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毛泽东选集(第1卷)》包括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中的重要著作。几年前各地方曾经出过几种不同版本的《毛泽东选集》,都是没有经过著者审查的,体例颇为杂乱,文字亦有错讹,有些重要的著作又没有收进去。现在的这部选集,是按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并且按照著作年月次序而编辑的。这部选集尽可能地搜集了一些为各地方过去印行的集子还没有包括在内的重要著作。选集中的各篇著人,都经著者校阅过,其中有些地方著者曾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正,也有个别的文章曾作了一些内容上的补充和修改。 <br> 下面有几点属于出版事务的声明:<br> 第1,现在出版的这个选集,还是不很完备的。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对于革命文献的毁灭,由于在长期战争中革命文献的散失,我们现在还不能够找到毛泽东同志的全部著作,特别是毛泽东同志所写的许多书信和电报(这些在毛泽东同志著作中占很大的部分)。<br> 第二,有些曾经流行的著作,例如《农村调查》,遵照著者的意见,没有编入;又如《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也遵照著者的意见,只编进了其中的第1章(即《关于过去工作的基本总结》)。<br> 第三,选集中作了一些注释。其中一部分是属于题解的,附在各篇第1页的下面;其他部分,有属于政治性质的,有属于技术性质的,都附在文章的末尾。<br> 第四,本选集有两种装订的本子。一种是各时期的著作合订的一卷本,另一种是四卷本。四卷本的第1卷包括第1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作;第二卷和第三卷包括抗日战争时期的著作;第四卷包括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作。
目录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br>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一日)<br>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九二七年三月) <br> 农民问题的严重性<br> 组织起来<br> 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br> “糟得很”和“好得很”<br> 所谓“过分”的问题<br> 革命先锋<br> 十四件大事 <br>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br>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九二八年十月五日)<br> 一、国内的政治状况<br> 二、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br> 三、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的失败<br> 四、湘赣边界的割据局面在湘鄂赣三省的地位<br> 五、经济问题<br> 六、军事根据地问题<br> 井冈山的斗争(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br> 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br> 害据地区的现势<br> 军事问题<br> 土地问题<br> 政权问题<br> 党的组织问题<br> 革命性质问题<br> 割据地区问题<br>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九二九年十二月)<br> 关于单纯军事观点<br> 关于极端民主化<br> 关于非组织观点<br> 关于绝对平均主义<br> 关于主观主义<br> 关于个人主义<br> 关于流寇思想<br> 关于盲动主义残余<br>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九三0年一月五日)<br> 反对本本主义(一九三0年五月)<br> 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br> 二、调查就是解决问题<br> 三、反对本本主义<br> 四、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末,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br> 五、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br> 六、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br> 七、调查的技术<br> 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一九三三年八月十二日)<br>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一九三三年十月)<br> 我们的经济政策(一九三四年一月)<br>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七日)<br>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br> 目前政治形势的特点<br> 民族统一战线<br> 人民共和国<br> 国际援助<br>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九五六年十二月)<br> 第一章 如何研究战争<br> 第一节 战争规律是发展的<br> 第二节 战争的目的在于消灭战争<br> 第三节 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br> 第四节 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br>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战争<br> 第三章 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br> 第一节 这个问题的重要性<br> 第二节 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是什么<br> 第三节 由此产生我们的战略战术<br> 第四章 “围剿”和反“围剿”——中国内战的
试读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一日)<br>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br>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是怎样的呢?<br> 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这些阶级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他们和中国革命的目的完全不相容。特别是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阶级,他们始终站在帝国主义一边,是极端的反革命派。其政治代表是国家主义派和国民党右派。<br> 中产阶级。这个阶级代表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其政治主张为实现民族资产阶级一阶级统治的国家。有一个自称为戴季陶“真实信徒”的,在北京《晨报》上发表议论说:“举起你的左手打倒帝国主义,举起你的右手打倒共产党。”这两句话,画出了这个阶级的矛盾惶遽状态。他们反对以阶级斗争学说解释国民党的民生主义,他们反对国民党联俄和容纳共产党及左派分子。<br> 但是这个阶级的企图——实现民族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是完全行不通的,因为现在世界上的局面,是革命和反革命两大势力作最后斗争的局面。这两大势力竖起了两面大旗:一面是红色的革命的大旗,第三国际高举着,号召全世界一切被压迫阶级集合于其旗帜之下;一面是白色的反革命的大旗,国际联盟高举着,号召全世界一切反革命分子集合于其旗帜之下。那些中间阶级,必定很快地分化,或者向左跑入革命派,或者向右跑入反革命派,没有他们“独立”的余地。所以。<br> 中国的中产阶级,以其本阶级为主体的“独立”革命思想,仅仅是一个幻想。<br> 小资产阶级。如自耕农,手工业主,小知识阶层——学生界、中小学教员、小员司、小事务员、小律师,小商人等都属于这一类。这~个阶级,在人数上,在阶级性上,都值得大大注意。自耕农和手工业主所经营的,都是小生产的经济。这个小资产阶级内的各阶层虽然同处在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但有三个不同的部分。第一部分是有余钱剩米的,即用其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除自给外,每年有余剩。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虽不妄想发大财,却总想爬上中产阶级地位。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这种人胆子小,他们怕官,也有点怕革命。因为他们的经济地位和中产阶级颇接近,故对于中产阶级的宣传颇相信,对于革命取怀疑的态度。这一部分人在小资产阶级中占少数,是小资产阶级的右翼。第二部分是在经济上大体上可以自给的。这一部分人比较第一部分人大不相同,他们也想发财,但是赵公元帅总不让他们发财,而且因为近年以来帝国主义、军阀、封建地主、买办大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他们感觉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从前的世界。他们觉得现在如果只使用和从前相等的劳动,就会不能维持生活。必须增加劳动时间,每天起早散晚,对于职业加倍注意,方能维持生活。<br> 他们有点骂人了,骂洋人叫“洋鬼子”,骂军阀叫“抢钱司令”,骂土豪劣绅叫“为富不仁”。对于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运动,仅怀疑其未必成功(理由是:洋人和军阀的来头那么大),不肯贸然参加,取了中立的态度,但是绝不反对革命。这一部分人数甚多,大概占小资产阶级的一半。第三部分是生活下降的。这一部分人好些大概原先是所谓殷实人家,渐渐变得仅仅可以保住,渐渐变得生活下降了。他们每逢年终结账一次,就吃惊一次,说:“咳,又亏了!”这种人因为他们过去过着好日子,后来逐年下降,负债渐多,渐次过着凄凉的日子,“瞻念前途,不寒而栗”。这种人在精神上感觉的痛苦很大,因为他们有一个从前和现在相反的比较。这种人在革命运动中颇要紧,是一个数量不小的群众,是小资产阶级的左翼。以上所说小资产阶级的三部分,对于革命的态度,在平时各不相同;但到战时,即到革命潮流高涨、可以看得见胜利的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