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以民国时期奉天省长王永江(1872—1927 年)为核心,深入展现其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尤其聚焦于他进入奉系核心圈到与张作霖分道扬镳直至逝世的关键十年。
王永江,这位被誉为“奉系军阀的财神”的传奇人物,在1921—1926年短暂的奉天省长任期内,政绩斐然。他大力整顿东北吏治,让官场风气为之一新;凭借卓越的理财能力,成功扭转奉天财政危机,使奉天省经济逐渐走上正轨。同时,他积极发展实业,为东北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教育领域,他更是远见卓识,创办东北大学,为东三省培育了大量优秀人才,推动了当地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然而,王永江与张作霖在政治理念上存在巨大分歧,他反对张作霖穷兵黩武,主张休养生息、发展民生。最终,因理念不合,他毅然辞职回乡,在对张作霖能改变主张的期盼中突然病逝,留下不可挽回的遗憾。
本书以大量档案、史料为基础,还原王永江从跻身奉系权力核心到抱憾离世的十年历程。作者秉持客观视角,既刻画了王永江作为改革家的务实与远见,也不避讳其在派系斗争中的妥协与局限;既展现张作霖的枭雄手腕,亦揭露其穷兵黩武对东北命运的致命影响。透过这场博弈,读者看到的不仅是一段被遗忘的东北崛起史,更是一名时代清醒者试图力挽时代狂澜的悲壮努力。
目录
壹 进入奉系核心圈
轰动一时的奉天军警之争 / 001
奉天省财政窘困由来已久 / 009
王树翰与王永江之上下 / 016
掌控官银号 压缩开支 整顿税收 / 025
财政厅大院里的老榆树 / 038
贰 从财政厅厅长到奉天省省长
想要的得不到,不想要的却偏给 / 042
从盛京到奉天,细说前世今生 / 045
县知事学和推行区村制 / 052
座右铭:不作私党、不用私人、不蓄私财 / 059
推崇霸王之道,效仿管仲治齐 / 064
以廉自持,秋霜烈日;相貌堂堂,刚直不阿 / 070
省长的一地鸡毛蒜皮 / 080
叁 精英荟萃 治奉有方
最得力的政务厅厅长王镜寰 / 083
两任实业厅厅长谈国桓与张之汉 / 091
一言难尽的教育厅厅长谢荫昌 / 099
奉天第一任市长曾有翼与公立医院院长阮振铎 / 102
肆 奉海铁路与东北大学
第一条中国人自己建造的铁路——奉海路 / 107
总办王镜寰不负使命 / 113
东北大学创办伊始 / 118
聘请大师,精英云集 / 123
五卅学潮事件的冲击 / 126
伍 奉系里的“蜜月期”
从张作霖和王永江的形象说起 / 130
奉系里的派系 / 134
袁金铠拉王永江入圈 / 138
奉天城里的“隆中对” / 144
陆 文治派与将相和
友人提携,走出金州 / 150
奉系里的“辽阳派” / 156
文有王永江,武有杨宇霆 / 163
从“两知”的将相和到分道扬镳 / 168
三星陨落,奉系倾颓 / 172
奉系元老派里的大佬们 / 178
柒 知日派与“先觉者”
满铁与关东军——东北挥之不去的影子 / 182
关于收复“关东州”失地的提议 / 185
岩间德也、田岛富穗再到安冈正笃 / 188
捌 与张作霖分道扬镳
转折点发生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之后 / 199
以退为进赢了第一局 / 205
重返奉天,飞龙在天 / 214
军费之争与理念之差 / 217
郭松龄事件促使他下定最后的决心 / 220
“王永江用笔杆子伐我” / 226
众说客云集古城,张作霖望眼欲穿 / 232
事有转圜又生变 / 241
玖 大星陨落,死因谜团
病逝家中却有挥之不去的谜团 / 246
古城的出殡仪式和铁龛纪念公园 / 250
祭文、悼诗折射出的历史评价 / 258
东北稍纵即逝的机会与教训 / 268
拾 诗词文字见境界见精神
《铁龛诗存》中友人的序言 / 280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 286
写家乡的诗词与家国情怀 / 293
附录1 王永江大事年表 / 298
附录2 王永江墓志铭 / 313
主要参考文献 / 316
后记 / 322
试读
2020年,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沈阳日报社共同主办了“托举沈阳历史,见证非凡之人”具有影响力的100位沈阳历史人物评选活动。这项活动轰动了全城,成为当年沈阳市的热议话题之一。
活动由市民投票评选,历时一个月,最后得票最高的历史人物前三名是:
吕正操、何长工、王永江。
王永江的票数是665066。
天哪!100年前的奉天省省长,今天竟然还有这么多人记着他,为他投票,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同时,我也感到非常自豪,因为王永江是大连金州人,跟我是“老乡”。
吕正操原是张学良东北军里的一个团长,西安事变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是开国上将;何长工是井冈山时期的老革命家,解放战争时期他曾担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军工部部长、军械部部长,也是沈阳建筑大学的名誉校长,对沈阳的工业发展作出过很大的贡献。
在吕正操、何长工两人之后就是王永江。
沈阳市委宣传部的同志在介绍这项活动的宗旨时指出,这对增强沈阳人的历史记忆、文化记忆、精神记忆,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盛京脉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沈阳文化软实力、影响力、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说得好!非常赞同!
