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宋慈的生平事迹记载目前主要见于宋代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一五九卷的宋经略墓志铭、明代万姓统谱及清代福建通志的小传,特别是清人陆心源,以墓志为据为其作传,收入宋史翼卷二十二循吏五中。宋人认为宋慈的才识、官德、人品“可与辛弃疾相颉顽”,宋理宗则“以其为分忧中外之臣,有密赞板画之计,特赠朝议大夫,御书墓门以旌之”。
目录
前言/序言
一、作者生平与主要著述
宋慈的生平事迹记载目前主要见于宋代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一五九卷的宋经略墓志铭、明代万姓统谱及清代福建通志的小传,特别是清人陆心源,以墓志为据为其作传,收入宋史翼卷二十二循吏五中。宋人认为宋慈的才识、官德、人品“可与辛弃疾相颉顽”,宋理宗则“以其为分忧中外之臣,有密赞板画之计,特赠朝议大夫,御书墓门以旌之”。
宋慈(一一八六-一二四九),字惠父,福建建阳童游里(今福建建阳)人。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宋慈诞生于福建建阳童游里。祖籍河北顺德,祖上曾迁居浙江建德。北宋时,宋慈的高祖宋世卿从浙江建德至福建建阳任建阳丞而家居其地。父宋巩曾任广州节度推官(节度使幕府掌管刑狱的官员),家境小康。宋慈从小受学于父,十岁时从学建阳学者、朱熹的弟子吴雉,并得到吴雉的同窗黄干、李方子等名人指教,受朱熹理学思想影响很深。宋慈重视实践,力求真知,理学的理性思想以及求真务实、格物致知的行为方式都深深根植在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中,并对宋慈在司法检验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后来的洗冤集录就是宋慈理学思想最有力的实践结果。
南宋开禧元年(一二〇五),宋慈进京入太学,深得太学博士真德秀的赏识,遂拜其为师。
嘉定十年(一二一七),宋慈中乙科进士,授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县尉,遇父病,未赴任。
宝庆二年(一二二六),宋慈始走上仕途,任江西信丰主簿(典颁文书,办理事务)。南宋时期赣闽地区民贫、地狭、人稠,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兵乱民反频发。江西安抚使郑性之慕其有拨乱反治之才,延入幕府参预军事。刘克庄饯别宋慈时曾写下满江红送宋惠父入江西幕一词。当时,江西南部三峒里少数民族发生变乱,赣南数百里之地都很混乱,刘克庄在词中不仅希望宋慈尽快平定叛乱,还劝友人不要残酷镇压起义的峒民,应采取招安的措施。后来宋慈参与了平定“三峒贼”战役。他先赈济六堡饥民,又率兵三百大破石门寨,俘获敌酋,因战功卓著而“特授舍人”。任期屈满,江西提点刑狱叶宰聘宋慈为幕僚。
不久,在真德秀推荐下,宋慈又进入福建路招捕使陈鞾幕府,参加平定闽中叛乱。宋慈“提孤军从竹洲进,且行且战三百余里”,就连久经锋镝的主帅也对他刮目相看,称赞他“忠勇过武将矣”,在军事谋划方面也多咨访于宋慈。
因得到陈鞾赏识,绍定四年(一二三一),宋慈得任长汀县令。当时县境内百姓苦于盐价高昂,从海口溯闽江,盐运至长汀,要隔年才能到达。宋慈莅任之初,改从潮州沿韩江、汀江而至长汀,往返仅需三个月,大大节省了运费。官府将盐廉价出售,百姓无不讴歌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