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为2024年太原《史记》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史记研究会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收录论文68篇,分为5个栏目:其一,《史记》文本与注释研究,收录论文16篇;其二,《史记》思想文化研究,收录论文23篇;其三,《史记》民族文化研讨,收录论文8篇;其四,《史记》文学艺术研究,收录论文10篇;其五,史事研讨及其他,收录论文11篇。
目录
《史记》文本与注释研究
《史记》引《尚书》“平”字考
《史记·夏本纪》引今文《尚书》篇目考
《史记·酷吏列传·张汤传》与《汉书·张汤传》异文探析
重要日本准汉籍引用《史记》的文本特征略述
《史记·本纪》三家注校读记
《史记》疑义辨正十则
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指瑕
汲古阁单行本《史记索隐》的流传与保存
《史记正义》辨正六札
《史记集解》对《史记》引《尚书》考举例十九字
《史记》三家注志疑
史学视域下的《诗经》文本特征
——以《史记》三家注为例
苏轼的《史记》读法研究
《吴诗集览》征引《史记》析论
读《史记会注考证》所载崔述论说札记
——以《孔子世家》为中心的考察
习见中求是反正
——袁传璋先生《论裴驷“〈史记集解〉八十卷”系合本子注本》读后
《史记》思想文化研究
《史记疏证》编纂始末
做司马迁的知音
——张大可与《史记》
试论张良与《黄石公三略》的思想关联
董仲舒与司马迁
简论司马迁的史学精神
《史记》中长江流域人物精神遗产
《史记》的科学观
微言侧笔:“东南有天子气”预言的书写与意义
《史记》中所见先秦天官传承
试论《史记·天官书》与星空中华夷秩序的构建
灵异思维解构下《史记》中的异象文化
宋人对李广的评价
以《史记·李将军列传》为中心
司马迁的“义”观念与历史叙述
文本与情境视域下的司马迁游侠观
谋国与谋身
姜子牙与范增之比较研究
由“廉士”到“忠臣”
——《史记·伯夷列传》“谏伐饿死”与传统隐逸文化的诠释
《左传》《史记》所述晋文公君臣集团的“义”与“不义
“李广难封”并非“李广无功
”到《李将军列传》中李广对汉王朝的战略意义
谋士蒯通人物形象
汉代大一统背景下的历史建构:《史记·五帝本纪》编纂管窥
论驺衍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的定位
范增的未来预测与死亡原因
论卜式
《史记》民族文化研讨
从《史记》十二本纪看司马迁大一统的民族融合观
略论司马迁化外为内的民族观
司马迁对汉代档案文献的改造与重构
——以《史记》民族史传为中心的探考
为贵州少数民族历史作传
——司马迁史记“且兰国”
侗族为汉夜郎国主体民族考
汉夜郎县夜郎侯父子祠考
论李白诗歌的夜郎意象及文化意义
藏族史传文学对内地史传文学的接受研究
《史记》文学艺术研究
唐宋时期的《史记》人物评论
史记戏魂史公心
——秦腔史记戏对《史记》思想意蕴的接受
《史记》文学经典的形成与小故事的特点及意义
文学地理学视域下古代作家吟咏漂母诗歌研究
《史记》风格的渊源与特征
《史记·伍子胥列传》之多重对比叙事结构
论《史记》战争情境下的食客书写
唐代诗人对《史记》张良形象的接受与重塑
文化景观视域下的司马迁祠墓诗文
历史与神话:双重维度书写中的张骞形象
史事研讨及其他
创新的盛会
学术的盛宴
——“史记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史记研究会第二十届年会”综述
司马迁生年百年论争综述
上古四论
造(赵)父与前丝绸之路的考察
申公巫臣使吴时间与吴伐郯之事略探
略论韩信井陉之战及其影响
《天人古今》办刊始末及其价值影响
司马迁生于韩城考
司马迁的人格魅力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
项羽与南京霸王山
庄子解惑死生认识的茫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