。到了我这个年纪,多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已经旧貌换新颜;多少有过交往的人一去不复返。生活的一半,仰仗积累的记忆,时光的些许,沉湎于酸甜苦辣咸的往事。
每次走到记忆深处,都会毫无意外地想起我的小妹妹,一个身材瘦小、脸色苍白、3岁时死在我怀里的小女孩。每次她从记忆里走近我,我都会设想,她有很多的话要告诉我,而我的内心充满了愧疚,也充满了喜悦。我要分享给她今天如此幸福的生活,然而我又为她已离开得太久,无法分享生者的一切而心痛。如果生命真的有奇迹,我想她会悲喜交集,流着泪喊我哥哥,紧紧地抱住我的脖子,诉说她这么多年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所有的亲人。如果她健在,除了她见过的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她还会见到两个从未谋面的弟弟,她生在一个人丁兴旺的大家庭。
这时,像有心灵感应一样,我的电话响了,是大姐打来的。她听说我回国后在上海休息,担心我的身体。她不放心,虽然时间很晚了,但还是没忍住拨通电话,絮絮叨叨,说了一大段话。大致是说,就是要说句最紧要的话,人到了这把年纪,要是想不开放不下,就有算不完的账、干不完的活儿、了不尽的心愿,向天再借五百年、一千年也不够,所以不要累着,这个年龄该放下的可以放下了,捡最紧要的事做吧。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培养好子孙,造福后代才是人的根和本。
大姐的话,及时而又中肯,真的是说到我心里了。我在黑暗中爬起来,独自坐到窗前,大上海虽是深夜,却霓虹斑斓,分明可见高楼林立,一片辉煌。在我视野的左前方,就能看到我的企业若干年前装修出新的永安百货大楼。这座新中国成立前就建成的大楼,比起周围林立的高楼大厦,虽然不是那么高大气派,却有着历史沉淀的厚重气质,并经过改造翻新,显得金碧辉煌,它成为改革开放时期中国零售业的翘楚。永安百货大楼的改造建设,为大地集团在上海赢得了良好口碑。几十年里,大地集团在上海承建的楼宇超过两百栋。在全国和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和我的团队实现的类似成功的工程,数以千计。国家改革开放40余年,正好也是我一腔热血走遍大地、一身汗水广种“博”收的40余年。感慨万千之中,我对着窗外灯光闪烁的城市,不能自抑地流下了眼泪。
是的,今天,如果给自己的人生装订一本事业功劳簿,厚厚的一册里,该有广厦万间吧。可谁又想得到,60多年前,在我人生出发的岁月里,我曾经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小妹妹,在我的怀里夭折,她合上眼睛前的呻吟,就是“我饿啊,哥哥……”今天的所谓荣华,掩盖不住我记忆深处永恒的伤痛。
一次歇脚休养带来的短暂沉静,一个个亲人的关心问候,无
前言/序言
有艰辛才有荣光 于俊崇 于国家写了一部自传《 沧桑风度》,他把书稿发给 我,希望我帮他写个序。盛 情难却,不容推脱。我看了 书稿,内容真切、感人,脑 海中不断浮现出于国家多年 来坚持不懈、孜孜以求的许 多往事。他作为大地建设集 团30多年的领导者,伴随集 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 大到强,这艰苦曲折的奋斗 历程,的的确确值得回顾与 总结。 一个人成功与否,原因 多多。各人资质禀赋的差异 是原因之一,但差异对成功 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是一件 很难说得清楚道得明白的事 情。有人说,机会只垂青有 准备的人,这句话是颠扑不 破的真理。比如,身处大的 动荡不安的时代,有一些人 照样能够弦歌不辍,静心研 学,做出令人惊叹的成就。 众所周知的西南联大,是在 战火纷飞的年代由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内迁 组成的。