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悲欣交集:弘一法师李叔同全传》是学界前辈金梅先生研究弘一法师李叔同生平事迹、艺术成就、佛学思想的结晶,是一部史料可靠、重在呈现思想和精神变化的独特传记。全书真实、细致地再现了李叔同从朱门子弟、风流才子、艺术先驱到律宗高僧弘一法师的巨大转变过程,深入剖析和解读了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全部人生历程和思想变化。作者观人入微,挖掘深层隐藏,甚至极具挑战性与独创性地分析了他出家前后的经历和佛学思想的形成与变化。《悲欣交集:弘一法师传》“始于写真,终于传神”,是一部一丝不苟、视野广阔、学养深厚的集大成之作。
精彩书评
李先生何以能够做一样像一样呢?就是因为他做一切事都“认真地,严肃地,献身地”做的原故。——丰子恺
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林语堂
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夏丏尊
目录
生命凝思结硕果 考证剖析集大成
——代序:读金梅著《悲欣交集:弘一法师传》(初版本)
引 子
第 一 章 津门年少
第 二 章 沪上风流
第 三 章 留学东瀛
第 四 章 风云一瞬
第 五 章 为人师表
第 六 章 出家前后
第 七 章 出家之因
第 八 章 缘障贝山
第 九 章 常住永嘉
第 十 章 启关游方
第十一章 参拜印光
第十二 章 故地故人
第 十 三 章 有缘与无缘
第 十 四 章 编绘《护生画集》
第 十 五 章 山房空悠悠
第 十 六 章 白湖风月
第 十 七 章 四莅绍兴
第 十 八 章 乐育僧材
第 十 九 章 过化民间
第 二 十 章 《香奁集》辨伪
第二十一章 黄花晚节
第二十二章 无声与有声
第二十三章 不骛名闻利养
第二十四章 佛学系统(上)
第二十五章 佛学系统(下)
第二十六章 悲欣交集
关于“雨夜楼‘藏’李叔同画作”的真假问题
—录以代辩并代跋
注释
参考与征引文献主要篇目
附录:李叔同—弘一法师年表
试读
引 子
从中国大陆的版图上看,在越过分别与太行山脉、燕山山脉及泰山山脉相连的冀中平原、燕山山前平原和鲁西北平原,再继续各自往东、往南和往西北方向延伸而成的天津平原,它的地貌,犹如一只畚箕,呈现出向渤海渐形倾斜之势。位于畚箕口的,是华北重镇天津市。
因了这样的地貌地势,发源于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的三百多条河流,进入河北平原之后,逐渐汇聚成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南运河、北运河等五大干流,再沿着畚箕之势倾注,在天津市区的三岔河口汇合成海河,东下七十多公里至大沽入海,在自身已经很不平静的渤海之中推波助澜,兴涛作浪。汇聚成子牙河、大清河等五大干流的众多河流,统称海河水系。它的分布好似一柄蒲扇,天津位处扇把的顶端,于是有“九河下梢”之说。
天津一城的正式命名,晚至明朝永乐年间。远在辽金时代,这里还是个军事性的寨堡。后经数百年变迁,成为一座国际性的大商埠。这中间,元明两代后漕运的开通,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而盐类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商业和整个城市的繁荣与发展。
天津濒临渤海,地势低平,春秋两季气候干燥,多风少雨,日照时间长,又地处内海,虽说也有台风和潮汐的侵袭,但并不频繁。这些优越条件与日渐发达的漕运相配合,及至有清一代,天津已是长芦盐的中心散集地。源源不断的食盐生产业,培植与招徕大批经营盐业的商人。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乾隆年间,朝廷先是公开号召本地殷实户投资盐业,后来又以各种优惠条件吸引外地客商来津经营。《重修长芦盐新志》上说:“顾天津以舟楫之便,商人乐于行官盐。”清代在津从事盐业买卖的外籍商人,主要来自江(苏)、浙(江)、皖(安徽)等南方省份,也有少数山西出身的。大批经营盐业的商人,一旦腰包鼓胀,羽毛丰满,也就成了天津政治、经济格局中一支举足轻重的特殊势力。他们与王朝之,形成一种相互勾结、相互利用的关系:一边用大量金钱,从对方手中买取各种特权;另一边以各种特权,换来维持其封建统治所需的财力。在这种特殊关系下,盐商们可以财势通天,迫使各级官吏视其眼色行事。段光清的《镜湖自撰年谱》中就说道:“嘉庆及道光初年,地主官吏更艳商人之利,惟商人之命是听。”名闻遐迩的查家,为天津盐商首富。《清史稿·李仲昭传》中描述“商人查有圻家巨富,交通权贵”,连王公大臣都要向其折节下交。盐业买卖,既能荣华富贵,炙手可热,不少官吏、地主、高利贷者,也都纷纷跻身进来,一跃而为百万富翁。有些盐商子弟,在博取功名之后,又往往回过头来承继父业。官和商,就很难分别了。
明清两代的天津盐商,除了与官方的特殊关系,还喜欢和文人们结成一体。他们依恃财富力足,修建豪华住宅,构筑精致园林,既满足了自己享受的需要,也吸引与供养了一批文人、学者,以示自己的高雅风流。其中,以查日乾在天津西郊修建的水西庄最为著名。纂修《明史》的朱彝尊、姜宸英,以及桐城派的创立者方苞和著名书画家朱岷等,都曾应查家之邀,在水西庄长期居住,和主家宴饮唱和。风流皇帝乾隆也曾多次在这里停驾驻跸,吟诗舞墨。有些盐商和他们的子弟,自身也确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能文善诗。这种时代风习和人文景观,为有清一代的天津,创造了独特的氛围,也为英才彦俊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本书将要描述的传主弘一法师李叔同,就诞生和成长于以上概述的、晚清时期天津一地所特有的那般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之中。
