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月光之爱”选粹中国著名女作家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是因为爱情是人类美好、神圣的情感,是文学有魅力的叙述。在当代社会,爱情越来越不被人们珍惜,但唯有文学始终与爱情相伴。爱情在现实中被稀释,但它仍然是文学中生动的一股清泉。我们尤其不能忽略女性作家对爱情的书写,她们是爱情真诚的守护人。该书为“月光之爱”书系之一,是中国著名作家铁凝代表作的集合。
中篇小说《青草垛》《棉花垛》《麦秸垛》《午后悬崖》《闰七月》等五部。前三篇被中国文学界称为“三垛”。故事分别发生于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后的上山下乡时期、改革开放时期。虽然故事发生的时间不一样,但女性命运在根本上却是一样的。五篇小说无一不在揭露女性的从属和依附地位所带来的悲剧。
《青草垛》是对商业化时代铭刻在女性身体上的新的创伤的揭示与痛惜。商业化时代同样是一个充满梦魇和荒诞的时代,把人变成了非人。商业文明的气息无孔不入,甚至连世外桃源的小山村──茯苓庄也不能幸免。村里灵秀的两个孩子,因为与外界商业文化有了接触,都被不同程度地异化了,成为只有本能的行尸走肉。
《棉花垛》中写到了四个孩子成长的渐变过程,国、乔、小臭子和老有。小臭子这个人物形象凸显了那一典型环境下的典型性格,随着故事的向前推演,人物性格展现的活灵活现,她的爱美、名声的臭和特定环境下的叛逆得以延展,以致最后的死亡,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麦秸垛》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对当时生活原生态的真实展示,冀中平原上端村的麦秸垛里,有着一代代男人和女人在那里野合的故事。小说展示了北方的农村两性生活的广阔背景,写出了一个个农村男女的故事。
《午后悬崖》中的韩桂心可谓是坏到极点,她和丈夫沆瀣一气,在暗中搜刮着不属于他们的财产却活得有滋有味。而她向“我”讲述谋害陈非的过程,也并不是发自内的忏悔,只是想以此为条件换回自己做母亲的权利,从而挽回离去的丈夫。甚至这一切都不为,只是为了引人注目,当作新闻炒作的噱头。
精彩书评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铁凝主要精力在"拷问"和反省,凝重构成了作品的主要成分,但善良之心和温暖情怀始终在她的内心深处涌动。铁凝非常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当她讲述"关系"时,充分体现出她观察生活之细致、敏锐的能力,以及她描摹生活本相的优长,并在讲述中始终倾注着强烈的人文关怀。铁凝的叙事带有革命性的意义,她通过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叙事的融合,为我们提供了观照历史的另一种方式,在这种叙事中,历史向我们展现出另一番景象,它既不是简单地对过去的颠覆,也不是变一种方式对过去进行重复。
——贺绍俊
目录
青草垛
棉花垛
麦秸垛
午后悬崖
试读
一
我们村在县城以西,离城四十里。这四十里的路走起来四种模样:一出县城是柏油路,叫你以为这路就这么一马平川地走下去了。可不是。柏油路只有十里,过两座土窑,过一个小尾寒羊配种站,就变了土路。这两座窑一座烧灰瓦,一座专烧花盆。我们县里花盆有名,外地行人过我们县都要捎些花盆。有时连坐高级车的干部路过,也常常对司机们说:停停,捎俩。那时,锃明瓦亮的轿车和土窑摆在一起很不相称,可花盆还是被司机装进后备箱。小尾寒羊设起配种站,是因为这两年它成了山区推广的好羊种。它耐寒,毛长,杀了以后肉鲜嫩,皮毛在市场上也成了抢手货,肉和皮都能卖好价钱。我们县还产什么?出产镐把儿,锨把儿。有的地方叫镐柄,锨柄。镐把儿也罢,锨柄儿也罢,一根一米左右的木头棍。别小看这一米长短的木头棍,农村离不了,城市也离不了。干庄稼活儿的使它,盖高楼,修公路、铁路的也使它。镐把儿、锨把儿就出在我们县的山上。我这个人说话爱出岔儿,小时,我父亲说我说不成个话,一扯扯到二狗家。上学时老师说我说话跑题儿,说“打住打住”。我上过学。