地处西南一隅,条 件极为艰苦,但师生们并没 有因战争持久、轰炸不断而 放松学业,学子们在老师们 的感召与引导下,孜孜以求 ,珍惜光阴,尽可能地多学 本领以贡献国家、服务社会 ,结果走出了众多大家、名 流,包括两位诺贝尔奖得主 、5位最高科技奖得主、 172位两院院士,令人敬仰 不已。所以,成功的关键最 为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努力。 于国家在自传中,讲述了他 人生中的几次突破,都是在 困顿无路的时候,由于坚持 才出现转机,甚至还遇到几 乎“置于死地”都因执着而“ 后生”的情况。由于谦和的 品格,他把事业渡过每一个 难关并腾飞发展的功劳都归 结于“国家的好政策”“时代 的好氛围”和众人的热心扶 持。但幸运的苹果不会砸在 一个无缘无故的路人身上, 于国家个人永不懈怠的奋斗 精神和他的人格魅力,是他 事业发展、腾飞不可或缺的 精神支柱。当然,任何优美 的交响曲从来都不是一种乐 器独奏或由指挥一人完成的 ,都是在乐队指挥的指挥下 由多种乐器共同合奏出来的 。所以于国家把他的成功和 大地集团所取得的辉煌归于 时代的好政策和众人的扶持 ,也不无道理。 一个人的成长深受环境 因素的影响,历史上孟母三 迁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的成功,当然也会 深受所处大小环境的制约。 若被限制流动,束缚在一个 地域,画地为牢,再好的天 赋也会白白荒废,再多的机 会也会悄然而逝。俗语说“ 时势造英雄”,说的大概就 是这个道理,“时势”就是大 环境。贾府里的焦大很难理 解林妹妹的哭哭啼啼伤春悲 秋,美国的石油大王难以体 察旧社会北京京郊捡煤渣老 太太的心酸。本该是受教育 的难得韶华却因种种原因而 去战天斗地,之后再怎么补 救也毕竟是时过境迁,明日 黄花,不比当时的青春盛年 恰在其时。从这个角度来看 ,我们感叹汉唐盛世,但也 遗憾乱世的马乱兵荒、众生 的人如草芥。看曹操父子的 文字,让我们生发多少兴亡 之慨!读杜甫的诗章,使我 们一掬痛心之泪。盛唐气象 之后,是残唐的破败无奈大 局如斯,是五代的黑暗如长 夜混乱如麻。覆巢之下,焉 有完卵?这是说大环境。而 小环境的营造,也绝非轻而 易举。我们考察每一个成功 人士的背后,多得益于大环 境的“扶持”,更得益于小环 境的“滋养”。我的家乡在盐 城市滨海县,过去甚至直到 改革开放以前仍属典型的穷 乡僻壤,经济十分落后,但 人们普遍有读书重教的见识 ,这在小环境里是难能可贵 的。于国家发自内心感恩故 乡的小环境,能在自己童年 和少年时期,在贫瘠的故土 上获得第一口营养——上学 的机会,虽然很苦,而正是 这种营养成就了他的未来。 所以他把这种营养称为“初 乳”,是初乳养育了他的初 心。土地贫瘠,但老区(滨 海县属老解放区)人的精神 不贫瘠,甚至更坚强,更上 进,感情和文化都有深厚的 积淀。从故乡走出的我们, 都感恩故乡“初乳”的哺育。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 意志力的坚持。人之所以为 人,有别于其他灵长目动物 ,是因为人有特别的意志力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不说拿破仑、丘吉尔等政 治人物的历经磨难百折不回 ,不说科研人员的皓首穷经 惨淡经营,一位企业家、实 业家的成功也莫不如此。当 年的张之洞、张謇、卢作孚 、范旭东、无锡荣家,创办 实业,披荆斩棘,遭遇了多 少艰难险阻?如果没有过人 的意志力,他们怎么可能构 建起自己的企业群体,成就 中国近代实业发展的巨大进 步?没有钱学森、邓稼先、 钱三强等人的顽强意志,不 惮于一次次失败,新中国的 高科技怎能有今日局面。梅 花香自苦寒来,于国家的成 就,同样归功于他的坚忍不 拔,就像他建造的那些高楼 大厦一样,别人看到的是建 成后的“雄姿”,在他眼里, 却全是一砖一瓦、一沙一石 堆积起来的艰辛。没有一项 辉煌的事业,不付出艰辛就 能取得。彩虹总是在风雨后 才出现,于国家今天的成功 ,就是他坚忍不拔克服无数 艰难险阻后取得的。 一个人的成功,与他本 人所在的家族究竟有无关系 ?关联度到底有多大?我不 敢妄下结论。但觉得多少有 些关联,可以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