1
也许有人会质疑,民国时期的王永江真的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吗?也许有人会说,过去听说过张作霖和张学良的故事,可没听说过王永江啊!
那么,王永江在奉系军阀里,到底是一个什么角色,做过哪些事情呢?
我们还是先讲一段历史往事吧。
1925年12月29日,时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张作霖在奉天大帅府办公厅召开了一个东三省军事善后会议。
为什么要开这个会呢?此时正是张作霖在与郭松龄之战取得胜利之后,战乱初平,创痛正深,政治、军事都是百端待理之际。在战争期间,张作霖迫于危急形势,曾承认他年年进关参战影响了东北的国计民生,表示此次战争结束后,他将引咎辞职,还政于民。
老张之所以说要引咎辞职,是因为当时郭松龄的军队马上就要打过来了,兵临城下,情势危急,而郭松龄起兵的原因之一就是连年战乱影响了东北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老张就赌咒发誓,用一些狠话和过头的话来安稳军心。没想到,形势反转太快,由于日本人插手,加之黑龙江吴俊升部骑兵的出击,战局转瞬间出现大逆转,郭松龄兵败被杀了。
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老张也知道,当初说出去的话,犹如泼出去的水,怎么能说了不算呢?堂堂东北张大帅,说话要算数。
因此,他不得不有所表示,不得不找一个台阶下。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张作相、吴俊升、汤玉麟、杨宇霆、王永江、袁金铠、王廷五等奉系大佬,以及奉天省政府各厅处长数十人。
张作霖入场后,先把貂皮衣帽放在大案上,环视会场一周,然后用低沉无奈的语气说:“今天这个会,虽然还由我主持,但我是出来向大家做交代的。”随后他让秘书长袁金铠先把通电宣读一下,说准备明天就发表。
袁金铠高声朗读张作霖通电的电文,大意是:本人才疏德薄,招致战祸,引咎辞职,还政于民。今后,将东北政治交王公岷源(王永江)、军事交吴公兴权(吴俊升)两人主持,请中央派贤能前来主持东北大局,本人甘愿退位让贤。
这意思,就是老张宣布要下野,以谢东北父老。
在场的奉系官员全都一愣,这是唱的哪一出呢?当然,大家互相递了个眼色,马上也都明白了,不过是演戏而已,老张怎么可能会真的下野?
就算老虎上树、母鸡打鸣,老张也不会主动下野的。
大家心照不宣,既然要唱戏,那就得按照剧本套路来了。老军头吴俊升首先表态,他结结巴巴地说道:“东北离不开大帅,必须有大帅来作主。”吴俊升虽然绰号叫吴大舌头,吐字不清,但话说得很诚恳也很动情。
然后是王永江发言,他说:“永江代理一省政务也不称职,但有大帅在,我可以随时请示,才不致误国误民,现在吴督军不肯负责军事,我又不胜任政治,东北大局,实不堪设想啊!倘国人招致内忧外患,大帅实有负国家人民倚托之重。”
这里先不说张作霖的这一出戏演得如何,只是说他在这种关键时刻,选择把东北政治这一摊事交给王永江,也从侧面说明了王永江的能力早已得到奉系军阀的认可。
军事接班人,张作霖选择的是黑龙江督军吴俊升,当然还可以是吉林的张作相,或者杨宇霆;而政治上,当时只有王永江可选,这也是实情,王永江是最没有争议的人选。
这就是王永江在奉系里的地位。