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先父一生生于忧患,死不安乐。早在一九三四年,祖父双亲六十大寿,全国各地名家师友柳亚子、何香凝、经亨颐、张大千、黄宾虹、林语堂等一百九十九位贺送二百寿图,赵师时棡《贺双寿》、徐悲鸿画《双松衔日》中堂、日本名家桥本关雪画《达摩带佛光造像》、潘天寿《水墨花鸟》等贺诗、贺画均在“文革”中被抄、被毁,流失社会。欣逢改革开放,作者立志翻身,笔路蓝缕,成为温州早期创业者,历经数十年心血四处徵集,并将创业所得从各地悉心赎回被劫之物,辑之成系列丛书,以告先父在天之灵。
目录
篆刻艺术大师方介堪先生事略(代序) 戴家祥
翰墨留馨
朱柏庐治家格言 方冠英
扇面山水、书法 方冠英
瓯江风采 方介堪、马孟容等
群芳图 方介堪、张红微
花卉造像 方介堪、江采白等
古诗文 方介
万卷五湖七言联 方介堪
山水画 方介堪
朱希晦穴寄友移 方介堪
供养图 方介堪、郑曼青
拟古笔意 方介堪
群芳鼎 方介堪
和光同尘 方介堪
后十年观 方介堪
梅花 方介堪
节临穴石门颂移 方介堪
三昊印存 方介堪
明清名家印存 方介堪
次闲印存 方介堪
清代名家印存 方介堪
赠张大干句 方介堪
石岸古松 方介堪、张大千
扁颿冲雨过江来 唐云、方介堪
云山烂熳 方介堪
山色空蒙 方介堪、张大千
临穴史晨后碑移 方介堪
五言律诗 方介堪
七言绝句 方介堪
毛泽东《长征》 方介堪
梅花 方介堪
毛泽东七律《登庐山》 方介堪
拓片题识 方介堪
毛泽东词句 方介堪
扇面书法 方介堪
节临汉《礼器碑》 方介堪
西泠黄昏 方介堪
毛泽东穴沁园春·长沙移 方介堪
毛泽东穴沁园春,雪移 方介堪
和鉢水绝诗 方介堪
大瓢古墨七言联 方介堪
清赏图 方介堪
梅花溢香图 方介堪
古柏图 方介堪
风光照玉姿 方介堪
松石图 方介堪
甘为不当七言联 方介堪
节临穴张迁碑》 方介堪
荷花图 方介堪、苏渊
松竹图 方介堪、苏渊
雁荡山迎客图 方介堪、苏渊雷
雁荡疗养院远景 方介堪、苏渊雷
极目梯田 方介堪
海内天涯五言联 方介堪
精露杂花八言联 方介堪
毛泽东七律穴长征移 方介堪
李白《赠崔侍御》 方介堪
毛泽东语录 方介堪
赠大石怀江烟 方介堪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移 方介堪
自作诗 方介
节录南宋儒法斗争史 方介堪
神州春色 方介堪
梅花 方介堪
雁荡山水 方介堪
虬枝红梅 方介堪
玉婕金卮 方介堪
绰约姑仙 方介堪
蔡襄(即惠山煮茶》 方介堪
江湖草木七言联 方介堪
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方介堪
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 方介堪
王维穴戏题磐石移 方介堪
春喧图 方介堪
竹石图 方介堪
众仙同醉舞霓裳 方介堪
抚小玺文 方介堪
梅花图 方介堪
李白《早发白帝城》 方介堪
杜甫《堂成》节选 方介堪
自作诗 方介堪
毛泽东七律《送瘟神》 方介堪
毛泽东七律《登庐山移》 方介堪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方介堪
毛泽东诗句集联 方介堪
诗稿 方介堪
横眉俯首七言联 方介堪
海为天是五言联 方介堪
苏轼《新城道中》 方介堪
风景江山六言联 方介堪
……
名家唱和
八秩颂寿
前言/序言
君讳文榘,字宣济,又字溥如,号介庵。丁卯(一九二七)以后更名岩,字介堪,别号玉篆楼主,晚年自称蝉园老人。先世浙南泰顺,祖养卿公(舆)进永嘉郡学,遂着籍永嘉。有子五人,皆城市平民,其第五子讳朝雄,字冠英者,君之父也。早年赁屋西郭,酿酒出酤,以经营不善歇业。顾性好学书。太夫人童氏亦贾人子。夫妇皆寄厚望于“以末致富”,送君为咸康(应为鼎源——编者注)钱庄学徒。是时我邑市肆陋简,每每以木板隔壁,冬又缺水, 一遇火警,殃及四邻,故店规乡约首列防火。君燃膏夜读,不以为意,被店主戴介眉斥逐。
