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我国光纤光缆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中间蕴含了一批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成果。他们凭籍着自己的学识和专长,努力实践,不断总结提高,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产业的发展。光纤光缆技术专家陈炳炎便是他们中的代表之一。
目录
第一版序言
高锟——一位以“光纤通信”创造历史的科学家(代序)
第一章 通信光纤的进展和规范:从G.6 52到G.6 56
1.1 G.6 52非色散位移光纤
1.2 全波光纤
1.3 G.6 53色散位移光纤
1.4 G.6 54截止波长位移光纤
1.5 G.6 55非零色散位移光纤
1.6 G.6 56宽带非零色散位移光纤
参考文献
第二章 G.6 57光纤的弯曲损耗性能及机械可靠性
2.1 G.6 57光纤的弯曲损耗特性
2.2 G.6 57光纤的机械可靠性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光缆的拉伸性能及其测试方法
3.1 光纤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3.2 光缆的结构设计
3.3 光缆实例及其拉伸性能
3.4 光缆的拉伸试验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带状光纤的制造设备、工艺和质量控制
4.1 带状光纤制造设备及制造工艺
4.2 带状光纤的性能
4.3 带状光纤的质量控制项目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全介质自承式(ADSS)光缆的设计计算
5.1 ADSS光缆的张力与应变计算
5.2 ADSS光缆设计计算中应考虑的环境条件
5.3 ADSS光缆的结构选择
5.4 ADSS光缆抗张元件的选用和计算
5.5 ADSS光缆的外护套
5.6 ADSS光缆的工程设计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光纤和带纤的二次套塑及其余长控制
6.1 PBT塑料的束管成形特性
6.2 PBT材料的抗水解性能
6.3 余长形成的机理
6.4 影响余长的主要因素
6.5 光纤油膏在二次套塑中的性状
6.6 光纤余长的在线测量
6.7
试读
以光纤松套管为基本组成单元的光缆,包括SZ层绞式光缆和中心松套管式光缆,是最主要的通信光缆结构形式。光纤松套管中充填的油膏,俗称光纤油膏。在光缆中除光纤以外的结构材料中,对成缆光纤性能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光纤油膏了。
在光缆发展的早期,在光纤松套管中采用填充纤膏的结构型式,除了为防止松套管纵向渗水外,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初衷:(一)是用纤膏对松套管内的光纤进行机械缓冲保护,使光纤在松套管内可随光缆状态变化而自动调节到低能量位置(应力释放),免受外界机械力带来的光纤应力损伤。随着触变性纤膏的发展和采用,纤膏对光纤的这一缓冲保护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例如,在光缆敷设、使用过程中,当光缆受到弯曲、振动、冲击等外力作用时,导致松套管内光纤在平衡位置附近作振幅和周期极小的晃动,此晃动力作用到周围的纤膏时,纤膏的触变性导致纤膏的粘度下降,从而对光纤起到有效的缓冲保护,而不致使光纤受到僵硬的反作用力而造成微弯应力和损耗。
……
前言/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