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电气设计的流程及特点,通过具体的实际案例,结合二维码教学视频,详细介绍了利用EPLAN进行电气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EPLAN Electric P8 2024概述、原理图基础设置、原理图的绘制、端子和插头、原理图的后续操作、报表生成、符号与部件设计、电缆设计、多页原理图的设计、图框与表格、PLC设计、安装板设计等。
本书内容实用性强,操作案例丰富:双色图解超直观,视频学习效率高;讲述细致透彻,语言简洁易懂。同时为了便于读者对照实践,举一反三,还提供全部实例源文件。
本书非常适合从事电气设计的技术人员自学使用,也可用作高等院校、培训学校相关专业的教材及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EPLAN Electric P8 2024概述 001
1.1 EPLAN的主要特点 001
1.2 EPLAN的发展历程 002
1.3 启动EPLAN Electric P8 2024 002
1.4 基本编辑器的启动 003
1.4.1 创建新的项目文件 003
1.4.2 启动原理图页文件编辑器 004
第2章 原理图基础设置 006
2.1 初识EPLAN Electric P8 2024 006
2.1.1 标题栏 006
2.1.2 快速访问工具栏 006
2.1.3 菜单栏 007
2.1.4 功能区 008
2.1.5 导航器(工作面板) 009
2.1.6 状态栏 009
2.1.7 光标大小 010
2.1.8 插入中心 010
2.2 电路图的设计步骤 010
2.3 项目文件 011
2.3.1 主数据 011
2.3.2 项目管理数据库 012
2.3.3 图纸页文件 012
2.4 项目管理 013
2.4.1 项目的打开与删除 013
2.4.2 项目的复制与删除 014
2.4.3 项目文件重命名 015
2.4.4 设置项目结构 015
2.4.5 设置项目属性 017
2.5 工作环境设置 019
2.6 元件符号 020
2.6.1 元件符号的定义 020
2.6.2 符号变量 021
2.7 元件符号库 021
2.7.1 “符号选择”导航器 022
2.7.2 加载符号库 023
2.8 图层管理 024
2.8.1 图层的设置 024
2.8.2 图层列表 026
第3章 原理图的绘制 028
3.1 放置元件符号 028
3.1.1 搜索元件符号 028
3.1.2 元件符号的选择 029
3.1.3 符号位置的调整 030
3.1.4 元件的复制和删除 034
3.1.5 符号的多重复制 035
3.2 属性设置 036
3.2.1 元件选项卡 036
3.2.2 “显示”选项卡 037
3.2.3 “符号数据/功能数据”选项卡 038
3.2.4 “部件”选项卡 039
3.3 设备 040
3.3.1 “设备”导航器 040
3.3.2 新建设备 041
3.3.3 放置设备 042
3.3.4 设备属性设置 044
3.3.5 交换设备 046
3.3.6 设备的删除和删除放置 046
3.3.7 启用停用设备 048
3.4 电气连接 048
3.4.1 自动连接 048
3.4.2 连接导航器 051
3.4.3 连接符号 053
3.4.4 连接类型 059
3.5 连接编号 061
3.5.1 连接编号设置 061
3.5.2 放置连接编号 064
3.5.3 手动编号 064
3.5.4 自动编号 065
3.5.5 手动批量更改线号 066
3.5.6 连接分线器 067
3.5.7 线束连接 069
3.6 操作实例——数字仿真电路 070
第4章 端子和插头 079
4.1 端子 079
4.1.1 端子 079
4.1.2 分散式端子 081
4.2 端子排 082
4.2.1 插入端子排 083
4.2.2 端子排定义 084
4.2.3 端子的跳线连接 086
4.3 备用端子 089
4.4 插头 090
4.4.1 插头符号 090
4.4.2 插头导航器 092
4.4.3 新建插头 093
4.5 操作实例——单向能耗制动电路 096
第5章 原理图的后续操作 106
5.1 原理图中的常用操作 106
5.1.1 工作窗口的缩放 106
5.1.2 刷新原理图 107
5.1.3 查找操作 107
5.1.4 视图的切换 109
5.1.5 命令的重复、撤销和重做 109
5.1.6 项目备份 109
5.1.7 批量插入电气元件和导线节点 110
5.1.8 项目的导入与导出 112
5.1.9 文本固定 113
5.2 精确定位工具 114
5.2.1 栅格显示 114
5.2.2 动态输入 115
5.2.3 对象捕捉模式 115
5.2.4 智能连接 116
5.2.5 直接编辑 117
5.3 结构盒 118
5.3.1 插入结构盒 118
5.3.2 结构盒属性 120
