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向凡高学表现》希望通过对大师凡高的艺术生涯介绍、代表作品分析、技法步骤拆解、美学与阐释、实践与练习的讲解、在精练的篇幅内,用浅显、实用、形象的评析使读者掌握大师的艺术风格,学会艺术表现的基本要素。这套《新编向大师学绘画》丛书是作者们一的种新的尝试,希望能在一本本薄薄的图书里,向那些初学绘画的朋友们和美术的爱好者介绍一些世界上最伟大画家的技法和意识。好的画家就像一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需要同时具有良好的挑战术水平和良好的足球意识。可是怎么样才能把这些知识用简单而有趣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呢?这正是作者们尝试着解决的“新”问题。
目录
前言
第一课 走近大师凡高
凡高的故事
凡高与后期印象派
凡高画风
第二课 经典之作
向日葵——经典中的经典
奥维尔的教堂
收割的田野
割耳后扎绷带的烟斗的自画像
丝柏
星空下的罗纳河
加歇医生像
一双鞋
第三课 向凡高学表现
表现的魅力
笔记簿表现主义
线条与用笔
凡高的线条
笔记簿线的艺术魅力.
笔迹和线条是传递心灵和性格的窗口
各种线条的练习
空间
创造远近的方法
重叠
大小
焦点
配置
色彩与明暗
透视
周围空间的力量——吃土豆的人
色彩表现力
色彩的情感与象征作用
凡高的色彩
加强色彩的对比
色相对比
纯度对比
补色对比
明度对比
冷暖对比
营造画面的色调气氛
主观的色彩设计与表现己
形象与形状的表现力
笔记簿形象
造型与开三状
利用身体动作传达情感
主观表现与夸张
体会自己白勺情感
在速写里突出表现白勺特征
速写与线条的练习——人物
速写与线条的练习——干莲蓬
理智与情感的训练
发现自己的绘画语言
凡高绘画的肌理、笔法
散涂的笔法
点彩技法与调色板
第四课 理论教室
重新认识美和丑
真实最重要:诚实对待自己和外界
懂得理解与体谅人
美在性格
人文素质的培养
书籍与思想饷作用
社会与人性
第五课 画布上的体验
临摹是最好的学习体验
打开眼界视野欣赏绘画杰作
临摹凡高的画
风景
静物
人物
室内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画布上的亲身体验
体验1
体验2
体验3
第六课 其他大师的表现杰作
艺术家朋友对凡高的影响
其他表现画派画家的技法特点
呐喊 蒙克
肖像 劳特累克
马戏团经理与女演员 鲁奥
秋天的海 诺尔德
街上的两个女人&nb
试读
凡高的故事
在近现代世界艺术史中,凡高称得上是最为夺目的明星之一。他生前孤独困苦,生活潦倒,爱情受挫,死后却为全世界所推崇。在他37年充满传奇色彩的短暂一生中,真正投身艺术只有不到十年的时间,却留给后人大量的艺术作品和精神财富。他的理想主义和宗教热情,他对艺术的真诚和执着,他对于生活强烈的向往和爱,以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充满个性的艺术风格征服了每一位欣赏者的心灵和眼睛。这一切都使他成为极具个性的开创性的大师。
凡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南部一个牧师家庭,父亲是荷兰基督教新教的牧师。
1869年,16岁的凡高在画商文森特伯伯的介绍下,进入巴黎古皮尔公司(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廊)的海牙分店工作。通过工作,他学到了大量的艺术知识。
1874年,他被派往伦敦分公司。在那里,他与房东的女儿相恋,但天不从人愿的是这位少女当时已订婚,且不久即将结婚。受到了第一次巨大打击,心灰意冷的他对工作失去了热情。终于,在1876年初,凡高被古皮尔公司解雇。失去工作的凡高一面充实自己,博览群书,一面勤奋作画,心中升起了宗教的热忱。
1878年7月,他进入布鲁塞尔传教士学校学习,同年12月,他毅然前往比利时博里那日矿区从事牧师工作。那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矿工们过着非人的生活。尽管凡高有满腔的宗教热情,其行为也得到了矿工们的尊重,但因资本家与教会的不欣赏,最后还是被解雇了。凡高的传教热忱虽遭中断,但在矿区生活的八个月里他画了无数的素描,也使他确立了终生志向——献身艺术。
1880年10月,在朋友的推荐下,凡高前往布鲁塞尔,边创作、边学习解剖学和透视学等绘画技巧,却又因经济拮据而辍学。1881年4月,凡高返回父母居住的埃顿,继续疯狂地投入绘画的学习和创作。或许因为凡高的个性比较古怪,再加上一次次的挫折也使他更令人难以忍受。渐渐地,他的家人和亲戚开始对他失望、冷淡。
前言/序言
这套《新编向大师学绘画》丛书是一种新的尝试,希望能在一本不厚的图书里向那些初学绘画的朋友们和喜爱美术的人士介绍一些世界上最伟大画家的技法和意识。好的画家就像一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需要同时具备优秀的技术水平和良好的足球意识。可是怎样才能把这些知识用简单、明白而有趣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呢?这正是我们想尝试解决的“新”问题。
这里面的重点是“思维方式”和“常识”。常识性的知识相对容易介绍,而思维方式的问题比较难解决,这也可能是初学者与有经验的画家差别最大的地方。视觉艺术的思维有别于数理化的思维,也不太像写作文,而是有它自己的规律。要了解如何认识色彩、如何理解结构、如何进行艺术表现与创新等问题,用一般画家的作品自然也能说清楚,但是既然我们有那么多伟大的前辈画家,何不将这些大师请来为我们上一堂艺术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