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膨胀软岩巷道围岩控制:上海庙矿区侏罗纪软岩支护案例》主要内容包括软岩支护理论与实践现状、上海庙矿区概况及基础测试、膨胀软岩成因及分布分级与特性、典型膨胀软岩巷道变形破坏、膨胀软岩巷道(硐室)软岩治理思路以及典型巷道治理案例等。
《膨胀软岩巷道围岩控制:上海庙矿区侏罗纪软岩支护案例》可作为采矿专业及煤矿企业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目录
1 软岩支护理论与实践现状
1.1 软岩控制理论现状
1.2 软岩加固技术现状
1.3 国内软岩赋存特征及分布状况
1.4 对软岩的认识
2 上海庙矿区概况及基础测试
2.1 矿区概况
2.2 矿物成分检测
2.3 围岩物理力学性质测试
2.4 松动范围钻孔窥视
2.5 地应力测试
3 膨胀软岩成因及分布分级与特性
3.1 膨胀软岩成因及分布
3.2 膨胀软岩分级
3.3 膨胀软岩基本特性
3.4 膨胀软岩失水量与活化
3.5 膨胀软岩水稳性
4 典型膨胀软岩巷道变形破坏
4.1 开拓巷道破坏特征
4.2 回采巷道扭曲破坏
4.3 巷道(硐室)变形破坏规律及原因
5 膨胀软岩巷道(硐室)软岩治理
5.1 膨胀软岩治理关键影响因素模拟分析
5.2 膨胀软岩治理应该考虑的几个因素
6 典型巷道治理案例
6.1 开拓巷道围岩稳定解决途径
6.2 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控制及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20世纪60年代,软岩问题作为世界难题就受到了关注,特别是煤矿软岩问题一直是困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难题之一。中国煤炭行业每年巷道掘进的10%为软岩巷道,其中更多面临的是膨胀软岩。随着开采深度和广度的不断加大,软岩巷道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有些矿处理不当,陷入前掘后修的窘境,甚至出现停产、停建。
20世纪50年代末,煤矿软岩问题在部分矿区出现;70年代有所增加;80年代,煤矿开采深部日益加大,软岩研究向纵深层次发展,初步形成了“联合支护理论”和“松动圈理论”等多个学派。
软岩工程的大变形特点,很难用经典力学等方法来研究。大部分企业处理软岩问题时,仍处于半经验半理论状态,盲目性大、针对性差、成功率靠反复试验,造成了大量资金浪费,影响了煤矿安全生产。为了进一步推广软岩支护理论、经验、技术,本书以上海庙矿区的榆树井煤矿、新上海一号煤矿侏罗纪膨胀软岩巷道围岩控制具体工程为背景,涵盖了软岩的基础测试成果,以及对软岩已有认识的总结,观测了软岩巷道松动范围,分析了上海庙矿区的地应力分布特点,以具体开拓、回采巷道为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并总结了其破坏特征及矿压显现规律。
本书的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一章由山东能源临矿集团上海庙矿业公司肖庆华编写;第二章由山东能源临矿集团上海庙矿业公司夏宇君、陈广印、焦午浩编写;第三章由山东能源临矿集团上海庙矿业公司张海亮编写;第四章至第六章由河南理工大学许磊编写;肖庆华负责全书的统筹审定工作。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耿东坤、郑东波、何铭威、尚帅帅、张姣、段懿航、陈真等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另外,本书还得到了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B2015-70)、科技厅指导类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社会发展领域)172102310705、河南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NSFRF170923和河南省地下空间开发及诱发灾变防治国际联合实验室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和本人水平有限,书中可能存在错误和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