刚才我说的是走路。一过上窑和小尾寒羊配种站,就上了土路。一上土路就遇到了一个接一个的“大浅窝”,那是车轮们碾轧出来的大土坑,每个坑都有二三尺深。车在这里走一走摇三摇,走完这十来里土路,还要走一阵铺天盖地的鹅卵石。其实这不是路,是一条故河道。河道里很少有水,有水也是一股涓涓细流。与鹅卵石并存的是蒿子:香蒿子,臭蒿子。夏天翠绿,秋天一过就变得枯黄。走出故河道才像上了正路,才是一个全新的天地。我们这里的人有把这地方叫仙人峪的,也有叫神仙峪的。总之还是那句话,那是一带全新的天地全新的路。要是你念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不难想出它的风采了。这里路虽不宽,脚下伴你一路的却是清凉甘甜的溪水。这溪水有时明彻见底,有时深得瓦蓝。左右一两步开外,是陡立着的悬崖峭壁,峭壁上遍是青松和鲜花。海棠最多,杜鹃、悬崖菊都有,还有原始植物羊齿兰。-有人说这羊齿兰本生在侏罗纪,和恐龙同生一个时代。今天在我们这里却能找到它的踪迹。还有蝎子草,它蜇人。不知它习性的人净挨蜇。趟着走蜇小腿,蹲下解手蜇屁股。再往上看,是天空。天空干净得像每天都有人擦洗。你顺着这条河走吧,不知不觉就能走到我们村。我出门在外,不论是忍了饥,挨了饿,忘了形,一走进仙人峪,心就会“豁”地一下静下来,心里只剩下一个感觉:往前走,是我的家。
我们村叫茯苓庄。
我叫一早。
我死了。
我二十四岁了。
二
我们茯苓庄,是个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从仙人峪岔出来往半山腰走,再走二里山路便是我们村。
茯苓庄周围山上真有茯苓。茯苓是药材,叶子像根打菜,入药的部分是它的根。那块状根像土豆,像白薯,发现一棵茯苓就能刨出十几斤,刨二三十斤的也有。现时一斤干茯苓能卖五六块钱。可茯苓不那么容易找,它长在很高的地方。它对小气候,对土质的干湿要求也高,挖茯苓可不易。重要的在于发现,发现茯苓就成了我们村祖辈传下来的事业。就像我们都割草一样,割草也是祖辈传下来的事业。你进了茯苓庄立刻会发现,家家院里都晒着茯苓,家家房前屋后都有一两垛草。茯苓卖钱换粮米;烧火、铺炕、喂牲口乃至盖房都需要草。这茅草、荐草、星星草在青的时候被割下来晒干,垛成垛,直到这垛由青变黄,又是一年。草里也夹裹着蒿子、小胡麻、面姑娘,它们混在草里也叫草。有时我就想,本来人们割的不是它们,可谁让它们和草长在一起,才受了草的累。
青草垛垛起来,高过低矮的石头院墙,高过寨篱门、丝瓜架,有的还高过屋檐。从山上往下看,茯苓庄的房子倒成了草垛的点缀。草垛像一带绿色的丘陵绿色的云,早晨、中午和黄昏,家家做饭时,烟便从这丘陵里升起来,烟一会儿就笼罩了青草垛,烟散尽,青草垛再显出来。
茯苓和青草既是茯苓庄人的两大事业,村里的许多事就都关系着它们。大到人的生计、吵架、和好;小到给孩子起名,都离不开这两样。先前茯苓庄生下男孩都叫草:一草、二草、三草……老草、大草、小草……夏草、春草、冬草、秋草。那么女孩子该叫茯叫苓了:大茯二茯三茯……大苓二苓三苓……春茯秋茯冬茯……春苓秋苓冬苓……有叫十五苓的,有叫黑、白茯的。这是老年间的事。后来村里来了一位能人(有说南蛮子的),说,女的叫茯叫苓倒也文雅上口,这草可万万叫不得。官家将百姓形容成草民,百姓自己就不能把自己认作草。有人请教那能人今后起名要怎样把握方向,能人说,这样吧,把草字头去掉叫早也比叫草好。早也是个吉利--做事讲究赶早不赶晚,务农经