5.4 宏 121
5.4.1 创建宏 121
5.4.2 插入宏 123
5.4.3 页面宏 124
5.4.4 宏值集 125
5.5 操作实例——创建铣床原理图页宏 127
第6章 报表生成 131
6.1 报表设置 131
6.1.1 显示/输出 131
6.1.2 输出为页 132
6.1.3 部件 132
6.2 报表生成 133
6.2.1 自动生成报表 134
6.2.2 按照模板生成报表 134
6.2.3 报表操作 135
6.3 打印与报表输出 135
6.3.1 打印输出 135
6.3.2 设置接口参数 136
6.3.3 导出PDF文件 136
6.3.4 导出图片文件 138
6.3.5 导出DXF/DWG文件 139
6.4 原理图的查错及编译 139
6.4.1 运行检查 139
6.4.2 检测结果 140
6.5 操作实例——电机手动直接启动电路 140
6.5.1 创建项目 140
6.5.2 创建图页 141
6.5.3 绘制原理图 142
6.5.4 生成标题页 144
6.5.5 生成目录 145
6.5.6 生成端子图表 146
6.5.7 导出PDF文件 146
6.5.8 导出图片文件 148
6.5.9 导出DXF/DWG文件 148
6.5.10 编译项目 149
第7章 符号与部件设计 150
7.1 创建符号库 150
7.1.1 原理图符号库 150
7.1.2 创建新的原理图符号库 151
7.1.3 创建新的原理图符号元件 152
7.2 使用图形工具绘图 154
7.2.1 绘制直线 154
7.2.2 绘制折线 156
7.2.3 绘制多边形 157
7.2.4 绘制长方形 159
7.2.5 绘制圆 160
7.2.6 绘制圆弧 162
7.2.7 绘制扇形 163
7.2.8 绘制椭圆 164
7.2.9 绘制样条曲线 165
7.2.10 文本 166
7.2.11 放置图片 168
7.3 图形编辑命令 169
7.3.1 比例缩放命令 169
7.3.2 修剪命令 169
7.3.3 圆角命令 170
7.3.4 倒角命令 170
7.3.5 修改长度命令 171
7.3.6 拉伸命令 171
7.4 黑盒设备 171
7.4.1 黑盒 172
7.4.2 设备连接点 173
7.4.3 黑盒的属性设置 173
7.4.4 黑盒的组合 174
7.5 部件库 175
7.5.1 “部件主数据”导航器 175
7.5.2 部件管理 175
7.5.3 新建部件库 177
7.6 创建部件 178
7.6.1 部件概述 178
7.6.2 常用部件介绍 179
7.6.3 新建部件 180
7.6.4 复制部件 181
7.7 操作实例——NPN型三极管 182
7.7.1 创建符号库 182
7.7.2 创建符号变量A 183
7.7.3 绘制原理图符号 183
7.7.4 给原理图元件添加连接点 183
7.7.5 添加原理图库 184
第8章 电缆设计 186
8.1 电缆连接 186
8.1.1 电缆定义 186
8.1.2 电缆默认参数 187
8.1.3 电缆连接定义 189
8.1.4 电缆导航器 189
8.1.5 电缆选型 190
8.1.6 多芯电缆 191
8.1.7 电缆编辑和编号 193
8.1.8 屏蔽电缆 195
8.2 电位 196
8.2.1 电位跟踪 196
8.2.2 电位连接点 196
8.2.3 电位定义点 198
8.2.4 “电位”导航器 199
8.2.5 网络定义点 200
8.3 生成电缆图表 200
8.4 操作实例——执行器控制系统电路 202
8.4.1 绘制原理图 203
8.4.2 连接原理图 206
8.4.3 放置文本标注 212
8.4.4 生成电缆图表 212
第9章 多页原理图的设计 215
9.1 多页原理图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15
9.2 多页原理图的设计方法 215
9.2.1 创建原理图页 216
9.2.2 中断点 216
9.2.3 页面的排序 218
9.3 图纸页管理 220
9.3.1 图页的打开 220
9.3.2 图页的删除 220
9.3.3 图页的选择 220
9.3.4 图页的重命名 221
9.3.5 图页的移动、复制 221
9.4 关联参考 225
9.4.1 关联参考设置 226
9.4.2 成对的关联参考 226
9.5 操作实例——车床控制系统电路 227
9.5.1 设置绘图环境 228
9.5.2 绘制主电路 229
9.5.3 绘制控制电路 233
9.5.4 绘制照明电路 237
9.5.5 绘制辅助电路 239
9.5.6 导出PDF文件 240
9.5.7 创建分页电路 240
9.5.8 绘制原理图页原理图 242
9.5.9 导出PDF文件 245
第10章 图框与表格 246
10.1 图框 246
10.1.1 图框的打开 246
10.1.2 图框的创建 247
10.1.3 行列的设置 247
