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对具体案件的实体或程序问题做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专家性书面结论,是法官对案件进行审理后的成果,也是当事人从法院讨得的“说法”。审判公开,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项重要司法原则和诉讼理念,对于防止司法恣意、遏制司法腐败、实现司法公正具有突出的积极意义。公开审判理念并不局限于庭审公开范畴,裁判文书的公开也是其应有之义。制作一份说理透彻、论证严谨的高质量裁判文书,是检验法官职业水平的重要标准。
目录
第一篇 刑事诉讼文书<br> 第一章 裁判文书类<br> 第二章 决定、命令、布告类<br> 第三章 报告类<br> 第四章 笔录类<br> 第五章 证票类<br> 第六章 书函类<br> 第七章 通知类<br> 第八章 其他类<br> 第九章 书状类<br> 第十章 补充样式<br> 第十一章 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复核案件法律文书<br> <br> 第二篇 民事诉讼文书<br> 第一章 民事简易程序诉讼文书<br> 第二章 民事裁判文书<br> 第三章 民事诉讼证据文书<br> 第四章 商事裁判文书<br> <br> 第三篇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裁判文书<br> 第一章 当事人申请再审审查及再审案件裁
试读
第一章 裁判文书S类<br> 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1<br> × × ×人民法院<br> 刑事判决书<br> (一审公诉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用)<br> (× × × ×)×刑初字第× ×号<br> 公诉机关× × ×人民检察院。<br> 被告人……(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或者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和因本案所受强制措施情况等,现羁押处所)。<br> 辩护人……(写明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br> × × ×人民检察院以×检×诉[ ]× ×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 × ×犯× ×罪,于× × × ×年× ×月× ×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或者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 × ×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 × ×出庭支持公诉,被害人× × ×及其法定代理人× × ×、诉讼代理人× × ×,被告人× × ×及其法定代理人× × ×、辩护人× × ×,证人× × ×,鉴定人× × ×,翻译人员× × ×等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br> ×&nb
前言/序言
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对具体案件的实体或程序问题做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权威性书面结论,是法官对案件进行审理后的成果,也是当事人从法院讨得的“说法”。审判公开,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项重要司法原则和诉讼理念,对于防止司法恣意、遏制司法腐败、实现司法公正具有突出的积极意义。公开审判理念并不局限于庭审公开范畴,裁判文书的公开也是其应有之义。制作一份说理透彻、论证严谨的高质量裁判文书,是检验法官职业水平的重要标准。<br> 裁判文书公开就是将司法裁决置于阳光之下,让人民群众进行评判。这是尊重和满足公众司法知情权的必然要求。其实际意义在于通过充分的说理,将“纸面上的法律”激活为解决现实纠纷的“活的法律”。裁判文书公开对于推进裁判文书的改革和提升裁判文书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我国法院的裁判文书公文味十足而缺乏法理性,不说理成为中国式裁判文书的一大通病。“本院认为上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法判决如下”之类的格式化用语,将本该详细阐述的判决理由用几句套话简单处理。裁判理由是裁判文书的灵魂,也是最能彰显法官理论功底及创造性的空间。不对裁判理由进行充分的阐释和说明就径直做出裁决,无疑有司法专横之嫌。裁判文书应当贯彻以人为本观念,体现当事人、代理律师、合议庭成员、审判委员会及其他对案外有影响者的意见,反映主审法官的思想。法院需要精通司法实务又深具法学功底的学者型法官,社会需要说理透彻、论证严谨、看得懂、充满人性味道的裁判文书。<br> 司法公正是人民法院在处理各类案件的过程中,既能运用体现公平原则的实体规范确认和分配具体的权利义务,又能使这种确认和分配的过程与方式体现公平。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不只是审判过程和裁判结果的书面反映,更重要的是要表明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对审判权运用得是否公正。这种公正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实体裁判的公正,包括客观、准确地认定事实,正确地适用法律,依法公正合理地做出裁决。二是裁判程序的公正,包括法官在制作裁判文书之前必须进行冷静、详细、慎重和适当的评议,必须对各方提出的据以裁判的事实进行合理而充分的证明,应明确其裁判的根据和理由,向有关各方及社会公众公开证明自己所做裁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