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新中国60年杰出青年成长故事》用细腻的笔法、独特的视觉、生动地再现了杰出青年的成长足迹,全面揭示了他们走向成功的心路历程,是一本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思想性和可读性兼具的励志图书。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一代代有志青年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以奋发图强、顽强拼搏的英勇斗志,展示了中国青年的奋斗历程和青春无价的熠熠风采。
目录
丁佑君 19岁的生命承诺
梁军 把拖拉机开上人民币
黄继光 舍生忘死保和平
邱少云 勇士辉煌化金星
罗盛教 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
王崇伦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胡耀 林突击队的旗帜迎风飘扬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
杨华 最亮丽的青春风景是垦荒
高玉宝 《半夜鸡叫》成就“战士作家”
向秀丽 党的好女儿
容国团 人生能有几回搏
邢燕子 发愤图强建设新农村
董加耕 立志耕耘,回乡务农
侯隽 乐在吃苦中的“特别的姑娘”
雷锋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赵梦桃 不让一个伙伴掉队
欧阳海 舍身推惊马的“爱民模范”
麦贤得 “海上英雄艇”的钢铁战士
陈景润 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潘多 从农奴的女儿到登顶珠峰的英雄
张华 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
张海迪 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
许海峰 从弹弓高手到奥运冠军
辛福强 活着,就应该像小溪流水那样寻路前行
李登海 玉米地里的精彩人生
苏宁 献身国防的现代化模范干部
陈章良 第一个获得“贾乌德·侯赛因青年科学家奖”的中国人
徐洪刚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李素丽 车厢是我成长的沃土
秦文贵 当代青年的榜样
李斌 实现从初级技工到数控专家的跨越
宋芳蓉 用柔弱的肩膀托起大山的希望
李向群 小老板不当“特区兵”
柏耀平 上天能驾机,下海能操舰
吕岩松 和平年代的战地记者
方红霄 缉毒前沿的忠诚卫士
谭铁牛 我的事业在祖国
王伟 碧海蓝天的“海空卫士”
卢柯 “中国制造”的纳米技术领跑者
袁家军 “神舟”放飞航天梦
姚明 NBA里的“中国奇迹”
任长霞 霞蔚长空
试读
梁军把拖拉机开上人民币
她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她是新中国第三套人民币壹元面值上女拖拉机手的原型,她是继毛泽东之后第二位走上《人民画报》封面的人物,她的故事曾鼓舞着一代青年向农业的现代化进军。
像前苏联英雄帕莎·安格林娜那样当一名新中国的女拖拉机手成为梁军心中的梦想
梁军出生在黑龙江省明水县一个贫苦的家庭,两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8年后,继父也过世了。母亲拉扯着4个孩子,生活很艰难。
艰难的环境磨炼了梁军敢闯敢干、不怕吃苦的性格,织布、担水、洗衣、做饭,样样都拿得起来,她还常常外出打零工挣点儿钱贴补家用。苦孩子在吃苦中成长,在吃苦中成熟。小时候的梁军爱劳动,但她更爱读书,然而贫穷使她初小未毕业便停止了学业。为了生活,她在地主家干活儿,收拾菜园、薅草、补麻袋什么都干。
小时候的梁军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那就是要做大事。东北解放后,她也从被压迫中解放出来。当时她就反复思考着要开辟一种新的生活。
1947年3月,黑龙江省在德都县(今五大连池市)创办了一所乡村师范学校——德都萌芽乡村师范学校。德都萌芽乡村师范学校是一所劳动与学习紧密结合的半耕半读的新型学校,师生的衣食住行需自给自足。17岁的梁军感到这是她开辟新生活的一个极好的机会,于是她打点行装来到了这所师范学校,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这所半耕半读的学校里,她不但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也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在校长和教员的教导下,她逐渐了解共产党是怎样的一个党,自己应该怎样努力,才能争取未来光明的前景。也正是在这里她走上了与农机结缘一生的道路。
在德都萌芽乡村师范学校梁军的劳动特长得以施展,她毛遂自荐下厨做饭,虽然当时的条件很艰苦,没有多少食物,但她做出的饭菜大家都说非常可口。随后解放区开展了学习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她积极投身其中,同学们还选她到德都县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