前言/序言
生命凝思结硕果 考证剖析集大成
——代序:读金梅著《悲欣交集:弘一法师传》(初版本)
夕阳、晚风、芳草、垂柳、长亭、古道、醇酒、重山,挚友别后梦断天涯的遥远,是李叔同出家前最为人熟知的曲子《送别》的画面;青灯黄卷、芒鞋锡杖、山水行脚、过午不食、衣不过三的僧徒岁月,是弘一法师的日常写照。曾几何时,只要提起弘一或是李叔同,我便不由自主地如同怀念“五四”般地神思飞驰,追想曲中浓浓的友情与英才辈出的岁月,幻念僧门淡淡的茶饭与慈悲广大的佛心。
一
对弘一法师李叔同的研究始于林子青先生。1942年10月13日,弘一于福建泉州温陵养老院晚晴室圆寂后,林子青在各地报刊登载的纪念文章基础上,设法走访或通过书信请教了与法师关系比较深切的众多人士,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于1944年9月出版了《弘一法师年谱》。这是集中研究弘一生平的最早成果。此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法师诞辰一百周年后,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于1984年10月编印出版了《弘一法师一百周年纪念》,海内外学者对弘一法师李叔同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1996年随着电视连续剧《弘一法师》的播出,法师的名号更是流布九州,李叔同出家之谜通过角色的演绎得到了比较令人满意的解答。正是“大雄大无畏,迹异心岂殊”,由李叔同的爱国、爱民到弘一的爱国、救教,那“无情”世界中迸射出的炽热如火的爱国情操,那黄卷孤灯下映照出的纯净如水的伟大心灵,那崎岖坎坷中磨炼出的坚强如钢的执着追求,深深打动了国人,也给今天的社会注入了一丝清凉。万众期待的“弘一法师·丰子恺研究中心”也在1998年10月28日丰子恺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于杭州师范学院举行了揭牌仪式。今天只要我们点击弘丰研究中心网站,即可得知弘一法师的研究现状。弘一法师充满戏剧性的一生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被淡忘,它不断吸引着学界的关注与研究,人们对他的怀念与景仰更是与日俱增。仅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的几年间,海峡两岸就陆续出版了十余部弘一法师的传记作品。
《悲欣交集:弘一法师传》(初版本,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10月版)是学界前辈金梅先生研究弘一生平事迹及佛学成就的结晶。全书45.2万字,对长期以来弘一研究中的若干疑点和问题都做出了独具只眼的考证与剖析。书中可见金梅坚实的文学史学功底、对音乐戏剧金石书画及佛学的广泛涉猎、注重史料考据的学术风格,以及对学问精益求精、对传记写作一丝不苟的精神,其研究视野的广阔与学术见解的深刻无不令人折服。在我看来,金梅的《悲欣交集:弘一法师传》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弘一传记中最为厚重的一部,称得上集大成之作。
从结构上看,全书设27章,主要以法师生平经历为线,如1—5章分别以“津门年少”“沪上风流”“留学东瀛”“风云一瞬”“为人师表”为题,叙述了李叔同的身世及其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再变而为教师的历程,可谓风华正茂,绚烂至极。6—7章题为“出家前后”“出家之因”,写李三变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8—24章以及27章则以纵式为主,纵横结合,纵中有横,横中有纵,详细叙写了弘一法师学佛后超脱生死渐趋平淡的心境及二十四载僧徒生涯的苦修持戒钻研佛经与广大佛缘。25—26章则从修持的思想体系与善巧方便的艺术形式两个视角阐述了弘一法师的佛学系统。关于弘一佛学系统的阐释,金梅不乏深入研究的心得与领悟,对弘一“以华严为境”“以四分戒律为行”,最后“导归净土为果”的分析总结,准确概括了弘一在探索佛性和佛境时的深度和品位。以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叙写弘一出家后的经历及其佛学思想体系的形成,这在弘一传记写作中是极具挑战性与开创性的,奏出了曲终前的华彩乐章。此外,关于《香奁集》的辨伪,也是极见功力的。其他版本的弘一法师传记很少有对这两个学术性很强、难度极大的问题展开剖析的,这些地方足以体现金梅先生的学术修养与水准。这样一种构思隐含并体现了金梅对弘一内在精神的理解与把握,作者说得很到位:“与同时期的高僧相比,弘一之所以更加引人瞩目,声名远播,除了自有其超越他人之处,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出家前的弘一法师,不是一般的无名之辈和底层人士,而是一位朱门子弟、风流才子和艺术先驱,并早就以此而闻名大江南北。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的出家越发地为世人所关注。就是说,弘一法师的知名度,有一部分来自其在俗时的影响;反之,李叔同之名传后世,有一部分原因,则是由于他后来出家成了佛门一僧的缘故。弘一法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其在俗的前半生和出家的后半生,是相关相连,相辅相成,不能分割的。”同样,我也认为,弘一之所以名传后世,既不独得力于他在艺术领域的诸般皆能、样样出色,也不仅止于他在佛学上的修为。在家出家,艺术佛学,李叔同均堪称顶级人物。
二
曾经作为当下而存在的每一个生动的历史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