冠英公设翰墨轩于五马街,鬻字赡家,君则在旁设摊刻字。篆刻家、书法家谢磊明(光)、张宗祥(冷僧)、任公衡(宏中)等迭相延誉,求者日多。丙寅(一九二六)年春(应为乙丑年即一九二五年——编者注)随豪绅吕文起(渭英)之沪,师事鄞县赵叔孺(时桐),叔孺见君刀法,欲其专攻昊让之一家,君面颔之而未尽善也。继而往宁波路渭水坊上海西泠印社,获见丁辅之(仁)、王一砠庵(提)、叶叶舟(铭)、唐醉石(原邺),于金神父路(今瑞金二路)寒之友居谒见经亨颐(颐渊)、柳亚子(弃疾)、廖夫人何香凝等诗人书画家,并参与渠等各种爱国义卖活动。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闻君名,请主讲书法篆刻,辟一室以居之。海粟赴法访问,代理校长刘穗九倍加敬重。适国画名家郑曼青(岳)与其姨母张红薇(光)由北京南下,君力请刘代校长聘曼青为国画系主任。穗九允其所请, 一任曼青擘划扩充,黄宾虹(质)、商笙伯(言志)、刘贞晦(景晨)、张大千(爰)、马孟容(毅)先后应聘。自国画系开办以来,教师阵容未有如是之盛者也。
时全国第一屈美术展览会在上海南市文庙召开,聘君与曼青、大千等为评审委员。君力戒专辄,时论嘉之,海上收藏家请君鉴定古印书画者踵相接也遇有珍异印章,即鈎摹存之,十余年来,摹得古玉印三百多方,成穴古玉印汇》 一册,摹古官印七百多方,成《汉晋官印考存》若干卷,又鈎摹秦漠古印文字成穴玺印文综移十四篇,计二万一千八百余字。有张君鲁庵者,家富于赀,而无所成名,君劝其网罗历代印谱,仿《经义考》例,作《印谱存佚考》,为之订立断限,条分子目,评定甲乙,徵其存佚,共若干卷。
丙子(一九三六)年初,国事蜩螗,人心羹沸,乃借故离沪,假河南省审计处以栖身。事为大千所知,召赴北京,故官博物院院长马叔平(衡)将畀以重任。遇卢沟桥祸起,仓皇南归。不料寇患日深,温州三度沦陷,而又饥馑荐臻,父丧妻亡,母老子幼,老弱之命,悬于十指,其困苦颠沛,凡人不能消受,君则操刀握笔,晏然自若。
迨寇乱敉宁,大干招之来沪,君以所刻石章四方,参与第二届全国美展,得一等奖,被接纳为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后以母老归乡,假国货公司大楼,举办个人昼展,耆儒硕彦如夏伯枢(黻宸)、王梅庵(荣年)、刘贞晦(景晨)、谷寅侯(阳)、王锦荪(敬身)、刘依庄(印怀)等,或感物兴悄,发为吟咏;或着文评论,阐其高见,发表于《浙瓯日报》、《温州日报》者,连篇汇牍,传诵一时。咸知君之画,非以其山水、云树、竹石、花草之物已也,各有其胸臆之寄托,而以篆隶之笔法出之者也。
已而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政府任君为温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数往各地,动员故家捐献文物,若平阳陈氏蔽庄、瑞安沈氏桐轩、乐清朱氏铎民、永嘉戴氏轶尘之旧藏咸归之。又远至龙泉县,求龙泉塔毁圮之散出者百分之二一,及龙泉窖之故址,采其遗物以归,其肯糜岁月敝精神一至于此!孔子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是之谓乎?岂知黑云压地,浩劫十年,君之所事,首当其冲,竟以莫须有罪名,抄家七次。印稿书籍厄于毁灭者几大半,而身体亦被毒打致残。多年收集之文物,面目全非,言念及此,忧心如焚。所幸耄耋之年,犹能及见拨乱反正,群推君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西泠印社副社长、温州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浙江省政协委员等,荣宠一身,此又君一生不幸中之大幸也。丁卯(一九八七)七月初二(八月廿五日)病终于家,距光绪辛丑(一九〇一)诞生,享寿八十又六。元配王孺人舜瑛,瑞安儒家子,生子广德、广武、女丹文、湘文。继配林孺人淑英,亦瑞安儒家子,生子广强,女雷文、同文、成文。广德天不与年,未及展翅,余皆友于成长,家道康宁。予幼失怙恃,孑然一身,君亦一家之独子,猥以童年互相师友,而又谊同手足者,垂七十载,熟知君之成才与进身之路,因书而着之,俾后之修志乘者有所要删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