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有清以来,纪念苏东坡的“寿苏会”极为盛行。先是康熙年间,江宁巡抚宋荦在宋刻残本《施顾注东坡先生》补刊工作完成之际,首开“寿苏”先河——陈设供品、张挂画像、观览诗文集,并组织同仁唱和。迨至乾隆年间,宋本《施顾注东坡先生诗》辗转被翁方纲购得,翁方纲因而自题屋匾为“宝苏室”。两日后,正值东坡生日,翁方纲“以合装‘苏斋图’供苏轼像前”,与同人小集,作寿苏之会,展开了终其一生二十余次寿苏会,并借助其个人影响力,使“寿苏”之风东传至朝鲜。在翁方纲之后,陕西巡抚毕沅也组织了颇有影响力的寿苏盛会。
此后“寿苏会”逐渐在各地盛行起来,并在二十世纪东传至日本。
目录
前言/序言
苏轼(一〇三七到一一〇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市)人,北宋文豪。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千百年来,东坡先生的影响经久不衰。他的诗文脍炙人口,在如今时代被反复引用;他的故事尽人皆知,人们提起他,仿佛不是在说一位古人,倒像是在说一位邻居大叔。中国文化史上,很少有如此人物。究其根本在于东坡先生不同寻常之生活趣味以及其“不可救药”之乐观精神。献曲求诗
他在人生的第一个贬谪地——黄州,在无边的落寞中把自己打回生命的原型——他躬耕于东坡,与最朴实的布衣友人来往。元丰五年(一〇八二)是东坡先生被贬黄州的第三个年头。这一年,是东坡先生文学艺术大丰收的一年,他写出了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等伟大的文学作品,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帖》也完成于这一年。
刚进入腊月,东坡先生就放出话来,要请那几位平日对他帮助很大的布衣友人一起喝酒,时间定在腊月十九,自己生日那天。这是东坡先生第一次为自己庆生,也是他在人生低谷时期一个标志性的回暖事件。
酒兴正浓时,忽然听到江面上传来了悠扬的笛声。有宾客通晓音律,就对东坡先生说:“这笛声有新意,可不是普通的乐工吹奏的。”于是东坡先生派人去询问吹笛的是什么人。原来是位进士,名叫李委,他听说今天是东坡先生的生日,特意谱写并吹奏了新的笛曲《鹤南飞》以示庆贺。东坡先生很感动,请他加入饮宴。酒过三巡,李委又吹了几首曲子,宾客们边饮酒边聆听动人的笛声,一个个都醉了。此时,李委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绝好的纸,对东坡先生说:“我对您别无所求,但愿得到您亲手题写的一首绝句。”
东坡先生笑着答应了他,诗曰:“山头孤鹤向南飞,载我南游到九疑。下界何人也吹笛,可怜时复犯龟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