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一个戏子,怀看不可告人的目的来到了信安城,却与仇家的女儿纠缠不休互生爱意:一个目不识丁的土匪儿子,无师自通学会了结绳记事,为了一个女人他也进了城。
城里,更多的年轻人读书、做生意、逛街、求道、逃婚私奔、争风吃醋,还有给女人下春药的。连傻瓜、卑微的女工也加入到爱情角逐中未了。这天,戏子演戏时,手里的木制道具发出了铁器相击的声音,异族人要来了
于是,萧将军奉命来到了信安城,大家千方百计组织着抵抗力量.甚至去土匪窝借兵好不容易;奏足了二百人马,在仙霞关一役全军覆没,异族人旋即兵临城下,萧将军阵亡前把几位戏子送回城里,大家按萧将军的计谋继续牵制着敌军,一位青年女子还用自己的方式阻止了敌军屠城秘密浮出水面,大家发现,一切都是萧将军为“行动”布下的局
那么,死后的萧将军是靠什么控制局势的?牵制敌军东进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行动”又怎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精彩书评
周新华是一个江南才子式的小说家,这部长篇小说也是广义的南方小说的路数,他把文化小说、历史小说、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都打通了,小说又十分好读,很不容易。
——《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助理、编辑部主任 邱华栋
畅销书的写法,文采飞扬的点缀,加上深度提问,什么样的读者都能在这部小说中找到他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助理、编辑部主任 邱华栋
再狡猾的狐狸也会不小心露出自己的尾巴,虽然作者声称自己回归内敛、平实、低调的叙事风格,但是,
目录
一个坐下来讲的故事(代序)
上部 白中有黑
开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下部 黑中有白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结局
试读
“哼,我有办法见到眺儿的。”卿儿翘着嘴巴,泥鳅一样钻进被窝里。
过了一会儿,卿儿见身边没有大人了,连忙下了床,推开门就出去了。他跑呀跑,看到前面大街上,挤满了人。每个人穿着华丽的衣裳,脸上都抹着油彩,他们的手上,都握着一管长箫,呜呜呜吹着,每吹一声,脚就浮出街面一次。他向他们要了一管箫,吹了起来,就觉得自己也能浮。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吹着,整个人飞到了半空中。再往下看,城里太像棋盘了,慎家,张家,留家,还有孔氏家庙,都成了棋子那么大。
.他还看到坊门街上有个小孩,一跳一跳走路,就像一只青蛙。他收起翅膀落到那小孩面前,叫了起来,你是眺儿吗?那人抹去脸上的油彩,果然就是眺儿。眺儿说,卿儿,我还欠你一枚铜钱……他问道,你怎么这么走路?眺儿说,我的名字里就有一个跳啊。卿儿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我那么喜欢吹箫,我的名字里也有一把琴。眺儿问道,你干嘛飞得那么高?卿儿说,我在帮你找你爹呀。眺儿突然哭了:“我找不到呀。我爹被老虎吃掉了……”
眺儿睁开眼睛,看见两旁的大街黑魃魃的,倒是一个角落里,生着一堆篝火。篝火旁边蹲着一条大老虎,正有滋有味地在火上烤着肉。这条老虎好大好大,嘴巴也好大好大。眺儿马上跑了过去,问老虎有没有看见他爹。
大老虎笑眯眯的,问他什么名字。眺儿老老实实说了。眺儿?那老虎尖叫起来,它吃的就是眺儿的爹啊。老虎还说,眺儿爹的肉特别香,让眺儿也来尝尝鲜。眺儿冲了上去,抓住老虎的嘴巴,要把爹从老虎嘴里拉出来。他爹一直咳嗽,他爹咳嗽得厉害,他不能让老虎吃他爹。
老虎说:“眺儿,那我吃你吧。你看你爹的肉太少了,我吃不饱呀。”老虎说完,伸出一只爪子要抓眺儿。眺儿哇一声叫了起来,睁开眼睛一看,哪来的老虎,哪来的篝火,两旁的大街黑魑魃的,倒是一个角落里,站着几个人。这么几个人,只打着一盏灯笼。
前言/序言
东方出版社刘丽华、傅跃龙两位资深编辑约我为他们要出版的新书《黑白令》写个封面推荐语,稿子发来一看,这本书的作者周新华,竟然是我的老相识。我就告诉他们这个情况,两位编辑家因为我熟悉作者,就说,干脆,你给这本书写个序,也算是对老朋友的支持啊。我见东方出版社对此书如此重视,也就欣然从命了。
我和新华兄相识于2002年秋天,那一年,我和几个作家应邀去了浙江衢州,在那里的几天的时间里,我和当地一位媒体记者聊得很好,特别投缘,他就是周新华。因为他很懂文学,尤其是现代派文学。没想到,他还是个实力派小说家。后来,我到《青年文学》杂志担任主编,就有些稿件往来,看了他的不少小说,感觉到在他的文字里,很有些探索性的东西。我喜欢那种在形式上锐意进取的作家。可以说,他的作品发表得并不顺利,这和中国的阅读环境和对先锋、实验文本的接受程度低下也有关系。新华在立身之作《民国六年风调雨顺》发表之后,就成了一个坚持个人写作、决不媚俗的写作者,也就是说,他写他的,不太在意别人怎么说,好多小说写得很好,但就是不容易发表,都是因为叙事艺术的实验性和形式感过强。一晃七、八年过去了,这一次,我翻阅了这本厚厚的《黑白令》,却大吃一惊,我惊诧于他的文风及叙事方式的逆转:我们的新华兄什么时候回归了传统,老老实实写起这么文风平实、专注于讲述漂亮故事的“传统”小说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