前言/序言
月光之爱序
贺绍俊
月上柳梢头,古今中外多少爱情之花是在月光下绽放。月光无限,爱情永恒。这正是我们将这套书系命名为“月光之爱”的用意。月光还象征着女性的温柔,它表明了这套书系均出自女性作家之手。当我们流览古今中外的优秀小说时,也许会发现这样一个奥秘:女性作家讲述的爱情故事更加美丽、更加打动人心。正是这一缘故,促使我们下决心来编辑这套女性作家爱情小说书系。
社会意义和经典意义,是我们编辑这套书系的两大目标。
这套书系主要以新时期以后的小说为收录对象。新时期文学开启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新纪元,中国社会从此也开始了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新的历史时期。新时期初始,女作家张洁的一篇《爱,是不能忘记的》,曾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人们从作品中感受到了作家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但伴随着社会的变迁,我们越来越感到这篇作品的寓意深远,张洁仿佛是一位预言大师,当她在社会复苏的时刻,就预见到了富裕起来的人们逐渐会把爱情遗忘,因此她告诫人们:爱,是不能忘记的。事实印证了作家的预见,经济的发展带来欲望的膨胀,物质主义盛行,爱情越来越不被人们珍惜,但惟有文学始终与爱情相伴,作家始终在为爱情呐喊。作家们以富有魅力的叙述,保存着爱情这一人类最美好、最神圣的情感。那些在现实中迷失了爱情又渴望寻找到爱情的年轻人,或许能够从文学中获得勇气和力量。我们尤其不能忽略女性作家对爱情的书写,她们是爱情最真诚的守护人。因为正是从新时期以后,女性意识得到空前的觉悟,女性作家可以走出过去的思想迷津,也就对爱情被亵渎、被消费、被欲望化、被商业化的现实困顿看得更加清楚,批判也更加有力,她们凭着女性特有的敏锐和细腻,能够发现在恶浊的现实环境中爱情是如何顽强生存的,女性作家在新时期以来对爱情的书写,不仅真实地记载了在社会大变迁中爱情的遭遇,而且对爱情做了现代性的思索。这恰好是我们编辑这套书系的出发点,我们力图使这套书系彰显其社会意义,读者阅读这些爱情小说,或许能够对当代爱情有了更形象和更深切的理解,或许会对爱情更加充满信心。
我们的第二个目标是追求其经典意义。新时期以来的三十余年,女性作家所创作的爱情小说,经过岁月淘洗,逐渐形成了不少经典性的作品,如王安忆的“三恋”,铁凝的“三垛”。有的还介绍到国外,融入到世界文学的谱系之中,如徐小斌的《羽蛇》。我们希望这套书系能成为一套打造经典、激发原创的书系。回望过去,女性作家创作的优秀作品随着岁月的淘洗,正在沉淀为经典,我们想以选编这套书系的方式促成经典的成型,同时也以这套书系集合女性作家的智慧,激发女性作家的原创力,不断推出新的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因此,从经典意义上说,这应该是一套承前启后的书系,“承前”,就是要把当代女性作家已有的成果集中起来,展现在读者面前。承前也是为了启后;“启后”,意味着这套书系注目于女性作家在当下和未来的写作,为女性作家的原创性提供实现的平台,因此我们同时还要邀请女性作家们思索爱情所面临的新问题,为这套书系写出新的作品。而新的经典也必将在这种承前启后的不断积累中锻造出来。
海上明月共潮生,当女性作家对于爱情的优美叙述汇聚到“月光之爱”时,一定是“滟滟随波千万里”的壮丽景色,我们更期待,女性作家共同建构起的爱情的理想家园,能够成为每一个人的心灵栖息之处。让爱的月光照进每一个人的心灵,也许这才是古人所憧憬的“何处春江无月明”的真正含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