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探讨了我国无线电通信领域的法律框架和管理机制。全书共分为九章,内容涵盖无线电通信基本概念、无线电通信法律渊源、无线电通信管理机制、无线电通信资源法、无线电台(站)管理法、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法、无线电通信秩序法、无线电安 全法及无线电通信国际法等多个方面。本书附录部分列出了相关法律法规、参考文献等,为读者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资料。
本书适合无线电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通信领域的制造商、运营商,通信和法学专业的高校师生、科研院所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精彩书评
《无线电通信法研究》是对我国无线电通信法律渊源和主要制度进行研究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该书以无线电通信资源为出发点,介绍了我国无线电通信法律渊源和无线电通信管理机制,分析了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划分、规划、分配和指配的具体制度及卫星轨道资源取得和使用制度,梳理了各类无线电台的设置、使用规则和程序,探讨了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制度、销售备案制度和设备使用规则,研究了无线电监测和监督检查的主要任务及“伪基站”“黑广播”等扰乱无线电通信管理秩序的行为应该承担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解读了无线电安 全的内涵和无线电管制制度,并对国际无线电通信规制的主要规则程序进行了阐述。希望本书能对广大无线电管理工作者和相关研究人员的工作和成长有所裨益,并对无线电通信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 苏东林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无线电通信基本概念 1
一、无线电通信概述 1
二、无线电通信资源 3
三、无线电业务 21
第二节 无线电通信法概述 22
一、无线电通信法的定义和特点 22
二、无线电通信法的主要内容 23
第二章 无线电通信法律渊源 29
第一节 我国法律体系构成 29
第二节 我国无线电通信法律规则体系 33
一、宪法和法律 33
二、行政法规 37
三、部门规章 47
四、地方性法规 51
五、地方政府规章 55
六、国际条约 57
七、无线电通信标准 58
第三章 无线电通信管理机制 61
第一节 我国无线电管理机构的历史沿革 61
第二节 我国现行无线电管理机制 64
一、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64
二、行业无线电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69
三、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71
四、军地无线电管理机构之间的关系 76
第四章 无线电通信资源法 77
第一节 无线电通信资源相关概念 77
一、频段划分 78
二、频率规划 80
三、频率分配 81
四、频率指配 82
第二节 无线电频谱的频段划分 82
一、国际无线电频谱的频段划分 83
二、国内无线电频谱的频段划分 86
第三节 无线电频率使用规划 90
一、无线电频率使用规划的定义和法律性质 90
二、无线电频率使用规划的对象 91
三、无线电频率使用规划的主体 91
四、无线电频率使用规划的考量因素和主要内容 92
五、无线电管理机构制定的主要无线电频率使用规划 92
第四节 无线电频率指配 99
一、无线电频率指配的定义和方式 99
二、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103
三、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的实施主体 105
四、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证 110
五、无线电频率使用权的转让 110
六、无线电频率使用率要求与核查 111
七、违反无线电频率使用相关规定的法律责任 114
第五节 卫星轨道资源管理116
第五章 无线电台(站)管理法 119
第一节 无线电台(站)的定义、分类及管理的必要性119
一、无线电台(站)的定义和分类 119
二、无线电台(站)管理的必要性 122
第二节 无线电台(站)的设置、使用许可 123
一、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行政许可的豁免情形124
二、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的条件 124
三、无线电台(站)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 129
四、无线电台(站)的选址 132
第三节 无线电台执照和电台识别码 132
一、无线电台执照的定义和类型 132
二、无线电台执照和电台识别码的许可权限 133
三、无线电台执照的主要内容和样式 134
四、无线电台执照的有效期 136
五、无线电台执照的延续、变更、注销 136
六、制式无线电台执照和非制式无线电台执照的管理规定 137
七、无线电台执照使用规范 137
八、其他法律法规中的无线电台执照管理规定 138
第四节 无线电台(站)设置、使用主体的义务139
一、变更和终止使用的手续 139
二、定期维护义务139
三、电磁环境保护义务139
四、收发信号方面的义务 139
五、保障无线电台安全运行的义务 140
六、业余无线电台的使用要求 140
第五节 违反无线电台(站)设置、使用规定的法律责任141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 141
二、违反业余无线电台(站)设置、使用规定的法律责任 142
第六章 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法 145
第一节 无线电发射设备的定义145
第二节 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 147