10.1.4 文本的输入 247
10.2 表格 248
10.2.1 表格式列表视图 249
10.2.2 复制和粘贴数据 250
10.3 流程图 250
10.3.1 流程图的组成 251
10.3.2 流程图绘制工具 251
10.3.3 绘制流程图 251
10.3.4 实例——三台电动机顺序启动控制电路的工序图 252
10.4 操作实例——绘制图框 257
10.4.1 打开项目 257
10.4.2 创建图框 258
10.4.3 绘制图框 258
10.4.4 定义栅格 259
10.4.5 插入位置文本 259
10.4.6 创建标题栏宏 261
10.4.7 插入标题栏 263
第11章 PLC设计 265
11.1 PLC设计基础 265
11.1.1 PLC系统的组成 265
11.1.2 PLC 工作过程 267
11.1.3 PLC 设计方式 268
11.2 新建PLC 269
11.2.1 创建PLC盒子 269
11.2.2 PLC导航器 271
11.2.3 PLC连接点 272
11.2.4 PLC卡电源和PLC连接点电源 274
11.3 PLC编址 275
11.3.1 设置PLC编址 275
11.3.2 PLC编址设置 276
11.3.3 PLC总览输出 277
11.4 操作实例——3台电动机顺序启动电路 277
11.4.1 打开项目 277
11.4.2 创建图页 277
11.4.3 绘制PLC 278
11.4.4 绘制原理图 280
第12章 安装板设计 285
12.1 新建安装板文件 285
12.2 安装板布局 286
12.2.1 安装板部件 286
12.2.2 放置空白安装板 287
12.2.3 母线连接点 289
12.2.4 放置锁定区域 289
12.2.5 安装板布局导航器 290
12.2.6 放置部件 291
12.3 图例 292
12.3.1 生成图例 292
12.3.2 编辑图例 293
12.4 安装板的定位 294
12.4.1 坐标位置 294
12.4.2 实例——绘制开关符号 295
12.4.3 增量 296
12.5 标注尺寸 296
12.5.1 标注尺寸工具 296
12.5.2 标注图层 297
12.6 操作实例——机床控制电路 298
12.6.1 设置绘图环境 298
12.6.2 绘制主电路 300
12.6.3 绘制变压器 302
12.6.4 绘制控制电路 305
12.6.5 绘制照明电路 307
12.6.6 绘制辅助电路 309
12.6.7 生成报表文件 311
12.6.8 新建安装板文件 315
参考文献 318
前言/序言
EPLAN是以电气设计为基础的跨专业的设计平台,包括电气设计、流体设计、仪表设计、机械设计(如机柜设计)等。EPLAN拥有一个家族系列产品,其产品系列丰富,主要分为EPLAN Electric P8、EPLAN Fluid、EPLAN PPE 和EPLAN Pro Panel,这四个产品被认为是面向工厂自动化设计的产品,也被形象地称为工厂设计自动化的帮手。从标准来看,EPLAN符合几大国际设计标准,如IEC、JIC、GOST、GB等。EPLAN Electric P8从1984年开始一直在研发,是一款主要面向传统的电气设计和自动化集成的系统设计和管理软件。
目前,新版EPLAN Electric P8 2024已面市。针对这种情况,为了给EPLAN电气设计从业人员及初学者提供一本实用的参考教程,我们组织编写了本书。本书重点介绍了EPLAN Electric P8 2024中文版的新功能及各种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具体的操作实例加以应用。希望读者在学习完本书之后,能够轻松地入门并逐步掌握EPLAN的使用方法,从而进一步将其运用到实践工作当中。
本书主要具有如下特色。
① 内容全面,循序渐进。在讲解的过程中,及时给出经验总结及注意事项等,提示读者容易忽略的关键点,零基础的读者也能快速掌握。
② 案例丰富实用。每章节均选取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操作实例进行讲解,引导读者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③ 配套学习资源。每个实例均配有相应的教学视频,扫码边看边学,效果更快更好;同时所有实例源文件也可下载使用,方便读者对照学习。扫码关注封底官方公众号,回复13位书号,即可获取素材下载链接。
④ 双色印刷,步步图解。双色+图解的形式突出了重要知识点,还提升了阅读体验感,使读者学习更加轻松易懂。
本书由沈阳市化工学校的张东和孙岩两位老师编著,其中张东执笔了第1~7章,孙岩执笔了第8~12章。
由于编著者的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专家、读者不吝赐教。
编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