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首次出版当代艺术普及图书。本书以三位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为线索,以由小及大、由实至虚的编排逻辑,引出东西方文化的交锋、东方主义、抽象与极简、物质与非物质等话题和艺术家对此的回答。
目录
为什么画里只有一种颜色?
颜色与颜色如何对话?
如何极简地建立一种色系?
只用手来绘画,还是用整个
身体与精神?
创造一种什么样的形式?
不使用颜料和帆布也能绘画吗?
价值是物质性的,还是非物质?
是雕塑还是时空?
虚空是空的吗?
艺术家生平
参考书目
前言/序言
艺术家要挑战什么?怎样的艺术家拥有挑战者之魂?什么是先锋精神的真谛?它如何鞭策艺术家不断前进?艺术到底是一种自我表达的审美工具,还是一种通过政治和社会反思而创造社会意识准则的媒介?
三位来自东西方,生活于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凭借实验、创新以及炽热的探索精神在自成一体的艺术世界中开天辟地的艺术家将以他们的创作实践和真知灼见给你以启示。他们是二十世纪50至60年代法国领军新现实主义运动但在34岁不幸英年早逝的天才艺术家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日本“物派”运动的理论支柱及二十世纪60至80年代韩国单色画运动的代表人物李禹焕(Lee Ufan),二十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界实际的“开山之祖”之一丁乙。
三位艺术家的共性在于,他们作为时代的先驱,通过对已有主流艺术思潮、主题和形式进行强有力的挑战,在二十世纪后半叶开辟了独特的实验艺术场域,身体力行地提出了全新且独具创意的艺术语言、媒介和形式,以此打破了既有艺术形式中普遍存在的陈旧、狭隘的价值观和偏见。他们将独特的材料、色彩和表现元素引入前卫艺术所承载的非主流、精英化、形而上的语境之中,开创了能够与公众产生共鸣的多元观点。他们所开展的先锋实验为东西方接受和接触前卫艺术进程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全新视野。而他们活跃于亚欧两个大洲之间的美学实践,无论是平行发生还是阶段性地展开,都可被看作是一种变革精神的新时态,能为当今艺术和社会、艺术和公众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解读。就这种意义而言,他们是真正具有挑战精神的灵魂。
本书将呈现伊夫?克莱因艺术生涯亮眼的创作——以蓝、粉、金三种单色创作的绘画,结合绘画和表演的“人体测量”,对非物质领域的极致探索;李禹焕以点、线条和色块创作的单色画或色彩间的对话,微妙地反映绘画与视觉、与身体的全新关系,而他的装置在铁和石之间创造了交汇点,使之成为自然和文明的相遇;丁乙在过去三十年里所投身的“十示”系列是一场寻找艺术起点的创作苦修,他的绘画和雕塑有意远离中国传统文化的负担和西方早期现代主义的影响,突破经典艺术史强加给艺术家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