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经济学家逐步把政治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划分成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社会整体的经济运行作为考察对象,有别于以单个经济主体行为为考察对象的微观经济学。
本书是我社所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宏观经济学部分,共设宏观经济基本概念和计量、国民收入决定的静态均衡模型、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六编二十二章。本次第三版由宋承先教授的弟子,现任美国纽约州总经济计量师、纽约州预算部调研主任、纽约州立大学教授的许强博士完成,第三版除对全书进行了文字和科学性的校勘之外,还在第二章中增加了第七节“实际国民产出—锁链权数”,第十三章中增加了“规则与酌情而定的货币政策”,其他章节有的进行了重写,以适应不断发展改进中的教学需要。
目录
第一编 宏观经济基本概念和计量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
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二、宏观经济理论的微观经济学基础
三、流量与存量
四、事前(Ex-ante)与事后(Ex-post)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经济理论的哲学基础———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均衡与非均衡
三、静态经济学与动态经济学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概述
第二节 产品流量和收入流量的循环流转
一、国民产品与国民收入
二、两部门模型:全部国民产品用于个人消费
三、两部门模型:包括储蓄和投资
四、三部门模型:政府税收和政府开支
五、四部门模型:出口净额
第三节 用增加价值法核算的国民产品和劳务的价值(NNP)
一、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二、投入产出表核算NNP
第四节 用支出法核算的GDP和NNP
一、消费
二、投资
三、政府购买的物品和劳务与转移支付
四、出口和进口
第五节 用收入法核算的国民收入(NI)
第六节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可支配个人收入
一、国民收入与个人收入
二、可支配个人收入
第七节 名义的与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
一、实际国民产品—锁链权数(Chain-weighted)
二、锁链权数
三、费雪锁链指数的应用
第八节 生产出的实际GDP与潜在的实际GDP(Potential Real GDP)
复习思考题
附录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方法论问题
一、引言
二、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与提供(非物质的)劳务的劳动
三、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四、生产商品的劳动与价值
五、使用价值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数量指标
第二编 国民收入决定的静态均衡模型
第三章 古典宏观经济
试读
1935年底定稿的《通论》的利息论以及IS-LM模型,货币供给量作为外生地给定的外生变量,连同给定的货币需求函数,以利率为中介所决定的物价和总产量,是由货币供给量决定的。
但是,面对1930年代大萧条,以及利息论的逻辑推论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陷阱”,中央银行增发的货币成为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因为工商界由于市场前景暗淡,不愿贷款,银行贷款风险大大增加,必须谨慎行事。在这里,货币供给
量至少一部分如银行学派所说,是由贸易需求所决定的内生变量。也因为这种原因,凯恩斯认为,货币供应量增加对物价和产量不起作用,扩大有效需求的有效办法是赤字财政政策,由此,在1960年代以来与货币主义的论争中被赋予财政主义的称号。
弗里德曼倡导的货币主义,以坚定彻底的货币数量论著称,他在1956年刊印的“货币数量说的重新表述”文中所谓重新表述的创新之处,主要有:
(1)他坚持所谓实证主义方法论,简单说,一个理论或假说是否正确,并不取决于所假定的一些前提条件,而是取决于能否经受计量经济学的检验和证明,这一特点,正是货币主义与后凯恩斯主义主流经济学之间的论战,你来我往,但又永无休止的重要原因。
(2)他认为,货币数量说并不是探讨产量和价格的理论,而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
前言/序言
宋承先先生离开我们已有五年了。记得最后几次与先生的促膝长谈是在美国纽约上州,即先生1990年访美期间。在这些长谈中,宋先生曾多次谈到,他的微观及宏观经济学教科书是他多年研究的成果。在教科书中宋先生总结概括了当时西方经济学的要点,并且深入地评析了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差异。西方经济学的教科书可能有成百上千种不同的版本,既可以是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作,也可以是近年经济学界新秀们的创新,但是,像宋承先先生以介绍西方经济学为主,又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此评判的教科书,即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于一身的教科书确实是极少有的。
去年,在与复旦大学出版社刘子馨先生讨论更新出版宋先生教科书时,我们都感到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作为宋先生的一个学生,在学术上,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批评西方经济学,我必须坦诚地说,我还不够宋先生的百分之一。为此,刘子馨编辑建议以更新增补西方经济学近年的发展为主。为此,我斗胆接下了这个更新本教科书的重任。在不改动全书结构的前提下,我对宋先生的微观及宏观经济学两册教科书作了以下的增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