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苏州以独特的水乡风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杰出的人文成就,在世界名城之林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名城素有名人。历史上的苏州人才荟萃,名人辈出。在灿若繁星的名人光谱上,费孝通先生与苏州的关系,堪称名人与名城相互辉映,彼此成就的典范。费孝通先生与苏州缘分未了,他与苏州的故事还有续篇。本书旨在梳理费孝通先生的生活史、学术研究史,解读其与苏州的深厚情谊,从而为读者架构了解费孝通、了解苏州的桥梁,也为人城关系研究贡献出一份典型案例。
目录
壹 在苏州
一、血脉地缘
(一)祖籍吴江
(二)费氏源流
(三)祖荫庇佑
(四)父母贤达
二、蒙以养正
(一)香兔子
(二)童真稚气
(三)“教谕”沈郦英
(四)“三先生”王季玉
(五)幼年启蒙
三、就教吴江
(一)初露锋芒
(二)蜕变成长
(三)手足情深
四、东吴受业
(一)医道初心
(二)学海泛舟
(三)临诊悟道
(四)思变心惑
(五)弃医从文
贰 别苏州
一、踏入燕园
(一)文以载道
(二)疗治社疾
(三)清风徐来
(四)领悟真谛
二、清华问学
(一)报考清华
(二)一师一徒
(三)硕士毕业
(四)未名湖畔
三、瑶山探赜
(一)探赜之由
(二)进入瑶山
(三)苦中作乐
(四)挚爱罹难
叁 归苏州
一、邂逅江村
(一)初访江村
(二)调研初衷
(三)“小先生”
二、辗转盘桓
(一)重访江村
(二)三访江村
(三)后续重访
(四)从实求知和实地调查
三、推拓畛域
(一)《江村经济》
(二)小城镇大问题
(三)聚焦“区域”
肆 出苏州
一、负笈英伦
(一)伦敦求学
(二)巨擘引路
(三)人类学前沿
(四)潜心出佳作
二、执教滇南
(一)实地调查工作站
(二)战火中的爱情
(三)“魁星阁”岁月
三、民盟参政
(一)傲骨嶙峋
(二)加入民盟
(三)心向安宁
四、智启清华
(一)驻足北平
(二)选择坚守
(三)仕途浮沉
伍 荣苏州
一、复兴文苑
(一)星辉再耀
(二)筑梦社学
(三)西渡求变
(四)育才筑基
二、固本开新
(一)尚余十金
(二)文化织锦
(三)乡村王国
(四)模式创新
(五)全国一盘棋
三、大成进境
(一)学术反思
(二)差序格局
(三)文化自觉与文化价值观
陆 念苏州
一、乡音乡味
(一)诗书传家
(二)故园熏染
(三)研究滥觞
二、江村情结
(一)学术肇始
(二)经世济民
(三)登高望远
三、念兹在兹
(一)越鸟南栖
(二)逝者如斯
(三)友情如海
四、赓续承传
(一)乡土重建
(二)多元一体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推动
前言/序言
自序 苏州,一座承载千年历 史与文化的江南水乡故郡和 诠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东 方水城,宛如一颗镶嵌在楚 水吴山的粲然明珠,在中国 乃至世界城市画卷中迸发着 独特的魅力。苏州与国内外 一众知名城市有着诸多异曲 同工之妙,在人类文明的长 河中比肩而立,交相辉映。 在国内,一提到苏州, 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念及杭州 。宋代苏州籍诗人范成大的 《吴郡志》中写道:“天上 天堂,地下苏杭。”估计这 也就是那句世人皆知的“上 有天堂,下有苏杭”俗语的 最早由来。杭州的出名,宋 代大文豪苏轼功不可没,他 曾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 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杭之美各有千秋,不 分伯仲。杭州西湖是一幅文 人画,苏州太湖是一卷山水 图。杭州灵隐寺“风吹松涛 响,钟韵佛音长”,苏州寒 山寺历千载“香烟依旧绕重 天”。二者兼具钟灵毓秀之 美,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 苏州园林精巧别致,杭州山 水旖旎多姿,共同展现江南 的婉约风情。历史上,两城 人文昌盛,墨客迭出,诗词 歌赋传诵千秋,为中华乃至 人类文明增光添彩。成都与 苏州,也是各有别样芳华。 “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 丽天下无”,成都平原锦官 城的似锦繁花一览无余;“ 姑苏台榭倚苍霭,太湖山水 含清光”,苏州水乡波光潋 滟尽收眼底。成都茶馆享悠 闲,苏州古镇见乡愁。成都 的武侯祠见证三国风云,苏 州的虎丘塔诉说千年变迁。 二者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 蕴,孕育出独特的地域文化 。成都的川剧变脸令人惊叹 ,苏州的昆曲评弹悠扬婉转 ,杰出的人文成就共同彰显 着中华民族的艺术魅力。 在国际上,意大利威尼 斯与苏州皆为水韵之都,友 好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 河。”苏州水巷交织,画舟 穿梭,古城双棋盘格局精巧 细腻。无怪乎意大利著名旅 行家马可·波罗游历苏州时 ,称其为“东方威尼斯”。与 此相对应,水城威尼斯,水 道纵横,贡多拉摇曳在碧波 之上,鲜明的拜占庭风格气 势恢宏。两座城市的交通和 建筑都以水为魂,展现了人 类对水的敬畏与利用,共同 见证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为世界文明贡献了独特 的水乡风情。德国康斯坦茨 与苏州也有着跨越山海的情 愫。康斯坦茨属巴登 - 符腾 堡州。该州是德国风景最具 魅力的地区之一,高度工业 化,是经济上最强的联邦州 之一。苏州是人文经济高度 发达的城市,享有中国最强 地级市的尊荣。康斯坦茨有 世界驰名的博登湖,苏州有 闻名遐迩的太湖;莱茵河流 经境内溪流纵横,风景如画 ,苏州大运河穿城而过,悠 悠流淌,皆勾勒两城应“运” 而兴的幸福画卷。 苏州这颗城市明珠,以 独特的水乡风情、深厚的历 史文化底蕴以及杰出的人文 成就,在世界名城之林中占 据着一席之地。名城素有名 人,名人因名城而生而长, 名城因名人而荣而贵。历史 上的苏州人才荟萃,名人辈 出。在灿若繁星的名人光谱 上,费孝通先生与苏州的关 系,堪称名人与名城相互辉 映、彼此成就的典范。 说来话长,真正深入了 解费孝通先生与苏州之渊源 ,末学却经历了一番曲折, 时至今日仍有“路漫漫其修 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 使命感。 末学早年研习工科,后 留学德国,转而从事社科研 究,费孝通先生的学术成就 如雷贯耳。彼时,虽闻其名 ,然对其与苏州之紧密联系 ,恰似“只在此山中,云深 不知处”一般知之甚少,自 然未能洞悉费先生与苏州的 紧密关联。 末学来到江苏省社科联 工作后,因工作所需多次前 往吴江等地调研。吴江之地 ,水乡风光独特,“吴树依 依吴水流,吴中舟楫好夷犹 ”,河道蜿蜒,枕河人家错 落有致,小桥承载历史记忆 ,如一幅水墨画卷,晕染出 江南水乡独有的诗意与浪漫 。在此调研过程中,有幸结 识诸多当地学者、乡贤及村 民,他们对费孝通先生满怀 敬意,详述先生故事,末学 心中众多疑窦渐渐有了答案 。 无巧难成书,巧合有玄 机。世间的万事万物总是那 样奇妙。费孝通先生是吴江 人,他一生心系家乡,对苏 州的乡村发展、社会变迁等 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 探索。他的《江村经济》一 书,是中国人类学实地调查 研究的经典之作,也是他与 家乡相互成就的最好见证。 费老在《吴江的昨天、今天 、明天》一文中开宗明义: “初访江村是我一生学术道 路上值得纪念的里程界标。 从这里开始,我一直在这一 方家乡的土地上吸收我生命 的滋养,受用了一生……” 正是通过这部著作,他将苏 州乡村推向了世界学术舞台 ,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别样的 苏州。 费孝通先生一生坚持格 物穷理、学以致用的原则, 其学术研究服务于满足人民 的需要,致力于使广大农民 脱贫致富,将学术研究与国 家富强结合起来。在社会经 济方面,他通过对家乡的实 地调查和研究,提出了一系 列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为 苏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 支持。譬如,他对小城镇发 展的研究,提出了“小城镇 ,大问题”的著名论断,为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