一、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的定义和意义 147
二、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的适用范围 148
三、取得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的条件和申请材料 149
四、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的实施 150
五、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代码标示规则 153
第三节 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155
一、微功率设备相关管理规定 155
二、微功率设备的使用地位 156
三、微功率设备的使用要求 157
四、微功率设备的市场退出机制158
第四节 无线电发射设备进关管理159
一、申请临时进口不在国内实效发射的无线电发射设备 159
二、申请临时进口需在国内临时实效发射的无线电发射设备 159
三、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的主体运输无线电发射设备入境 160
四、其他境外组织或者个人运输无线电发射设备入境 160
第五节 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备案 161
一、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备案的管理职权 161
二、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备案的具体要求 162
第六节 无线电发射设备使用及其监管 164
一、无线电发射设备使用的管理规定 164
二、无线电发射设备使用的监督检查 164
第七节 违反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规定的法律责任169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中规定的行政法律责任 169
二、涉及“伪基站”设备的有关规定 170
第七章 无线电通信秩序法 173
第一节 无线电监测与干扰查处 174
一、无线电监测 174
二、无线电干扰查处 180
第二节 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 189
一、法律中的电磁环境保护 190
二、行政法规中的电磁环境保护 192
三、地方立法中的电磁环境保护 193
第三节 无线电行政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202
一、违反无线电频率管理规定的行政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202
二、违反无线电台(站)管理规定的行政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203
三、违反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规定的行政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205
四、干扰无线电业务的行政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206
五、其他无线电行政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207
六、典型案例 208
第四节 无线电刑事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211
一、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的相关法律规定 212
二、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217
三、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的量刑 219
四、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典型案例 220
五、以“伪基站”“黑广播”等手段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其他罪名 222
第八章 无线电安全法227
第一节 电磁空间安全与无线电业务安全 227
一、安全的定义 227
二、电磁空间与电磁空间安全 230
三、无线电业务安全 231
第二节 无线电管制231
一、实施无线电管制的法定情形 232
二、无线电管制的决定主体 236
三、无线电管制的实施原则 236
四、无线电管制的实施程序 237
五、违反法规的法律责任 239
六、实施无线电管制的典型案例 239
第九章 无线电通信国际法243
第一节 无线电通信国际管理机构 243
一、国际电信联盟主要机构 243
二、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主要机构 247
第二节 无线电通信国际法渊源 251
一、《国际电信联盟组织法》 252
二、《国际电信联盟公约》 253
三、《国际电信联盟大会、全会和会议的总规则》254
四、《关于强制解决与〈国际电信联盟组织法〉、〈国际电信联盟公约〉和行政规则有关的争议的任选议定书》254
五、《无线电规则》255
六、《程序规则》256
第三节 无线电通信国际规制的主要内容 257
一、无线电通信资源管理 257
二、无线电通信活动管理 270
三、无线电通信秩序管理 277
第四节 无线电通信领域国际协调活动及协调协议282
一、开展国际协调的国内法依据 283
二、无线电管理双边协议的缔结程序 295
三、无线电业务国际协调的成果类型 295
附录 297
附录1 主要文件 297
一、法律 297
二、行政法规 298
三、部门规章 299
四、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300
五、司法解释 302
六、其他规范性文件 302
七、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宣言、决议、指南、标准等 305
八、其他相关文件 307
附录2 参考文献 308
一、著作 308
二、期刊和会议论文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